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教学观认为,任何社会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主体的需要。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组织的活动,教学的内在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习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关注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学生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活动。开展数学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励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做事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促进主体体验的数学实验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教学观认为,任何社会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主体的需要.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组织的活动,教学的内在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习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关注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学生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活动.开展数学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励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做事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相似文献   

3.
恰当地运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活动。数学实验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念。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此,必须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及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应用的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并通过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5.
自主探索是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精心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活动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能动性 ,形成主体意识 ,发展创造性思维 ,养成创造性人格。教学实践证明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适时组织学生进行“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的活动 ,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有效途径。一、让学生猜一猜牛顿说 :“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作不出伟大的发明。”猜想是直觉思维的一种形式 ,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猜想引进课堂 ,并且积极创设猜想情境 ,给学…  相似文献   

6.
数学实验是为了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思维活动.数学实验教学是指恰当运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学活动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活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相似文献   

7.
数学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断积累而形成的,而这种积累不是学生简单的接受而是渗透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数学上很多大的进步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很多数学大师在自身知识的基础上对数学的某些问题做出创造性的猜想,人们通过解决猜想发展了很多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数学也不例外。那么,什么是数学实验教学呢?数学实验教学是指恰当运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数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及本质产生过程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操作、分析、探究、归纳和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创造力是指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创造能力或创新意识。它是学生有效学习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有效性的完美统一,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积极化的重要特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这种创造性的语文学习能力。我们若要充分体现语文课堂“创造性”主题,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抓住培养创造力的支撑点———以学生为主体,多角度设置问题,多方法调动学生,激发创造活力,以达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老师要善于设疑、析疑、解疑,不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主动化,且能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借助问答…  相似文献   

10.
陈华云 《小学生》2022,(11):97-99
语文学习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一地向学生传授语文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探讨了语文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在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和网络技术的前提下,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入性、探索性、创造性和协作性,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在老师的调控下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获取有关的历史学习的信息和学习资源,为课本教材服务.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在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和网络技术的前提下,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入性、探索性、创造性和协作性,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在老师的调控下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  相似文献   

13.
盛小清 《成才之路》2011,(24):32-33
数学猜想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因势利导,指导学生进行探索、进行积极思维的认知活动。它的优点在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领会学习和研究数学的思想方法等。基于此,本文着重阐述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创设猜想情境和教给猜想方法两方面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  相似文献   

14.
物理课堂的教学是以学生认知物理知识和规律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灵活地选择、运用和设计教学方案,能否采用启发的教学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性和合作的精神等,这需要我们老师  相似文献   

15.
鼓励和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大胆的猜想,让学生经历数学问题和解决的全过程,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学习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诱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大胆的猜想,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讲究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从一些主要因素入手。一、运用猜想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猜想营造学习氛围,能激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方式,使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相似文献   

17.
数学实验是为了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思维活动.数学实验教学是指恰当运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数学是一门基础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广大数学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并且阐述了逆向思维、活跃思维、变式训练、发现式学习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裴春丽 《河北教育》2003,(10):40-40
任何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想像。数学猜想,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想像,有人说它是“智慧的源泉”。的确如此。合理的想像,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有下面三类数学猜想。一、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数学猜想在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后,有这样一道题:指出与阴影部分面积相等的三角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活动的实质是创造性活动。教学内容的预处理过程、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都应体现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实质。由此要求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观察、体会、学习、思考、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