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各国用阿拉伯数字写年、月、日的方法很不统一,在许多方面造成不便。例如,同样是1994年6月15日,美国习惯写成:6,15.1994;欧洲人习惯写成:15.6.1994,而大多数亚洲人则又习惯写成:1994.6.15。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了新制订的统一的规范日期国际简写  相似文献   

2.
日期国际简写法世界各国使用阿拉伯数字写年、月、日的方法不统一。例如,1991年2月20日,美国人写成2.20.1991;欧洲人写成20.2.1991.;而亚洲人写成1991.2.20。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公布了新的统一的规范日期国际简写法,即依照...  相似文献   

3.
(二)伟人的生日《科学美国人》杂志社选编的《数学悖论奇境》一书有这样一道数学趣题:美国首届总统华盛顿出生于1732年2月22日,按美国习惯写成2221732.现将该七位数的数字重新任意排序,从中任取两个(例如:7322212,1732222).用较大数减去较小数(7322212—1732222=5589990),并将差的各个数字相加,直至所得的和为一位数为止.即有5 5 8 9 9 9 0  相似文献   

4.
《荷塘月色》里有一个句子:“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此句中的“渴睡”该怎样理解呢?有人认为“渴睡”通“瞌睡”;有人认为作者之所以写成“渴睡”是由当时的语言习惯所致;有人干脆认  相似文献   

5.
佚名  郑南 《英语沙龙》2009,(7):20-21
中国人姓在先,名在后;美国人名在先,姓在后。中国人寄信先写收信人地址,后写寄信人地址;美国人反之。中国人署年、月、日;美国人则署日、月、年。中、美语言习惯中的相反现象多不胜数。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往往因为不习惯论述的表达方式,要么沿袭记叙文的写作模式,将论据阐述写成事件描述;要么就是矫枉过正,将议论文的文字写成干巴巴的大道理、大套话。前一种,是表达方式的失误,可以引导学生慢慢改变思维,从模仿语言风格开始改起;后面一种,则需要引起极大地重视,否则形成习惯,议论文就会变成毫无血肉与光彩的“干尸”,面目可憎,难以卒读。  相似文献   

7.
“后”与“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简化已近五十年,大部分人简化字已经用得很习惯了,但上世纪随着国门打开后繁体字的涌入,文字的使用便混乱了起来,其中尤以简化字还原为繁体字的问题最多也最严重。如将“理发”写成“理發”,“公里”写成“公裹”,“干洗”写成“幹洗”等,纠不胜纠。如果搞清楚了繁简的对应关系就会减少误用。这里试说“后”与“後”。“后”与“後”是一对同音替代的繁简字,这两个字除了读音相同外,意义上并无关联。一些人把“太后”写成“太後”,主要就是不清楚这两个字在意义上毫无关联的缘故。  相似文献   

8.
谢彬,衡阳县人,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爱国学者,毕生著作达30余种,800余万字。现将其主要著述简介如下:一、《新疆游记》,共30余万字,1916年写成。于1923年由上海中华书局收入“新世纪丛书”,1929年出版单行本。近年来,美、英、日等国均有译本出版。  相似文献   

9.
以前,我在上数学课时,为了方便起见,习惯于把一些字随便简化,例如:把“数量”写成“(由攵)(?)”,把“解”字写成“觧”字,把“答”字写成“荅”字等等。学生年龄小,模仿性强,在做数学应用题时,不少学生最后写答案把答字也写成“荅”字,一本课堂作业本上连续出现几十个“荅”字,造成了不良后果。我认识到作为  相似文献   

10.
驰骋在辽阔的原野温辛我没有问马戎他在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系读书时,是否依了美国人的习惯,将自己的名字写成“戎马”,不过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如果真的把马戎的名字倒过来,写成“戎马”,那倒是很能概括他之于工作的过程和态度。不是吗?当他拎着自己设计的户访问卷...  相似文献   

11.
多年的研究中发现低年级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原因主要有: 其一,别字的产生:学生写字习惯不好,低年级学生写字习惯不好,导致多一笔,少一笔,或者笔画写错,造就别字的产生.如"真"里面有三横写成两横,"饭"的"横折弯勾"写成"横折斜勾"等. 其二,错字的产生:低年级识字量很大,形近字、同音字在一起,搞得小脑袋晕乎乎的,碰到差不多的就写一个,形近字、同音字混用了.如同偏旁的字"特""牧"混用,同音字"进""近""进""尽"的混用等.  相似文献   

