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咏物诗词蕴涵谜趣。根据它们咏物时对“形”与“神”侧重点之不同 ,可分为三大类。而咏物是否有寄托 ,则需顺应自然 ,不必强求。要做到咏物而有谜趣 ,其共同之处是必须“避题”。  相似文献   

2.
古代西亚的苏美尔诗歌不仅产生的时间早,而且艺术上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具有很强的认识价值和深刻的思想价值。对苏美尔诗歌的探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北宋诗坛上,王安石无疑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后人把其“王荆公体”与“东坡体”、“山谷体”相提并论便是有力的例证。但是,后人在评论宋诗时又往往只及苏黄而不及于王。究其原因,除后人基于政治原因有意贬低王安石诗歌之外,我个人认为从王安石的诗歌创作中寻找原因更符合文学的本质。总的来说,王安石的诗多继承前人的创作方法,又力图开辟属于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历览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可以总结出两个特点:一是题材多以思乡怀人为主,二是多侧重对诗歌表达技巧上的赏析。而再看2007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诗歌鉴赏题.我们发现又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题材丰富多彩,尤其是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诗歌走上了高考的舞台;二是注意了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考查。这两个变化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全面复习诗歌考点的前提下,我们既要把握高考的趋向,又要击中考生的薄弱环节。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认为应突出对咏物诗的复习。  相似文献   

5.
6.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这些民歌感情真挚,抒情技巧高妙。“国风”的抒情技巧主要表现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及使用复沓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杨惠芝 《课外阅读》2010,(8):145-146
咏物诗是古代诗词的一大类别,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源远流长。特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即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到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情志。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其中也蕴涵着说不尽的话题,此诗何时完点?产于何地?新妇兰芝究竟为何被遣?对焦仲卿巩其母到应应如何评价?如此等等。对此,尽管从古至夸论者不绝,却还不能说疑云尽扫。奉文就以上诸项问题提出己见,认为这一名篇完成于南北朝时的南方(苏皖滨江地区);主人公兰芝之被遣、仲竹之被逼,并非全然因为封建家长制的压迫,也由于焦母是一位“综合症”患者。  相似文献   

9.
《诗经》大小《雅》的文学价值在现代诗经学史上一度受到忽视。通过对大小《雅》相关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诗经》大小《雅》不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达到了当时诗歌艺术的最高水平,而且中国古典诗歌的两种主要形态——叙事诗歌和抒情诗歌在大小《雅》中都已得到了相当充分的发展。这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陶诗佛音Jian释(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00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陶渊明其人及其作品中具有的佛教思想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主要对《陶渊明集》中若干具体作品所涉及的佛教典故、术语及物事等等,作出正面的Jian释,以供学术界同仁在研究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单继伟 《现代语文》2014,(1):158-159
每一类诗歌都有它独特的创作思维,与其相应,也有它独特的解读方法。从构成要素的角度探究咏物诗,旨在探究咏物诗构成要素共性的东西,并思考这些共性的要素隐含着的艺术手法和情感主旨。咏物诗作为高考的一种重要的诗歌类型,这种解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咏物诗的创作规律和主旨表达。  相似文献   

12.
反映妇女生活,提出妇女问题是白居易诗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妇女问题上,由于受时代意识的影响,以及所处阶级的限制,白诗表现出了进步与保守并存的特点。本文从分析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男性权利话语入手,通过个人诗作分析来揭示白居易的妇女观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3.
李贺是中唐时期一位很有思想的优秀诗人。把他的诗说成贞元、元和时代的“诗史”或认为他是“理不胜辞”的唯美主义诗人均是不公允的。对李贺诗中所反映的令人难以捉摸的思想情绪,必须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和生活环境去理解。  相似文献   

14.
阮籍是魏末的著名诗人,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他自幼有济世之志,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其思想也发生变化。阮籍的《咏怀诗》并非全是“厥旨渊放,归趣难求”,知人论世,则其旨意可大体把握。《咏怀诗》主要表现诗人的失意徨、揭露与批判黑暗现实与腐败政治、挟击礼法之士,以及“忧生之嗟”与出世之想。《咏怀诗》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是那个黑暗恐怖时代的真实记录,《咏怀诗》的风格与手法给后世诗歌创作开拓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5.
试图从杜甫诗中的儒学影响来说明杜甫诗性中“仁爱”精神的伟大之处。  相似文献   

16.
杨景龙 《集宁师专学报》2001,23(2):17-24,,35,
本文认为,《诗经》中占相当比重的作品是有意境的,正是这些作品标志着这部古老诗集的最高思想艺术成就,使其焕发出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本文对《诗经》的意境作出分类并进行具体论析,从正面较为完整地展《诗经》意境的客观风貌,进而论及《诗经》意境的一般特征和对后世诗歌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白诗与道家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许穆夫人是有史以来最早而杰出的爱国女诗人。她在婚姻问题上,即表现出国家利益的远见卓识。《诗经》辑录她的在首诗篇,是作者在不幸言中的国难发生之后抒发的忧国之情,既有豪健的巾帼之气,又有哀婉动人的眷恋之情,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较完美的统一。从其所处时代看,许穆夫人较之古希腊女诗人萨福还早80来年。  相似文献   

19.
唐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求是晚唐一位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诗人、隐士。其主要活动于武宗会昌年间至唐灭亡前后,思想兼融儒释道三家。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及下层人心态,风格清晰自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晚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0.
2006年的《高考考试说明》对诗歌的鉴赏作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是“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其能力层级为E级。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常把其中的两种题材(即写景诗、咏物诗)和四种表达技巧(即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相混用。基于此。下面笔者将结合实例分别谈谈他们的具体用法和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