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静水 《钓鱼》2004,(10):31-31
不管在自然水域或是水塘,也不管春夏秋冬,鱼儿似乎在自觉或是不自觉中安排自己的生活时间表,于是就有了一直困扰钓友的关于鱼儿歇晌的问题,那么鱼儿有自己的作息时间吗。  相似文献   

2.
唐泽洋 《钓鱼》2005,(23):21-21
鱼儿不进窝,纵使您有再美味的钓耳,再高明的钓技,也是枉然,俗话说“鱼儿不咬钩,气死老钓翁”。这样的体会你经历过?[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渔夫 《垂钓》2003,(9):24-26
鱼儿懒洋洋地赖在水里,悠闲地吹着泡泡,对递到嘴边的美味摇头摆尾。钓鱼人换多少花样也是白费力气,鱼儿不给你面子啦!  相似文献   

4.
一、时间。一般情况水温在15-26℃之间对鱼儿觅食繁殖非常合适。如果水温低于5℃或高于32℃时,鱼儿厌食,基本上已停止摄食。晴、阴、雨、风对鱼儿影响很大。气压低时,水中含氧量低,鱼儿不摄食。应选在气温、气压、水温相对比较好的天气去垂钓。  相似文献   

5.
溪流适钓季节气温较高,早出晚归垂钓的时间又较长,加之溪流鱼儿不耐存活,所以,稍不注意鱼儿极易死亡变质。现将长期以来我所采取的保鲜方法介绍给钓友。  相似文献   

6.
《垂钓》2004,(3):1-1
这样的题目,很容易给人道貌岸然的感觉。不是吗?人家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活得好好的,咱钓鱼人为了自己过瘾,以强韧的钓竿、结实的钓线、锋利的鱼钩和鲜活的钓饵为武器,给鱼儿设下了一个又一个圈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会儿又说什么要热爱水中的鱼儿,不是典型的鳄鱼的眼泪吗?  相似文献   

7.
冬钓晒阳鱼     
奚锡煌 《垂钓》2002,2(12):62-62
冬季里由于水温骤然下降,使鱼儿咬钩不勤、吃口不大,浮标的信号比其他三季相对要弱。一般在上午10时~下午3时是鱼儿摄食比较频繁的时段。  相似文献   

8.
杨天举 《垂钓》2002,2(4):8-13
装备高档不代表一定有品,但是有品的钓友,却至少是穿着整齐,注重环境,爱惜鱼儿……  相似文献   

9.
鱼类趋氧性假说(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乐仁 《垂钓》2001,(10):37-39
讲到鱼类的“趋氧性”,必须先讲鱼类的呼吸。有人做过实验,在水族箱内,三个月不投喂任何饲料,鱼儿日渐消瘦、游动缓慢。但将其弃之于岸,实行断氧,少则几十分钟(夏季),多则几小时(冬季),必定死亡。我们常说“鱼儿离不开水”,但当水中含氧量开始下降时,鱼儿的第一反应就是提高呼吸频率,以维持一定的呼吸强度,并停止摄食,而后向富氧区转移。  相似文献   

10.
冰钓三要     
鲁祥 《中国钓鱼》2006,(2):29-29
一要敲冰震鱼 进入冬季,鱼儿们开始冬眠,此时它们早已集聚了足够的能量,群居水的深处相互依偎保持体温。冰钓者往往采取撒“窝子食”的方法引诱鱼儿光顾。由于水温低、透气差,食饵的香味扩散缓慢。尽管鱼儿的嗅觉比较敏感,但由于处于冬眠状态,而难以摄食,这时,采取“敲冰震鱼”的方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选择。其做法是:对怀疑某处冰层下面可能藏有鱼的地方进行不规则的敲击,将鱼儿从“栖息处”赶出来。鱼儿不仅嗅觉灵敏,其听觉也十分敏感,它们生性胆小,警惕性很高,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惊慌失措,四处逃生,从而为垂钓者创造了机会。在垂钓期间此法可反复使用直到有鱼光顾(一般15~20分钟敲打一次冰面为好)。但应提醒钓友们,使用此种方法以不影响其他钓友垂钓为好。  相似文献   

