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油破乳剂是油田化学剂中的一大类产品,由于原油采出液具有复杂多样性,原油破乳剂存在针对性强的特点,因此,提高原油破乳剂质量,保证每一区块原油破乳剂都达标是一个比较艰巨的问题。尤其是我厂码头庄、韦5、韦8块普通稠油,含蜡、胶质和沥青质高、粘度大,以前没有针对性研究三区块原油破乳剂,致使三区块原油破乳剂用量大、破乳速度慢、脱水率低。现随着码头庄原油含水的增加,原油进行现场脱水,污水就本地回注,破乳剂缺点日益显露。随着韦5、韦8块稠油油藏的开发,部分井含水已开始上升到30%以上,原油乳化严重,抽油机动力增加。因此,研制出适合于三区块普通稠油的高效的破乳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戴士角 《内江科技》2009,30(3):107-107
本文主要分析了江苏油田韦5油田稠油油藏特性,根据蜡质、胶质等含量的不同,提出合理的热洗清防蜡措施,延长了检泵周期,提高了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3.
包钟  刁燕 《内江科技》2011,32(6):139+29-139,29
江苏油田所管辖的韦五、韦八区块均属于稠油油藏,在洗井的过程中容易因蜡卡躺井。针对稠油油藏油井洗井易蜡卡的特点,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该油田根据油井资料(如示功图、电流变化、胶质含量等)及以前洗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因素问题等进行分析细致分析,我们调整了热洗参数,并在洗井时进行实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反相乳化井降粘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秀华 《内江科技》2007,28(7):125-125
稠油热采中出现W/O型稠油,使得稠油的粘度增大,开采变得更加困难.利用化学荆来改变乳状液的类型,使W/O的稠油转变为O/W的乳状液,是降低稠油粘度的重要方法.通过降粘剂在稠油中的分散、乳化等作用,与稠油发生乳化,将w/o型乳状液转变为o/w型乳状液,达到乳化反转降粘的目的,可增加原油的流动性,延长蒸汽吞吐周期,提高稠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5.
杨新华 《内江科技》2011,32(4):112-112
2007年以来,面对孤东采油厂化学驱单元投入不足、水驱单元稳产难度大、稠油油藏特别是薄层稠油油藏储量动用差的问题,结合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现状及特点,推广应用了"六位一体"的水平井开发技术,将水平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突出各个系统节点,取得了比较好的开发效果,为薄层稠油油藏储量动用率、采收率的提高以及后续产能接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稠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油藏资源,开采稠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坨82断块为研究模型,精细剖析了强水敏特稠油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并对开发中区别于其它类油藏的特殊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影响开发效果的各种因素,针对性地进行了在开发生产中地质、工艺等方面的评价,揭示出吞吐开发规律,提高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克兢  姚兰芳 《内江科技》2009,30(1):100-100
通过对王庄油田沙一段油藏进行研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薄层稠油油藏的散热规律,根据由藏性质特点.对注汽强度、千度、速鹿及注汽量等参数进行研究及优化.从而提高薄层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本文以王庄郑41块为例介绍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注汽过程中的热损失研究应用.从而为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提高,一些特殊油藏吸引了众多石油和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如何有效地开采稠油资源成为石油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从稠油热采这个方面介绍稠油热采技术中的蒸汽吞吐、蒸汽驱以及火烧油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应用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翠珍 《内江科技》2010,31(5):103-103,127
将水平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突出各个系统结点,以精细构造与地层对比为基础、以优化水平井地质设计为前提、以水平井轨迹跟踪调整为重要环节,实现了稠油水平井技术从中厚油藏向薄层油藏的突破,提高稠油单元开发效果。本文以新滩垦东18+32单元水平井开发应用为例,较为详细的探讨了薄层稠油水平井从油藏地质设计到开发管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孙伟  王志强  蒋红波 《内江科技》2011,32(4):139-139
本文针对义东油田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中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问题,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在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展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该油藏下步实施调整奠定了基础,对义东油田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及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欠注问题突出的特点,从欠注原因分析和稠油渗流机理考虑,提出复合活性水降压增5i+CPE驱的降低油水流度比、提高深层稠油流动能力的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在营12斜244和营12斜2545i水井应用后,油压下降、日注增加,对应油井动液面回升、含水下降、日油增加,取得较好效果,对深层稠油油藏改善水驱效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颖 《内江科技》2012,(3):146+198
胜利油田陈25块为薄层稠油油藏,应用水驱方式开采后,油水流度比大、油井含水高,严重影响了区块整体开发效果。需尝试新的开发方式,提高单元开发水平。在细致地油藏地质描述、开发效果评价、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水溶性自扩散体系水溶液室内驱替实验、经济评价的基础上,我们对陈25区块实施并完成了自扩散降粘剂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行注水井伴注矿场实验后,效果显著,该块增加了水驱油效率,提高了渗流能力,经济效益显著,达到了化学驱油、降水增油的目的,解决了陈25单元薄层稠油区块改善水驱效果的问题,对稠油区块的开发具有很好示范作用,具备广泛的推广价值,为水驱薄层稠油油藏探索了一种新的经济有效的改善水驱效果方法。  相似文献   

