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通的有效推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相对成熟的学校课程体系和教育证书体系:一方面,通过综合高中同时开设普/职两套课程体系、职业高中大力开设普通教育课程、"拼盘式课程",以及校际课程资源共享促进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普职融通;另一方面,通过"资格与学分框架"将各级各类普/职教育证书纳入同一框架内,促进了证书间的互认与转换。然而,当前的教育证书体系、学校课程体系、教育投入与评估体系,以及升学与就业标准中依然存在着种种"普职割裂",这将是英国高中教育普职融通深度推进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2.
开放式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养成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学科专业与教师专业教育相互融通,职前培养、入职培训与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因此,应在学校专业教育、校外实践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三个维度构建相互融通的课程体系,即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专业课程相互融通的课程体系;养成教育理念下贯穿全学程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继续教育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职业学校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尽快适应教师角色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入职教育在制度、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基于职业学校实际情况,集中各种资源,通过合理定位入职教育目标、科学选择入职教育内容、丰富入职教育形式、完善入职教育评价机制,针对性地开展"校本入职教育"对于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0):I0003-I0003
黄梅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以职业教育为主体,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为一体,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相结合的职、成、误码融通的综合性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职前教师教育存在“学术性”尚未提升,“师范性”渐行丧失、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陈旧.教育实践环节薄弱、职前与职后教育一体化徒有虚名、优质师范生源匮乏等问题。针时这些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在学校的办学定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职前培养与职后教育的相结合、建立吸引优质生源政策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必须与教育实践互动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师资,这需要制定完善的教师教育政策,形成完善的运行机制。本文提出改革师范教育教学模式,调整教师教育体系,重新构建适合学校发展要求的职前、职后教育和教育实践三位一体化运行机制的教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袁媛  姜印 《现代教育》2011,(5):65-65
2011年4月27日,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现场会暨科研宣传工作会议在烟台举行。省教育厅职成处调研员姜玉亭、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尚志平、副所长于龙斌,烟台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曲仁臣出席了会议。各地市职成教科(处)长、部分职成教教研室主任、"创业明星学校"校长和负责职成教宣传工作的联络员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的现况、政策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湾高等教育阶段的学校类型仍延续中等教育的双轨制,分为学术及技职两类.技职系统的高等教育(本文称为高等技职教育)涵盖有科技大学、技术学院及专科学校.近年来,台湾高等技职学校大幅扩增,引发学生素质降低及招生来源不足,且与一般大学间的分际愈趋模糊等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一方面需就学校立场考虑未来的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则需就台湾发展立场考虑整体产业结构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民族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的现状,提出了建立以高师院校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形成高师院校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相互依托的在职培训网络,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建立职前与职后衔接的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以增强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办学活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校是一所集中专、技校及综合高中于一体,职前与职后教育联动发展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相似文献   

11.
自60年代开始台湾经济快速发展,技职学校配合各阶段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转型与发展,以培育台湾建设所需人才。进入21世纪,技职学校的功能更需要配合产业全球化,促使台湾经济发展再创高峰,本首先从竞争环境切入,指出技职学校在新经济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其次从技职教育发展的背景,提出技职学校的期许专案,最后从企业经营策略的角度,提出技职学校转型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学校体验”:英国的经验与启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学校体验"(包括教育见习和实习)是与理论学习相互融合、为师范生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的教学过程。"学校体验"在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中处于核心位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体现出鲜明的特征。本文以英国本科层次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学校体验"为重点。评析具体案例并提出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关系着教师本人的成长发展,也关系着学校和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新教师入职的三年期间,学校应该为新教师的成长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除了提供良好的教学工作环境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关注新入职教师的适应、学习与提高.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只有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课程,才能事半功倍.根据新入职教师的入职需求以及目前山西省大部分中学的现有条件,探索出适应于目前入职教师培训的课程内容,寄希望于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成长,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情报参考》2006,(10):F0003-F0003
黄梅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以职业教育为主体,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为一体,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相结合的职、成、普、训融通的综合性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200余人,其中高级教师61人,有各级教育学会、专业学会、农学学会会员21人。学校现有42个数学班,全日制学生2569人,本专科函授学员578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介绍台湾技职教育新近的发展状况,并归纳其特色。第一部分简述了台湾技职教育发展的四个时期,即:发展基层农业及商业教育时期、技术专业人才培育时期、技职教育体系建立时期及技职教育优质化时期;第二部分针对台湾技职教育发展的现况,分别就教育行政制度及学校制度作现况的说明;第三部分提出了台湾技职教育在世纪交替后的发展重点;第四部分就前述发展重点归纳新近发展的特色,包括:技职教育体系独立完整;社会力量办学兴盛;技职教育学制与类科多元,符应社会各种不同的需求;产学合作多样而深入;课程内容强调实用取向;教育与就业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6.
2011年5月16日教育部职成教育年度视频工作会议结束后,为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确保2011年全省职成教育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完成,黑龙江省教育厅于2011年5月27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推进会议。会议传达了鲁昕副部长讲话和教育部2011年职成教育视频工作会议精神,部署了2011年黑龙江省职成教育重点推进工作任务,对贯彻落实全国职成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全省职成教育工作更快更好发展提出了要求。黑龙江省各市(地)、有关厅(局)及企业教育局主管职成教育局长、科(处)长,国家级中职示范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有关高职学院、省教育学院、省教科院负责人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达到了统一思想、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明确任务、树立信心的目的,对"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黑龙江省职成教育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了解教育系统职业学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职成学校")实施教育部<侬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的情况,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相关人员,以江苏省、湖北省、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四省(区)的职成学校为调研考察点,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职成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作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职后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并举,是职业学校提升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学校规模的稳定,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将职后教育纳入规划、专设岗位,鼓励教师向职后培训岗位转移;要采取灵活的培训模式;要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培训内容,注重培训质量的提高。要形成学历教育与职工培训教育并举,职前与职后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职成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作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了解教育系统职成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地位与作用,2005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以张昭文助理巡视员为课题组长,组织相关人员,以江苏省、湖北省、四川省和广西自治区四省(区)的职业学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职成学校")为调研考察点,了解实施《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的现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职成学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作用、问题及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何哲慧 《现代教学》2008,(12):31-32
由于职初教师缺少实践经验,缺乏教育技艺,这使得新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很大的冲击,学校对于职初教师的培训迫在眉睫。因此,我校因地制宜,针对农村学校外来优质资源相对较少的实际情况,以校本培训为主要载体,加强对职初教师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关注课堂教学是促进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起始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