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箫、剑本是与文学无涉的乐器和兵器,但二者却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成为诗家词客们广为利用的文学意象。在龚自珍的诗词中,箫、剑不仅频繁出现,而且多次并举。龚自珍借剑叙写自己建功立业、革旧图新的豪情壮志,借箫抒发自己对红颜知己灵箫的深情,对文学创作的热望,以及国势倾颓、怀才不遇的忧怨。在龚自珍笔下,箫、剑意象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呈现出矛盾而又相融的特色,这是历史、时代和个人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其作品兼得亦箫亦剑之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近代两位重要文学代表人物──龚自珍和梁启超文学观念的比较分析,勾勒出近代文学观念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指出近代文学观念与古代文学观念相比较而言,有了一些新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具体体现在龚自珍、梁启超这两个人物的文学的对象观、价值观、创作观和文体观上。  相似文献   

3.
马联菊 《现代语文》2007,(4):104-105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弘扬传统文化,提高诗词教学和研究的水平,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的重点内容。儒释道文化对诗词的影响,是应该深入挖掘的核心。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有“诗词的文化感觉”,而且还要“情感体验”,让学生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和知觉过程,体会诗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审美的享受,接受诗词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4.
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有关复仇的定论因视野范围的变化而迥异,这逐次递进的认识,指引读者走进鲁迅悲悯广博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5.
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有关复仇的定论因视野范围的而迥异,这逐次递进的认识,指引读进走进鲁迅悲悯广博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6.
诗词是不会消亡的,即令旧体诗词其富生命力的名句也有如"种子",将一代一代地"种在心田"."我"(刘章)的走入诗界即得益于古诗句的薰陶.相比旧体诗词,新诗缺少"规矩"和"共同审美标准".继承和发展旧体诗的传统,是发展新诗的一条"康庄大道"."我"写了四十多年诗,新诗极少被人引用,而一些讲究形式和声韵的山水诗句却经常被文友引用,即可为证.当然也要坚持追求诗意为第一原则,不可"因声律伤诗".  相似文献   

7.
黄静 《文教资料》2008,(30):11-14
唐五代是诗词关系最为复杂的时期之一,受诗歌的影响,唐五代词的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一是初盛唐,多齐言词作,多歌诗,诗词混合;二是中唐,出现"依声填词"之作,但数量不多,更多的则是具有绝句风味的词作;三是晚唐,至温庭筠,诗词开始分界,但这种自觉的创词意识在当时并不普遍;四是五代,诗词分离,词真正走向独立,但"诗尊词卑"意识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8.
旅游诗词比起旅游文赋之类,它们大多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属于中国旅游文化精品艺术的一部分,能强烈刺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诗词作者们尽情表现了他们无穷的诗才和他们自由洒脱的坦诚个性,以缤纷多彩的艺术样式再现了自然美和人格美。本文以历代诗词为佐证,阐述旅游诗词对旅游业的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诗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责任担当,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意志和精神,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原则和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不朽诗篇。研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诗词,有助于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也能更深刻地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相似文献   

10.
移情是人类特有的情感审美活动,阐述移情现象的产生、作用和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运用,归纳出其在中国古典诗词具体创作过程的四种常见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维屏与龚自珍是中国近代鸦片战争时期具有开拓性的诗人,他们两人诗歌创作的主旨和艺术手法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张、龚的诗歌都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强烈的爱国情思,深刻的批判精神。他们的诗歌,在艺术上对诗歌的创作都作出了贡献。如果说张维屏的诗以反映时代的巨变和诗人的思想剧变见长,那么龚自珍的诗则以反映现实的广度和社会批判力的深度见长。这两位诗人,就像勇立潮头的猛士,劈波斩浪,冲破传统诗歌的禁锢,开拓了时代新诗风,在诗歌近代化的进程中特立前行,他们都为中国近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生活于嘉道之际的龚自珍,之被后世学界方之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位诗人、中国近代第一位诗人,不只是在于诗人跨越古、近的生命时段,更重要的是,诗人"尊情贵真"诗学思想,不仅承继古人,而且启迪来者,而诗人的诗歌创作,恰正是其诗学思想的准确诠释,这突出体现在其诗歌创作中"剑气箫心"的真情体露和尚奇求新的艺术追求。换言之,龚自珍以其"尊情贵真"的诗学思想和"豪不就律"的诗歌创作为中国诗歌领域开辟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启动了中国诗歌现代转型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启功先生是现当代著名书画家、诗人。他的近百首题画诗或品题山水丹青,或就画论画,或品评画家,或咏物,内容涉猎广泛;这些题画诗善用诗的语言来拓展画境,使诗情画意完美地融为一体;借诗言志、托物寄兴;委婉含蓄而又富有理趣。同时,又具有幽默诙谐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明隆庆年间,明朝对蒙古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封贡互市,化干戈为玉帛,从根本上改变了明朝北边防御的面貌。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时任内阁首辅的高拱做了出色的工作,改革兵部及边镇吏治,储养边才,把握把汉那吉事件契机,达成"隆庆和议",使数十年刀兵相见之北边成为明蒙互市、两族和平交往的乐土。其功惠及当时,垂训后世。  相似文献   

15.
孔子曾周游中原列国讲学十余年,在中州培养的弟子数量多,素质高,名列“七十二贤”的就达十七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生平事迹史载或阙或漏,语焉不详。稽考文献,为这些孔门弟子立传,再现历史真实,并给以恰当评论,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诗经》看先秦理性精神的发展和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性质上讲,《诗经》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且是记录先秦时代理性精神发展演变的重要历史文献。《诗经》三百余篇作品中反映了人对“天”的认识,人对祖先的认识,以及人对自我的认识。三者既是《诗经》表达理性认识的三个重要方面,也同时呈现出《诗经》所承载的理性精神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天工开物》较注重总结农业生产技术。在灾害频发的背景之下,抗灾内容也是该著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深刻揭示了部分农业灾害发生的规律,并对其作分类说明。在此基础上,宋应星主张掌握规律、务尽人力抗御灾害,论述了排水防涝、灌溉抗旱的技术要领,对防御低温以及风灾亦多有见解。他还总结了人工驱鸟,药物防虫灭鼠经验,以及"耘耔"除草技术。其中不少经验对今天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灾害防治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中小学及高校的语文教材中,诗歌散文作品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内容,通过教师多渠道的美育渗透,能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审美心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诗歌散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有效途径可以是:挖掘教材审美因素以陶冶情操、着力创设感染情境以激发美感、启迪想象以入境动情求美等。  相似文献   

19.
游仙诗源于汉代以前的辞赋,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它的发展经历了楚辞和《庄子》的神游诗阶段,慕道颂仙的“仙真人诗”和乐府游仙诗的仙诗阶段,自觉而又成熟的新体游仙诗阶段。游仙诗的内容非常庞杂,表现主题大体上可分为两个方面:因受时间的局限而追求生命永恒和因受空间局限而追求生命自由。  相似文献   

20.
明清文人的疏离心态及其意象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一些文人热衷于写“落花”组诗,反映出一股“疏离”心理潜流在滋长。明代唐寅等人吟咏落花,以散漫自纵的生活态度疏离士大夫主群体;明清易代之际的遗民诗人吟咏落花,以飘零自守的精神气节疏离当朝统治者;清中叶袁枚吟咏落花,以洒脱自适的生活观念疏离主流价值取向;晚清龚自珍吟咏落花,以激愤和前瞻的姿态疏离主流社会。从这种疏离主流的心态可以感受到明清知识分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精华的解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