13.
SAGD超稠油采出水具有"水温高、成分复杂、原油物性差、乳化严重、悬浮物含量高、水质水量波动大"的特点,常规采出水处理工艺无法满足SAGD超稠油采出水处理的需要。针对SAGD超稠油采出水的特点,采用调节+除油+两级气浮装置串联工艺对SAGD超稠油采出水进行预处理,满足SAGD超稠油采出水处理要求,同时提高采出水处理效率,减少占地面积,降低工程投资,缩短工程建设周期。  相似文献   

14.
针对陈庄薄层稠油油藏层薄、油稠、出砂严重、天然能量不足等因素,导致油藏注汽压力高、热损失大,产能低、递减快的状况,通过开展热采防砂技术的改进、注汽工艺的优化,CO辅助热采、水平井双管注汽试验,形成了适合陈庄薄层稠油提高采收率的开发配套技术应用模式,为稠油规模继续扩大作好了充分的技术储备,对今后同类型油藏开发2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光学仪器在油气田开采上的应用备受关注,其具有高可靠性和低耗高效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各种光纤传感器已被应用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上。本文将重点讨论井下光谱仪、分布式温度传感器、光纤压力传感器在稠油热采技术的应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合理优化稠油开采方案,提高稠油采收率,降低开采成本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建 《内江科技》2012,(8):139-140
随着八面河油田勘探开发地不断深入,稠油热采产量比重不断加大,稠油开发需要成熟,而热采注汽的投入和原油的产出比指标是衡量稠油开发效果的重要标准,需对其进行系统而渐进的分析归纳,为稠油热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提高稠油开采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稠油开采量的不断增加,稠油的黏度高、流动性差成为制约稠油开采和集输的主要问题,稠油的黏度对温度的敏感性使得加热成为稠油开采和集输的主要方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运用微波能对稠油进行加热的开采技术,并对微波降粘机理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8.
稠油的降粘为影响稠油油田的开发效果及输送的主要难题。目前有关稠油超声波降粘,尤其是稠油采出液超声波降粘的机理不够清楚,需深入研究。本文研究了超声波稠油采出液粘度各因素的影响,进行了降粘参数的优化。研究发现,经超声作用后,稠油粘度可以大大降低,降粘率可达85%。对于稠油采出液,影响超声波降粘效果的因素依次为超声波输出功率、处理时间、含水和温度。超声波处理对蜡晶的数量、尺寸、聚集形式有明显的影响。证实了超声波和降粘剂的协同效应,减少化学剂用量,降低降粘成本。  相似文献   

19.
孤东油田是胶结疏松的砂岩油藏,地层极易出砂,尤其对于稠油区块的水平井来说,防止油层出砂已成为维持油井正常开采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近年来,孤东采油厂的新建产能块多数为厚度较薄的普通稠油油藏,因此相应的稠油工艺配套技术直接影响到新区产能建设的实施效果。在产能方案的井位设计中注重工艺配套技术,积极引进并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可以显著地提高新区产能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20.
稠油开采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国际稠油界最重大的石油科学攻关课题之一。稠油的开采主要表现为两大难题:一是由于稠油在油层中不流动或流动性差,原油流入井筒困难;二是原油可以流入井筒,但仅靠油藏的压力和温度原油难以流出地面。因此,稠油开采的技术攻关都是围绕这两大难题展开的。目前以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发为主,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这两种开发方式都比较熟悉,不做详细介绍,本文通过近几年的资料调研,重点介绍特超稠油HDCS技术、浅层超稠油HDNS技术等四项稠油油藏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