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萨特作为一位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拥有“二十世纪人类的良心”之称,其存在主义哲学对于思想界和学术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世界是荒诞的”是其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本论文便从萨特早期的作品《恶心》着手,就恶心的来源、恶心产生的深层原因和恶心的出路三方面,对他眼中荒诞的世界进行一个深度的挖掘阐释和解构还原.  相似文献   

2.
《恶心》和《苍蝇》分别是萨特的长篇小说和戏剧的代表作,虽然都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学图解,但是两部作品的基调却截然不同,一暗一明,一绝望一顽强,正好代表了萨特思想体系的两个极端。从《恶心》到《苍蝇》可以说是萨特对自身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超越。  相似文献   

3.
萨特与《词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学大师和哲学大师,他的自传小说《词语》是他的巅峰之作。《词语》与诺贝尔学奖、与萨特的学创作观和自我精神分析之间的关系,折射出萨特的内心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4.
陈洁 《文教资料》2011,(18):34-35
《恶心》是萨特最有名的一部小说,是萨特最为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是萨特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在《恶心》中,特表述了他的现象学本体论的基本思想,涵盖了他对于存在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萨特存在主义是关于人的积极入世的人生哲学。卡尔维诺的《帕洛马尔》弥漫着萨特存在主义人生哲学的气息,他秉承的依然是西方文学高度关注现实存在中的人及其命运这一精神。从这个意义说,后现代小说家卡尔维诺首先是个现实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6.
短篇小说《鼻子》是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之一,萨特是哲学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芥川的《鼻子》在思想主旨方面和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有类似之处,他们都认识到了世界的荒谬性,都认为人生是苦难的,都指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私、冷酷的。  相似文献   

7.
本在指出萨特和加缪基本观点的“同”与“异”的同时,与《围城》进行了比较,提出《围城》的哲理题旨在存在主义相通,表达了“存在”的荒诞性,但在人的生存观念上,与加缪的悲观主义人生观有所不同,似与萨特的乐观主义“介入”观念类似,带有人本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人一旦觉醒,成为自为,便发现自己处在自在的包围之中,便感到“恶心”。世界是荒谬的、存在先于本质、自由、自由选择、自欺、多余的人生,萨特的这些基本哲学命题都建立在“恶心”之上,都以“恶心”为前提,“恶心”是进入萨特文学和哲学世界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9.
《恶心》和《苍蝇》分别是萨特的长篇小说和戏剧的代表作,虽然都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文学图解,但是两部作品的基调却截然不同,一暗一明,一绝望一顽强,正好代表了萨特思想体系的两个极端。从《恶心》到《苍蝇》可以说是萨特对自身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超越。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的《围城》和萨特的《墙》都通过描写偶然事件及其它因果悖离,事愿乖违的情节,来表现世界的非理性无逻辑的不可知性和异己性,人与环境的分离与对立,人的处境的荒谬性等思想,它们无论在精神取向上和表现形式上都有相似相通之处,两者的契合成了钱钟书与存在主义文学的渊源的一个具体证据。  相似文献   

11.
萨特小说有的近乎没有结构,也几乎没有连贯的情节;但有的则有清晰的情节和精巧的结构-其结构通常是对五花八门的自由想象来个“痛快的一刀”。学的萨特与哲学的萨特并不一样,学萨特以一个存在主义的身份,用毁灭自我的方式铸造存在主义的尊严,这就是萨特的小说。  相似文献   

12.
自由理论是萨特一生思想的核心 ,但在其早期思想中 ,自由被理解为一种“孤独的人”的自由 ,《厌恶》就是对这种自由观念的形象表达。通过《厌恶》 ,萨特既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也暴露出了自己的思想困惑 ;既表达了对人生的一种悲观情绪 ,也体现了极力摆脱荒诞现实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3.
萨特首先是一位文学家,然后才是伟大的哲学家。在《词语》中,作者解释了他作为一个写作者的存在的最初根由。用业已形成的存在主义观点分析了他的童年。在《词语》中,萨特用文学性的语言,形象诠释了他的哲学思想的一些重要的范畴,向读者展示了存在主义的生存状态,分析了自己童年的独特体验和他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最初的生活经历,《词语》也是一个遥远时代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萨特的《脏手》一经发表、上演,便引起了人们对它的关注,或褒或贬评论不一。许多人认为,此剧是政治剧。资产阶级评论界认为,此剧是反共的,因此把它作为冷战的武器;而共产党人也认为此剧与亲共或反共毫无关系,但其重心和价值并在此,因此,本文联系萨特的文学主张和哲学观点,结合作品的实际进行分析探讨,认为此剧是“精境剧”,突出表现了萨特对现实的清醒认真和对人道的坚定张扬。  相似文献   

15.
萨特写《密室》的用意不是要描绘人际关系恶化的场景,也不是要探讨人际间相互防范的策略,而是要阐释其自由理论,他指出了人的存在中来自自我及他人的种种异化现象,即我的自由被他人禁锢和他人的自由被我禁锢、我被我自已对自己的定见所禁锢、我认同他人地我的成见并与他人一起禁锢我自己,《密室》为人们认识异化、避免异化指出了一条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大师和学大师,其作品包涵 的思想及其艺观对20世纪的世界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作为哲学家和学家总是永远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7.
大江的代表作《个人的体验》描写了人生的悲剧性以及对其的超越,刻画了“生存的荒诞感、存在的虚无和人类对命运的抗争”,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受到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同时又广泛吸收日本的文学精神而加以超越,形成了他独特的“日本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探讨了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所反映的人的自由与存在、选择与责任、博爱与和谐等主义思想,对《宠儿》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解读。  相似文献   

19.
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的哲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西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代表作《禁闭》的分析,指出萨特“境遇剧”具有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载体功能,使萨特戏剧中人物的境遇体现为他的哲学作中的人的境遇,而人物的“自由选择”也是一种超越生活现实的哲学思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表现生活现这的戏剧。  相似文献   

20.
《墙》是萨特的成名之作,也是受到我国文学界最早关注的萨特的一部文学作品。在我国学术刊物上见到的关于《墙》的评论文章约20篇,这些文章基本上是采用从作品到作者的文学批评方法,即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来推测作者的创作意图。不过,它们在推测萨特创作《墙》的意图时,却又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论。一种认为,《墙》是萨特创作的一部反抗西班牙法西斯政权的写实之作;另一种则认为,《墙》是一部萨特用来阐述他的存在主义理论的哲理小说。而且在如何理解"墙"的象征意蕴上,它们的解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