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访杜甫故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朋友,你知道吗?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是出自谁的手笔?你一定会答道,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可是,这位名闻中外的伟人故里在什么地方,怕是就不一定晓得了吧!  相似文献   

2.
杜甫的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被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选编,可谓经典。但“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总让我有些疑惑不解,杜甫为什么不说“两只黄鹂鸣翠柳”呢?“个”比“只”到底好在哪?这让我想起了文学巨匠——鲁迅。他在《秋夜》中有这么一句,说天空“闪闪地眨着几十个星星的眼”。难道文学大师就可以不顾语法,随心所欲地用词吗?还是里面包含着什么深刻的用意呢?  相似文献   

3.
我爱古诗     
《小读者》2008,(6)
当我还不认得几个字的时候,爸爸就开始教我有感情地背诵不少通俗易懂的名句。像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当我刚能流利地背诵的时候,妈妈替我录音,以此来鼓励我。就这样,优美的古诗深深地嵌进我的心里去了。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对古诗产生兴趣的。  相似文献   

4.
《绝句》是唐朝伟大诗人杜甫的名篇 ,诗中生动地描写了一幅春天充满生气的意境深远的画面。针对这首诗的特点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 :一、自学古诗 ,引导学生想象图画 ,体会意境。学生读诗自学 ,通过自学弄清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都在什么地方 ,对这首诗有个大致的了解。二、通过“画诗” ,理解诗句 ,体会诗情。1 .出示前两行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时我问 :“这两行诗描写了什么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然后 ,我在黑板上画出了柳树和蓝天 ,问 :“你能画出黄鹂和白鹭吗 ?”学生一听 ,纷纷举手。我让…  相似文献   

5.
白鹭     
听朱老师说,我们学校大操场西边的田野里有种很神奇的乌儿,叫白鹭。说老实话,“白鹭”这个词,我只是在杜甫他老人家的《绝句》里见过:“两个黄鸸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虽然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可白鹭到底是啥样,我还真没见过。等到下午作文课时,朱老师宣布今天去看白鹭。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可真是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很快,大家便排着整齐的队伍,  相似文献   

6.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后边是什么来,烂熟于口的诗句竟然在脑子里无影无踪了。我拿着粉笔伫立于黑板前,一时竟有些手足无措了。这是在教学杜甫的《绝句》一诗时,板书诗文的一刻,发生的尴尬一幕。但正是随这份尴尬之后发生的一切,对我日后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我急切地回忆着杜老先生的名句,恐怕被我的学生们笑话,而失去了老师在学生中的知识权威形象。但正像人们所说的,你越想回忆一些东西,脑子里越是一片空白。教室里沉寂了一两分钟后,我下意识地摸摸脑袋,转过身,耸了耸肩膀,向我的学生们做了一个很无奈的动作…  相似文献   

7.
诗,当能给人以美感。怎样才能把诗的美感讲出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讲出诗的色彩美,是传达诗意美感的关键。如讲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教师就要通过诗句本身色彩的  相似文献   

8.
诗文赏析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有些声音是响亮清脆的,容易使人联想起快乐的情绪;有些声音是重浊阴暗的,容易使人联想起忧郁的情绪。”古今诗人借鸟鸣而动诗情,大有人在。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中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诗人借黄鹂的鸣叫而动诗情,抒发了欢快激扬的思想感  相似文献   

9.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一首描绘浇花溪草堂前明媚春光和祖国壮丽河山的优美诗篇。诗中色彩艳丽,情境优美,是美育的好教材。然而学生学习古诗起步不久,学习上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通过投影画面的情境再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挥想象,体会诗句的意境美,从而较深刻地理解诗句的含义并体会诗中用词、构思的巧妙,激起学习、欣赏古诗的兴趣,进行美的陶冶。在教学安排上,我采取整体一局部一整体的学习方法,先运用课文配乐录音和自制的复合投影片整体显示…  相似文献   

10.
这是五十多年前,我在读私塾时,老先生要我猜的字谜。记得我刚刚背诵完“书头”,先生微笑着对我说:“有句诗,是个字谜,我念给你听,猜猜看。”接着,他就念出了作为本文题目的这一诗句……他可能意  相似文献   