12.
纠正学生的错别字,养成学生正确、整洁的书写习惯,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一般说来,中学生笔下出现的错别字,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部首错误。如把“礼、福、神”等字的礻旁写成了“衤”,把“初、袖”等字的“衤”旁写成了“礻”。  相似文献   

13.
1861年,伊顿公学的校长威廉·约翰逊·科里曾经对学生们说:“进一所好学校,最需要学到的不是知识而是艺术和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表达意见的艺术;表示在一瞬间注意到一项新的学术动向的艺术;迅速了解他人思想的艺术;重视细微差别的习惯,准时完成工作的习惯。”一个人在学校里花  相似文献   

14.
蓊郁 蓊:上面是一,不能错写成翁。幽僻僻:左边是f,不能错写成避。渺茫渺:左边是,,不能错写成缈。自诩 诩:左边是亏,不能错写成栩。冠冕堂皇 冕:上面是曰,不能错写成免。残羹冷炙炙:不能错写成灸。摩登摩:下面是手,不能错写成靡。纷繁芜杂繁:是繁忙的繁,不是厌烦的烦。诽谤 诽:左边是毒,不能错写成绯。竞相 竞:中间是口,不能错写成竟。浅尝辄止 辄:意思是于是,就;不要错写成则。坚韧不拔 韧:左边是韦,不能错写成忍。诅咒 诅:左边是t,不能错写成j。耽误耽:不能错写成担。诚挚 挚:下面是手,不能错写成执。百折不挠 挠:左边是于,不能错写成!。坚…  相似文献   

15.
一、“习惯性误导”和“注意性盲点”是小学生写错字的主要原因。我通过对小学生写错别字的“意识”形成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将学生常用错别字分组分析 ,发现日常用字出错频率相当高 ,而难字或少用字出错率低。经过和学生谈心、观察 ,笔者认为“习惯性误导和注意性盲点”是造成小学生错别字的重要根源。通过归纳可以发现 :小学阶段经常出现的错别字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大块 :1 视觉的误差而产生的错别字。这种情形分三种 :一是形似字 ,如“毛”写成“手” ,“冒”写成“昌” ,“席”写成“度” ,“早”写成“旱”等 ;二是多笔少画写成的错别字 ,…  相似文献   

16.
“顷刻”是一个时间副词,古今皆用。因常阅读报刊,故时常发现好些人把“顷刻”,写成了“倾刻”。手头有例,顺录如下:(1)倾刻之间使那些……丢尽了名声。(《南方日报》1982年8月16日第四版)  相似文献   

17.
正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高尔基说过:"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乾坤。"社会现实也告诉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沾染上不良习惯会在青少年时期就埋下隐患。初中这个阶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道德情操、思想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抓住教育的良机,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中学德育的主要根基。一、什么是养成教育1."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  相似文献   

18.
<正>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是叶老经过几十年深入探索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托尔斯泰有关习惯的名言说得更妙:"好的习惯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吕叔湘先生也曾有一段非常  相似文献   

19.
朱华英 《人民教育》2013,(Z1):41-42
经典美文是圣贤思想智慧及人格心灵的结晶与化身,经典的魅力恒久璀璨。在为孩子的生命成长奠基的经典诵读中,学生不仅获取了文学的因子,更从中明理导行——这是做人的根。习惯犹如转动的车轮,是长期形成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好的习惯让人终生受益。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积养习惯:在日有所诵中日积月累。  相似文献   

20.
1.生字读音 所有生字均依据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编、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的《普通话异读字审音表》(1985年12月修订,1986年版)注音。如“往”原有“Wǎng”和“wàng”两读,现统读“wǎng”“骨”原有“gū”、“gǔ”、 “gǘ”三读,现除“骨碌”,“骨朵”读“gū”外,都读“gǔ”;“迹”、“绩”原读“jī”,现读“Jì”。 2.数字的用法 依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出版局等单位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表示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以及记数、计量(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的数字,均改用阿拉伯数字。如“一万三千四百多里”写成“13400多里”;“一九五九年八月十九日”写成“1959年8月19日”;“二百万年”写成“200万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