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重庆市第二届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中,我有幸观摩了"稍复杂的方程"一课,其在问题情境中学习解稍复杂方程的教学过程,触发了我深深的思考。现将其教学过程摘录如下,和同行们共同探讨。一、情境引入师:大家喜欢运动吗?(播放运动会画  相似文献   

2.
[选材与备课]4月中旬,我接到了要在《教学月刊》"好课多磨·小学数学计算与解决问题"专题活动中上一堂研讨课的任务。我翻阅了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确定了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相似文献   

3.
"方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模型,也是一线教师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话题。近期,我与我区优秀青年教师赵岩针对《认识方程》内容的教学展开了实践与研究,力求在把握教材、突出本质上有一个新的突破。一、通过定义讲概念,以定义为重心——最初的备课思路《认识方程》一课,是小学生首次学习有关代数的知识,是学生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过渡的初期。在初次备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方程的定义,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赵  相似文献   

4.
【课前慎思】数学家笛卡儿在《指导思维的法则》一书中提出了一种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方法",其模式是:把任何种类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把任何种类的数学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把任何种类的代数问题转化为方程(组)的问题,然后讨论方程(组)的问题,得到解之后再对"解"进行解释。《认识方程》这一节课,我听过很多次,自己也上过很多次,但当我看到上面这段话后,有了新的思考:方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小学阶  相似文献   

5.
在重庆市第二届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中,我有幸观摩了“稍复杂的方程”一课,其在问题情境中学习解稍复杂方程的教学过程,触发了我深深的思考。现将其教学过程摘录如下,和同行们共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设计背景:《复习用分数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我备课时把这两部分的知识糅合在一起来复习。本节课重点复习用分数解决问题的三大类,对百分数的问题稍做复习,同时为解决分数、百分数及比的复杂应用题埋下了伏笔。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比较,让学生进一步弄清求分率、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单位"1"的量这三类问题之间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解题思路以及它们的区别。(2)能正确地选择多种  相似文献   

7.
曾经读了这样一篇文章——《“课文背出来了再备课”》,讲述的是上海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指导学生卢雷进行《开国大典》备课的故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8.
"质疑—共解"是一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指向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方式。采用"质疑—共解"的方式,教师必须备疑,才能在"生问生答"时,承担起"一根线"的作用,保证质疑的品质与共解的水准。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敢问、会问,并通过追问指导学生的回答,在生本、生生和师生的多重对话中达成共解。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8年第6期刊登了林祖润老师的《渗透思想方法感悟数学价值》一文,文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可谓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形成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解复杂问题从简单情况入手。  相似文献   

10.
朱国平 《人民教育》2012,(Z1):74-77
错例再现在错例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由教材编排设计引起的错例。R版本教材(六上)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中"稍复杂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材只安排了"已知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  相似文献   

11.
正读了漳州三中吴红英老师撰写的《"去蔽"求实,品语文真味》(《福建教育》中学版2013年第12期),笔者想起了参加备课组长教学公开课上的一段小插曲。无独有偶,我课堂上的拓展设计与吴老师安排的"四读"环节不谋而合,都是通过比较阅读引领学生鉴赏"从对面写来"(以下简称"对写法")的写法。不同的是吴老师援杜甫的《月夜》为例,我直接采用高考原题——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为证。但是,课堂上却出现了意外。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10月31日~11月3日,云南省第十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在西双版纳州举行,会议主题是研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这次交流会对我们及时学习、领会和贯彻《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一、我的思考——课堂上,看什么短短的3天半的时间里,我观摩了来自云南省各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8年第6期刊登了林祖润老师的《渗透思想方法感悟数学价值》一文,文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可谓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形成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解复杂问题从简单情况入手。  相似文献   

14.
一我曾听过一堂作文指导的公开课。沪版初中语文书中有"学会质疑"这一内容。可惜那位老师在课堂上始终未能举出一个例子告诉学生什么是质疑。我想,如果我是一名学生,上了这堂课,对什么是质疑还是稀里糊涂的,更别说对质疑能力的培养了。我还曾遇到过一件事。有个学生对吴晗的《谈骨气》这篇课文质疑,可他的老师却批评说是"钻牛  相似文献   

15.
正那天,我引导学生集体朗读《小石潭记》。在读"青树翠蔓"一句时,对"蔓"字的读音,学生发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一些人读成"màn",而另外一些人却读成"wàn"。而教材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读音。对出现的问题是置之不理还是追究到底?我认为这是一次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自主解决问题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6.
正在践行"问题解决与学习评价教学模式"课题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学生乐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数学课上孩子们活泼开朗,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勇于探索。这与该教学模式对每节课问题设置的精心策划和与学生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性有关,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勇于探索、在问题的疑难处展开讨论、在问题的引领下步步为营。下面我就以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一课为例,谈  相似文献   

17.
邹群 《上海教育》2014,(1):77-77
《告别权力的瞬间》是上海试用本教材高二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在人文精神和语言因素方面都有着丰富的阅读亮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是让学生感受先哲时贤的精神,同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言语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备课所思考的是如何立足教材,引导学生把学习作为一个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从学生的质疑中获取教学的突破口,主要以两个层面的问题组织他们研读课文,展开思考。第一个问题涉及对课题中"瞬间"的理解。我问学生:"‘瞬  相似文献   

18.
一、叨叨唠唠……不厌其烦,周而复始——班主任工作需要耐心下午备课,读萧红的作品《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30年代的作品,到了今天,依然那么清新。如果我还是孩子,我也很向往:"祖父浇菜,我抢过来,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相似文献   

19.
《函数的零点》是《函数与方程》一节的第一部分内容,它是学生在相对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新内容,它承接了前面的函数知识,同时也是学习后面"二分法"的基础,是函数与方程关系的重要体现.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我在备课、上课等环节上做了一些文章,通过教学实践,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20.
质疑解句的学法指导○叶航(贵溪县二小所谓“质疑解句”就是在理解句子含义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句子本身或联系上下文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或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为了让学生学会质疑并提高质疑深度,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质疑解句方法的学习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