11.
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雪,门泊东吴船。这是一位朋友开的玩笑。他故意把杜甫这首《绝句》中的“两个”、“一行”、“千秋”、“万里”等数量词删去,并问我:“此诗如何?”我答道:“通是通的,对仗也工巧,但比起原作来,诗意就要淡多了。”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笑     
一次作文课,某生一不小心把“我背着书包上学校”写成“我背着学校上书包’。语文老师问后批曰:“你且试试看!”人体能量课时,某生把作业中的“人,一般每天吃三顿饭”写成“人,一般每天吃三吨饭”。生物老师批曰:“此非人,是鲸。”张三平日作文甚好卖弄文采,然词不切意,师常贬之。一日,得师评语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甚解,以为褒奖,炫以同寝诸君。上铺二哥笑不可抑,曰:“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说什么;一行白鹭上青天──离题万里,越飞越远。”恶语伤人某日午休酣睡之时,一男生在楼道里到处高唱:“…  相似文献   

13.
黄鹂     
孩提时代,我们就开始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似乎总是属于春天,属于如春天般灿烂的童年。黄鹂飞来了,又飞走了,春天也总是匆匆地来,匆匆地去。可是,我们的童年时代却不能再随着黄鹂飞回来了。所以,请珍惜自己这“金不换”的美好时光吧,当你听到黄鹂那清脆的叫声时,别忘了提醒自己一下:不要浪费了这大好的时光哟!  相似文献   

14.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诗人杜甫住在成都草堂时写下的《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语文知识》1997年第1期发表的一位作者写的《杜甫<绝句四首>之三赏  相似文献   

15.
我爱小黄鹂     
“两个黄鹂(li)鸣翠柳,一行白鹭(lu)上青天”,熟(shu)读诗句的我,总盼望能有一只可爱的黄鹂(li)做伴。一天,我去好朋友家玩,突然看见有东西从天而降(jiang),走近一瞧(qiao),原来是只受过伤的小鸟,翅膀(chi bang)  相似文献   

16.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7册第11课《绝句》一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作者以清新活泼的笔触描绘出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景色,情感含而不露,韵味质朴而隽永,如果从审美的角度去分析它,那么其中具有三种突出的“美”: 一、和谐的色彩美清代诗评家施扑华曾评说杜甫的景物诗善“着色”,此话不假。杜甫写诗喜用调和色,笔法明快而轻柔,色调鲜艳而高雅,使人读其诗犹如欣赏一幅雅淡滋润的水彩画。在《绝句》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几笔疏疏的翠绿中缀两撇黄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一次公开课中听一位女教师执教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开课伊始,就在教师引导学生读懂诗意时,一位学生突然举手质疑:“老师,我认为‘两个黄鹂’中的量词用得不恰当,应该改为‘两只黄鹂’更准确些。”此语一出,全场哗然,女教师更是一愣,她显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更觉得像诗圣杜甫不可能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但这个学生的意见也确实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8.
从上世纪初开始,小学语文教材中就选入了不少古代诗歌,其中大部分是唐诗。用普通话语音来诵读这些唐诗,有些仍是押韵的。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又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两首诗的韵脚字分别是“间”“还”“山”与“天”“船”,今天读来都是押韵的。  相似文献   

19.
我在拷问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生活。生活需要什么,语文就会给予什么。生活需要朴实,语文就是黄土高坡上的一个村落,是腾格里沙漠里的一株梭梭;生活需要诗意,语文就是鸣翠柳的两个黄鹂,上青天的一行白鹭;生活需要灵动,语文就是荷塘的月色,未眠的花朵,是我的空中楼阁;生活需要温暖,语文就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是有情人送你的一束芬芳的玫瑰;生活需要感动,语文就是浩浩戈壁中的一片绿洲,是茫茫大海边的一座灯塔……语文让我们自如地欢笑,放肆地痛哭,生活如此可爱,我们永远年轻。我们必须告诉学生: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天性是聪颖智慧的,语文的性…  相似文献   

20.
小元元今年10岁,上小学四年级。一天,她对我说:“杜甫诗里有一个错误,还是我发现的。”我听了不知所云,要她具体讲一讲。她说:“我们书上有杜甫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是鸟,应该说‘两只黄鹂’,可是杜甫写的是‘两个黄鹂’。我问了老师,老师说:‘杜甫用词不当’。”孩子幼稚无知,误解不足为奇,但这位老师脱口而出说“杜甫用词不当”,其自信与大胆不能不令人骇异。我明确告诉元元,杜甫是伟大的诗人,被尊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