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小鲁 《中国德育》2007,2(5):18-20,36
期以来,学校道德教育忽视道德的个体性,窒息了个体德道学习的自觉能力,割裂了道德生长的整体精神空间。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要求实现道德教育向道德教化的转进,创新德育工作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生命道德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对生命的关注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教育学的“视界”.但教育究竟应当如何关注生命,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从多种视角深入思考的问题。从伦理层面梳理生命、道德、教化三者的关系.谈论道德的教化问题,关注教育整体对个体生命的基本态度是讨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当社会各界依然对学校德育抱着很深的成见的时候,甚至德育一线的不少教师对德育的前景依然感到茫然的时候,我国的德育研究却在悄悄地酝酿着一场革命,出现了许多质的变化。这些质的变化,突出地表现在德育理念的创新上。这种创新基于中国变革现实,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研究日渐深入,视野日益开阔,不以服从主流为宗旨,而以探求真理为原则,表现出了可贵的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以人为本的精神。其理论未必系统完善,但对现代德育的启蒙作用是意味深长的。他们既有学者的眼光,又有平民的视角,既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关注教育现实的空前热忱。刘铁芳教授便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4.
教化在人的德行培育、德性养成、政治伦理规约、社会风气改善等方面具有润物无声之效,与隐性德育内隐性、感染性、渗透性的特征以及浸润、弥散、合力的功能相耦合.中国古代的教化方式,深受德治文化传统的影响,并且遵循了道德发展的规律.道德教化的方法对于隐性德育的启示在于:以优秀文化为涵养的源泉,寻求德育与美育的结合以及注重教育者的...  相似文献   

5.
儿童道德关乎儿童的成长。在儿童的成长中,儿童道德具有道德的“深层语法”,即儿童之间的“爱”与“公正”。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情感是儿童道德逻辑的首要特征,儿童的道德教化就要考虑到儿童的道德智慧,通过儿童的生命叙事,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通过交往、体验,实现儿童的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6.
无论何种形态的文化活动都离不开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文化土壤,道德教化也是如此。苏区革命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导向,重视道德实践的方法以及追求和谐关系的目标,在当代仍然具有鲜活的道德教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是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基本途径,道德教化是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前提条件。本文从道德教化的视角,针对当前高校道德教化的现实问题,谈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 ,国内各大媒体连续报道了几起中小学生中发生的恶性案件。这些案件的发生 ,再次把学校如何育人这一问题 ,十分尖锐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学校是以知识传授为本 ,还是以育人为本?如何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这些问题看似老生常谈 ,然而在血的教训面前 ,我们不能不加以深思。李玉荣老师的这篇文章 ,虽非什么精深宏论 ,但所反映的她在自己的教学中结合当前社会和学生实际 ,通过道德教化育人的做法 ,却着实感人。它有的放矢 ,针对性强 ,不仅意味着教师所肩负的重大社会责任 ,更意味着教育的良知  相似文献   

9.
儿童道德关乎儿童的成长.在儿童的成长中,儿童道德具有道德的"深层语法",即儿童之间的"爱"与"公正".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认知是一种"受限的理性",儿童的道德情感是儿童道德逻辑的首要特征,儿童的道德行为是儿童道德认知基础上的道德情感结出的硕果.由于儿童具有自身的道德逻辑,儿童的道德教化就要考虑到儿童的道德智慧,通过儿童的生命叙事,激发儿童的道德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通过交往、体验,实现儿童的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的社会道德教化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它的良好效果得益于两种机制和多个途径、载体的综合运作。文章区分了他系统与自系统机制在道德教化中的相辅作用,探讨了道德社会化的不同途径,并认为西方发达国家道德教化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它可以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德性培育与制度教化--论道德失范时期的道德教育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使既有的道德教育内容受到现实行为方式与观念的冲击,另一方面是道德教育忽略了制度教化这一道德教育的本源形式。我们从人性出发,指出道德与制度的共通与互补,认为在道德失范时期道德教育需要采取德性培育与制度教化相结合的途径,并对制度教化的条件与合理性进行分析,认为制度教化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制度公正。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以德服人,注重道德感化。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努力施行道德教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自身的特点,强调善政不如善教和郡守的教化责任,注意以品行用人和“观物起兴”的实物教育。  相似文献   

13.
黄琴 《教育探索》2006,(4):99-100
公益广告是以传媒方式进行青少年道德教化的新生途径。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文化环境,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认识、伦理规范的选择和道德品质的发展;作为一种教化途径,与学校、家庭的道德教育一起,呵护青少年的道德成长。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公益广告应当遵循青少年社会化成长的规律,净化他们的道德精神家园.改善他们道德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古代书院在知识教育的同时,非常注重通过挖掘儒家经典道德教育内涵、发挥书院教师道德示范效应以及体现书院环境道德育人功能来进行道德教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效果。挖掘古代书院道德教化途径,对于当前我国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道德教育向道德教化的转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更多地被认为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学校道德教育(以下简称为道德教育或德育)也被认为是个体接受和遵循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系统的过程。这种理解方式往往导致对道德个体性的遮蔽,窒息了个体德道学习的自觉能力,割裂了道德生长的整体精神空间。今天,学校道德教育的局限性已日益凸现。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对道德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我们实现道德教育向道德教化的转进,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由于历史的原因,客家人十分重视道德教化。客家人的道德教化内涵丰富,外延宽广,主要通过客家人喜闻乐见的匾额、堂联、族谱、史志、谚语、格言、山歌、民瑶等形式加以传承,激励着客家人奋发向上,使得客家社会和谐稳定,人们安居乐业。从客家文化这一文化样态中汲取养分,重视道德教化,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道德内化与道德教化——论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内化和道德教化作为道德教育的两种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对道德需要,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之间的紧张关系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整合道德教化和道德内化,将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8.
“德教”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和特点.它显示了中国文化崇尚“德治”与“仁政”的特殊禀赋,也使古代乡村治理呈现出鲜明的“以礼训人”的特点。“德教”传播了仁爱思想.推动了古代教育和文明的发展,也促进了民生问题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不但是一位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道德教育家。朱熹认为,培养一种理想人格是道德教化的基本目的,"变化气质"是道德教化的价值和功能,为此,他还提出了以立志、居敬、省察为主的道德教化方法。朱子的道德教化思想不仅博大精深,而且蕴涵着深厚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化与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对身处身心发育关键阶段的青少年群体来说,对其开展道德教化与法治教育,将二者有机融合,有利于将其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与法律意识的高素质人才。鉴于此,文章探讨了道德教化与法治教育耦合的必要性、短板,并给出深度耦合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