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孙桂平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3-46
"误读"是成型的阅读理论。将"误读"理解为个性化阅读的一种状态,有理论依据。可以将"误读"引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对于中学生体味文本时出现的"误读"情形,并不太需要介意。引导学生尊重文本及解读史,是避免"错读"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在追求“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今天,如果面对着学生偏离文本价值导向的独特感受,您是如何对待的呢? 相似文献
4.
2007年4月13日.我校举行了由中国科协主孙、安师大附中承办的“聚焦课堂——普通高中新课程课改研讨活动”,共有请文、数学等七门课开设了公开课,进行了交流研讨。我们语文课上的是必修3梳理探究部分中的“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可见,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6.
7.
李娟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06,(7):43-45
随着建构主义、接受美学等文艺理论被引入语文阅读教学,加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的颁布,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文本解读多元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但随即又出现剑走偏锋的尴尬:阅读教学中出现学生脱离文本限制、任意解读文本的“误读”倾向,学生目无全牛,抓住局部或个别字句,断章取义。以今律古,甚至曲解全篇。如愚公移山之举不知变通,愚公挖山不止,破坏生态平衡;《背影》中“父亲”形象邋遢,违反交通规则不说,对儿子照顾过于细微,不利于培养儿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解读《归去来兮辞》时,学生结合当下课业负担过重的现实,读出羡慕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但批判他沉溺于饮酒赏菊看落日。消极遁世太颓废等等。面对学生这种超越文本界限、主观臆断的“创造性解读”,很多教师无所适从,盲目鼓励这种打着创新幌子的误读,认为这是学生个人体验对文本作出的别出心裁的感悟,属于多元解读。但是,这种误读真的属于多元中的“元”吗?到底什么是多元解读,对文本的诠释有无一元解读?如果有的话,多元解读和一元解读是什么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新课改的热火朝天中进行一下冷思考。 相似文献
8.
《误读》一文,可谓惊心动魄,振聋发聩。坦白地说,我教了整整26年高中语文,这篇文章已教过多遍,但可悲的是我也一直这样误读着,误教着!从这一悲剧事件可以引发许许多多严峻的思考,但我能够说明白的,恐怕只有我对自身语文教学的反省。 相似文献
9.
10.
陈新璋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4):31-32
某日,就读小学一年级的孙子说,老师在堂上告诉他们:“床前明月光”的“床”是指“井栏”而不是指“睡床”,而此前,妈妈告诉他的却正是“睡床”。孙子问到底哪个对?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散文和诗歌的教学应该说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其原因既有教师文学素养不高方面的问题,也有教学方法不科学,违背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诗歌作品解读规律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探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及不断深入,“多元解读”一词成为热点词被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如何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进行“多元解读”的探讨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新教材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应体现在生活中、在自然界中、在课外读物上。个性化教学,是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要求之一。实行个性化教学,即指教师本身应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教学方式应具有多样性、民主性、合作性,学生的学习方法应具有因人而异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朦胧”是与“精确”相对的一个概念,在大干世界中。有许多客观事物之间的界限是朦胧的,模糊的。尤其在艺术创作中这种朦胧境界却给人带来了无尽的思考,美的享受。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注重其本身的朦胧美,采用朦胧的教学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或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发展学生个性的理念推动下,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问题受到关注。本文概述了相关文章,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多元解读的“陷阱”——对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语课程改革的推进,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元解读”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多元解读”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本试图就学作品“多元解读”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以求教于同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元解读”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多元解读”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本文试图就文学作品“多元解读”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实施建议”中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