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 ,打破旧的后勤管理体制 ,建立市场化的后勤管理机制 ,走后勤社会化的道路 ,成为各校改革的重点。我院近几年来 ,在省教育厅的直接领导下 ,认真贯彻教育部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精神 ,解放思想 ,大胆探索 ,围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做了一些工作 ,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以改革统揽全局 ,明确指导思想 ,稳步推进后勤社会化进程根据市场经济改革推进的形势和我院的实际情况 ,我们提出后勤改革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2.
北京高校自开展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取得了诸多成果,本文总结阐述了北京高校当前的后勤管理模式和后勤运行过程中的社会化现状,分析了改革取得的成果,以期对高校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一、北京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背景 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校扩招政策,扩招在将更多学生送入高等学府的同时也产生了办学资源瓶颈问题,与此同时,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后勤模式显现出诸多弊端,极大制约着高校发展. 为更好的利用社会资源缓解后勤需求,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办学效益,为学校的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自此,各地高校陆续启动了后勤社会化改革.  相似文献   

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接下来应纠正后勤社会化理论认识的偏差,建立名副其实的后勤实体,根据需要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建章立制规范后勤市场,引进人才,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相似文献   

4.
高校后勤实体与学校规范分离是我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规划的第一阶段目标,也是改革的关键环节。为贯彻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转发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完成《北京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规划》,推进后勤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现提出高校后勤实体与学校规范分离指导性标准。  相似文献   

5.
海南大学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00]1号)的精神,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经过二年多时间的实践,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带来了新的面貌。切实抓好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加强理论研究深化后勤改革王富近些年来,我国的高校改革,特别是高校的后勤改革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涌现出一批好的典型,有了一些好的改革思路,探索了比较好的改革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改革打下了基...  相似文献   

7.
我院后勤管理处为进一步深化后勤改革, 配合学院“迎评促建”工作,采取有效措施, 通过实行员工挂牌服务制度和日值班巡检制度, 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大对后勤各项服务工作的检查监督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服务对象及院领导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辽宁师范大学经过 3年的改革实践 ,已经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之路 ,建立了适应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在 2 0 0 2年底基本完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内容(一 )改革的基本思路深化后勤改革 ,从根本上转变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是我校党委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 ,相继出台了《辽宁师范大学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辽宁师范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底开展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改革工作,后勤保障处以目标责任制为抓手,以"小机关多实体"模式直接管理各后勤实体,各实体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模式.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学校领导下、在各部门支持下,后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运行为先,强化监督管理.以ISO9001服务质量管理总体系为...  相似文献   

10.
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全国第一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召开以来,各地高校陆续启动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组建了后勤实体,将后勤服务机构从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经过几年的实践,后勤面貌有了巨大改观,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效地保障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后勤改革的外延式扩张基本完成,要继续做好改革的内涵延伸的推进工作,就需要广大的后勤战线同仁和理论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认识,探索深化改革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上海高等学校后勤管理的改革,早在一九七九年就开始了。将近六年的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根据形势的发展,仍需进一步改革。一、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上海高校后勤改革,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后勤经费定额承包责任制;二是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生活后勤部门改为集体企业管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全国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促进首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现提出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三年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从北京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政府主导、区域联合、行业联办、因校制宜的方针和后勤为教学、科研  相似文献   

13.
1999年以来 ,吉林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学生公寓和食堂建设 ,实现后勤系统规范剥离 ,发展高校后勤服务产业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重点抓了投资体制多元化、后勤企业化转制、产权制度改革和加强统筹管理四件大事。今后 ,必须坚持后勤社会化方向不动摇 ,继续抓好学生公寓和食堂建设 ,进一步推进后勤实体企业化转制 ,加大后勤基础设施改造力度 ,完善管理制度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后勤近十年来,经过改革、创新和发展,有效保障了学校的整体发展。特别是2003年学校《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下发执行以来,我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实现了"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浅谈高校后勤社会化与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高等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入手 ,指出了高等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并认为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是改革管理体制和转换运行机制 ;为保证此项改革取得成效 ,本文还认为应建立科学的后勤服务管理体系、科学的后勤资源保障体系、科学的后勤经费保障体系和科学的后勤服务考核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1999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召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从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快车道。其中“苏大模式”、苏大教服集团格外引人注目,成为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面旗帜。破译苏大后勤改革成功密码,助益新时代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一、二十年来,苏州大学领导针对后勤社会化改革做出顶层设计、出台四个文件,为“苏大模式”、苏大教服集团取得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2004年6月24日,苏大委﹝2004﹞2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决定:以学校后勤集团为基础,按《公司法》规定组建独立法人的经济实体,该公司按民营化方式进行运作。通过深化改革,划清后勤企业与学校之间的经济连带关系,划清原后勤集团中非学校事业编制人员与学校之间的劳动人事关系。  相似文献   

17.
更新观念 转变机制 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继续引向深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了进一步巩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管理体制,引入企业竞争机制,建立市场化的后勤管理体系,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后勤改革是各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的问题。进入新世纪,后勤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但改革并没触及后勤的根本。因此,现阶段后勤改革的根本是建立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新办高职院校也毫不例外。本文以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分析了新办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回顾了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管理社会化取得的成效,对今后发展策略进行探讨,为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管理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文件基础上,学校制定了《华中师大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方案》.这是我校后勤改革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校党委、校行政对后勤管理工作十分关心和支持.作为直接从事学校后勤管理的后勤集团全体员工,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全面把握学校改革方案的要求,转变观念,以新面貌、新姿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向质量要效益,使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