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音乐走进20世纪崛起并普及的电视这一年轻的视听艺术中时,"电视音乐"诞生了。电视把世界的起居室全变成了观众厅,电视不但传播音乐,还创造出许多新的音乐样式。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启示     
1787年的春天,17岁的贝多芬为了寻师访友,风尘仆仆地来到了世界音乐名城维也纳。他虔诚地敲开莫扎特的房门,谦恭地自我介绍说:我叫贝多芬,是专程从德国波恩赶来拜见您的。请您多多指教。莫扎特  相似文献   

3.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其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更是将钢琴音乐推上了巅峰,有"新约圣经"的美称。本文主要论述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并从其音乐特征、艺术特征等方面来探究其音乐内涵。  相似文献   

4.
贝多芬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其作品宏大而极具感染力,"英雄"的主题和形象常常贯穿在其作品中,于是贝多芬亦被称为"音乐英雄"。20世纪出现了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哲学家,他们从人的内在心理出发,开拓了哲学研究的新思路,打开了认识人类世界的新领域。运用精神分析法研究贝多芬的创作源泉和动机,以及其作品的潜在内涵,对于了解贝多芬和倾听贝多芬的音乐,都有新的启迪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杜良洁 《中国教师》2011,(Z1):78-78
<正>贝多芬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有这么大魅力,吸引着无数追求者。社会上掀起学习音乐的热潮,有的家长不惜重金为孩子购买昂贵的乐器,花高价请权威专业教  相似文献   

6.
“音乐能使人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这句话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对音乐的魅力最精辟的论述,通过多年的音乐教学和实践,我才真正深刻地理解了。音乐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所以说音乐能使人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是千真万确的。  相似文献   

7.
贝多芬的音乐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音乐作为一种战斗的武器,其中充满着博弈、绞杀,而另一面则是充满着对世界的强烈的爱意.追求自由与平等。  相似文献   

8.
成功的启示     
1787年的春天,17岁的贝多芬为了寻师访友,风尘仆仆地来到了世界音乐名城维也纳。  相似文献   

9.
严肃音乐在科学发现中起的作用和价值一向被人所忽视。而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严肃音乐对科学发现的价值及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又是不言而喻的。严肃音乐和科学既有很强的互补互动性,又具有共同价值追求;二者均需要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都是对永无终点的和谐世界的执着追求。如贝多芬所言,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严肃音乐由此所表现出的至高审美性最终成为激发科学家灵感、做出伟大发现的摇篮。  相似文献   

10.
蓝色多瑙河畔的维也纳真美.美得让人神怡陶醉,美得让人流连忘返……在我去过的众多欧洲城市中,维也纳是最让我迷恋难忘的。她是历史悠久的世界文化名城,是一大批世界级音乐奇才诞生和施展才华的地方;她是欧洲古典音乐的发源地和"华尔兹"舞曲的故乡,是享誉世界、久负盛名的"音乐之都"。她是世界无数的音乐爱好者所仰慕和向往的地方。奥地利古典音乐的先驱和开拓者、作曲家海顿和莫扎特、施特劳斯等音乐奇才,德国的著名作曲家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等一批伟大的音乐大师,都先后在这里生活、创作,施展才华。海顿在这里艰辛地探索了欧洲古典…  相似文献   

11.
陈大文 《中国教师》2009,(Z1):379-379
<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抓住肖像描写和人物语言刻画可以比较流畅地完成教学目的。但因为贝多芬是音乐巨人,其独特的思想、气质和坚强的个性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虽然完成了"教学目的",学生的感受理解不一定深刻,教学难点突破存在缺憾。所以,这一篇课文特别适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新"演绎"人物传记与音乐艺术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与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他同样令人崇敬。本文通过“客人”拜访失聪后的贝多芬,真实地展现了贝多芬作为一代音乐巨人,在遭遇不幸时内心的痛苦和与不幸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意志。  相似文献   

13.
声乐是人类音乐世界里最早诞生的艺术形式,同其他音乐艺术形式一样,表现"美"——"音乐美"是它最终的表现目的和本质特征。正是这种本质的特征和目的,决定了每位从事歌唱的人具备音乐美的素质、展现音乐美的能力的重要性。声乐教学是承担培养音乐美任务的初级载体,忽视音乐美的培养,则无法赋予歌唱以更高层面的艺术魅力。只有在训练科学的演唱技巧上贯穿良好的音乐美感培养,才是使作品及演唱拥有不息艺术生命力的强大源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爵士乐诞生于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成长并兴盛于纽约,但它的命脉却在西非.自17世纪中叶以后,大批从西方被贩卖到北美的黑奴把他们的传统音乐和北美清教徒的歌唱相结合,同时保留了自身的鲜明特色,成为了爵士乐形成的源头.本文通过历史记载、非洲黑人音乐的特点分析以及爵士乐的诞生背景进行梳理,以阐明20世纪初爵士乐的诞生与17世纪初非洲黑人音乐之间有着不可忽略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5.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音乐中的"新约全书",在西方音乐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热情"奏鸣曲是其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结合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贝多芬的自身特点,对作品内容和所表现出的深刻的哲理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浮士德》是哥德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诗体悲剧。由于它巨大的文化内蕴、深遂的思想和不朽的艺术形象,从一诞生便被欧洲一流的音乐家谱写成大量音乐作品。本文就从这个角度着重评述了瓦格纳、莫扎特、贝多芬、门德尔松、舒曼、斯卜尔、柏辽兹、古诺、李斯特、柴科夫斯基等人创作音乐作品《浮士德》的特点及艺术成就,说明文学与音乐的互相关系和互相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起源于欧洲的小提琴是世界音乐史上公认的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小提琴音色细腻、韵味独特、富于歌唱性,享有"乐器皇后"之美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力量的提高,人民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小提琴的音乐艺术也得到迅猛的发展,全国各地的音乐院校都有小提琴专业,社会上涌现许多少儿小提琴培训班,诞生许多小提琴家和教育家,创造出具有我国少数民族特性的小提琴作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中国小提琴艺术不仅扎根于群众的心,而且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小提琴优秀作品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8.
肖楠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0):85-87
在贝多芬的众多作品中,《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四大经典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也是他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不仅被认为是所有小提琴协奏曲中最优秀的一首,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首。后人将其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本文结合18世纪的历史、文化及贝多芬的创作,对这部作品在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贝多芬完成9部交响曲的创作之后,其他作曲家的交响创作出现了危机,勃拉姆斯在如此巨大的压迫感下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交响曲。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被后人喻为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历史上许多重要的音乐学者都认为勃拉姆斯创作的这部交响曲深受贝多芬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这部交响曲进行结构和音乐的分析,试图寻找其中贝多芬的影子,并且探索勃拉姆斯是如何挣脱巨人的束缚,开创出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音乐。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或意境,表达人们的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贝多芬称音乐为"人类精神的火花",而语文课也是"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荀子曰:"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句话阐明了"善假于物"的道理。本文针对音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问题,用音乐营造学习氛围,配乐朗读课文,利用音乐深入体会文章主旨,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使语文与音乐完美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