11.
蚂蝗钓鲇     
马宝林 《垂钓》2002,2(12):51-52
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气温、水温和地温都不高,鱼儿食欲不振,也不太活跃。但那被压抑了一冬的钓瘾让我非得出去钓钓不可了。  相似文献   

12.
《垂钓》2001,(2):6-6
挪威一名海洋生物学家发现,原来深谙水性的鱼儿亦会不敌恶劣天气而晕船浪。海洋研究中心研究员莫克斯内斯对渔船船舱内的鱼儿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鱼儿在运送途中一旦遇上风浪致使舱内海水动荡不定,同样会如人类般晕船,出现不适。  相似文献   

13.
一、提竿早晚要因鱼儿的种类而定不同种类的鱼儿,其摄食特点也不一样。现以常钓的对象鱼:鲫鱼、鲤鱼和鳊鱼为例,简述如下。鲫鱼性胆小,其摄食过程在浮漂上的表现是:先是抖动几下,然后轻轻下沉,随之明显地上浮,这就是俗称的“送漂”。此时为最佳的提竿时机,中鱼率极高。  相似文献   

14.
夏钓三法     
徐国刚 《钓鱼》2012,(16):37-37
仲夏以后,天气炎热,水温偏高;鱼儿进入了所谓的“厌食期”,但是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时鱼儿有时不但不厌食,反而是积极觅食,只是由于白天水温过高,抑制了鱼儿的觅食欲望,只有在水温较低的早晚,鱼儿才开始正常觅食,鉴于这一点,钓早晚就成了夏钓的一个主要钓法。  相似文献   

15.
王兴禹  张天林 《垂钓》2001,(8):44-45
但是对于“在怎样的天气条件下鱼儿好好地咬钩”这样的问题,给一个包罗万象的答案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伏治友 《垂钓》2014,(2):32-33
笔者在实例篇中将列举几个鱼儿不上钩的实例,其中既有天时方面的,又有地利、水情、鱼情等方面的。这些实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形象地说明鱼儿不上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张世才 《垂钓》2002,2(7):66-67
“夏钓秋钓,半夜最好。”为什么此时夜间比白天好钓呢?一是因为夜间比白天安静,干扰不大,加之光线昏暗,鱼儿自身安全感增强,便放心大胆到岸边觅食:二是因为夜间比白天的温度低,岸边溶氧较多,散热较快,饵料丰富,鱼儿纷纷从深水区游向浅水区:三是因为夜间能避开钩、线、坠对鱼儿的视觉影响,鱼儿易上钩:四是因为有些鱼类如鲇鱼、甲鱼和一些警觉性高的大鱼,  相似文献   

18.
杨天举 《垂钓》2003,(10):31-33
藏在深山里的湖水神秘撩人,它幽幽地散发着诱人的气息,是树香?是花甜?不,是鱼鲜!钓鱼人爱的不只是旖旎风光。他们最钟爱的是游动跳跃的鲜活鱼儿。  相似文献   

19.
次马河趣钓     
杨天举 《垂钓》2003,(11):22-23
饮马河的鱼儿喜欢讨个新鲜,钓鱼人于是就想出了各种新奇的钓法,满足鱼儿的好奇心,撩拨起它们的食欲,令它们乖乖就范。  相似文献   

20.
谭佛航 《中国钓鱼》2006,(12):30-31
北京刘先生在电话上和我说:他有两年钓鱼经历,但钓的次数不多,总共也就钓过六七次,他说曾买过几次鲫鱼钓饵,又香又甜,所以他知道鱼儿爱香甜。有个熟悉的钓友对他说,鱼儿不仅爱香甜,还爱吃酸、臭、腥、呛的。不知此话真不真。不知哪些鱼喜欢这些怪味?到什么地方去获得这些怪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