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发难”石嘴山市第三中学俞军我在教学中曾碰到这么一件事,一位学生在周记文末这样写道:"老师,我很想欣赏您的大作,咱们来个客串。往常您是老师,我是学生,今天小子斗胆当一回老师,您做一次学生,我给您出道作文题,下面是一则材料,请按后面...  相似文献   

2.
老师的深情永不忘于忠正您是我的老师,我是您的学生。您教我学知识,我跟您学本领。我第一次识字,有您耐心指正;我第一次唱歌,有您微笑夸奖。在理想的蓝天上翱翔,是您,为我插上翅膀;在知识的大海遨游,是您,为我辛勤导航。啊,老师,亲爱的老师!无论是岁月茫茫,...  相似文献   

3.
是您送我离别校门, 昂首踏上青春旅程, 请您放心吧,敬爱的老师, 我是您值得信赖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陈世明 《江西教育》2004,(20):44-44
班上一位学生在给我的信中写道:您还记得上学期那件事吗?那时刚打下课铃,您正准备走出教室,小明(化名)小声地问了您一句话。您不但不回答他,还像他那样口齿不清地学了一句。当时.我真想跑到您面前对您说——老师,您不应该这样!但我的胆子太小了,我没那个勇气。老师,难道您不觉得您不配当老师吗?小明他天生就是那样说话的。您作为他的老师.应该帮他克服缺陷。可您这是在害他,而不是在帮他……  相似文献   

5.
教师调查一     
笔者担任多年的中小学班主任,每接一个新班,都要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题目是“你喜欢什么样的班主任和老师”或“老师,您知道我喜欢您哪些行为,  相似文献   

6.
“王老师,我们都知道,您是全讲课最好的老师。可是,您整堂课在前面讲,很少走下讲台,尽管您声音很洪亮,您的讲述很精彩,但们最后两排的学生还是时常思想号。也许我们离讲台的距离太远的故,总感觉到我们的眼前有一团无的云雾,挡住了我们思维的视线,您,看黑板,仿佛远隔千里,时而晰,时而朦胧,头脑也是一会清醒,会糊涂。可是,当您偶尔走下讲台,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顿时觉得开雾散,耳聪目明,眼前一片光明,里一片蓝天……我们后几排的学生,有一个奢望和请求:老师,您能不能走下讲台……”这是一名坐在最后排的学生李克写…  相似文献   

7.
学习的智慧     
一个学生诚惶诚恐地来请教他的老师:“老师,请问我要怎么样做.才能够学会您所有的智慧呢?”这个学生的老师是一位深具智慧的大师.他听到学生这样的问题,笑了笑之后反问学生说:“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够学会我所有的智慧呢?”学生想了想,说:“我以为.最好老师能够一次教会我所有智慧的关键,让我能够完全了解老师您所了解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给老师的信     
敬爱的陈老师: 我很自豪地成为您的学生,在求知的路途中,是您给我以慈母般的呵护。如果没有您思想之泉的滋润,怎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啊,老师,您是光明的火种,点亮了学生的心灵之光;您是山峦的石阶,承受着学生攀登的脚步。由衷地向您表达这至高的礼赞!  相似文献   

9.
真诚的守候     
星期五下午,送走了我那四十个学生之后,教室里一片寂静,我拖着疲惫的身体满怀期望地翻开学生的成长记录簿。这是我与学生一周一次的心灵间的对话时间。“老师,谢谢您!是您让我明白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因为有那么多关爱我的人——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同时是您让我懂得: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必是十分尊重他人的人……”  相似文献   

10.
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开辟一块“心语”天地,让学生把心里话或疑难问题随时写在本上,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创设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乐学。  孩子们在作业本上写到:“老师,我前页作业没有写好,今天写得怎么样,您满意吗 ?”“老师,我喜欢您,您很慈祥,可您有时太严厉了。不过,严师出高徒嘛,我会努力学习的。”“于老师,今天作业第 19道题,我想呀想,始终没有想出来。最后没办法,就请教了妈妈,做出这道题。老师,我这样做对不对 ?”“老师,您…  相似文献   

11.
“老师!老师!让我看看您的照片!”一时间班里的学生都睁大好奇的眼睛,怀着异样的心情,争先恐后地传看我的照片。“咦,老师,我咋没看见您照相的景点?”“哇,老师,您还真有点儿酷!”“老师,您咋没跟我一起照呢?”……这是发生在我给初一学生上课前的一件事。上周六学校组织学生去世界公园游玩,有位学生给我拍了一张照片。今天他送给我照片时,不留神被班里其他同学看见了。于是就有了上面的那一幕。我有点惊讶:作为任课教师,平日里与学生们打交道并不少,况且这次游园我还带队同去,为什么对我的一张照片,他们这么好奇呢?冥…  相似文献   

12.
胡献 《大学时代》2006,(6):135-135
我们在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例子:有些老师专业水平并不太强,在自己的专业同行中并不是骄骄者。但却特别受学生欢迎,而且他教的科目成绩也比同行中的强者还好;而有些老师则有着较强的专业水平,在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编写教辅书方面颇有成就,但就是不太受学生欢迎,学生对这种老师的评价也比较平淡。毕业后学生更愿意和前一种类型的老师联系。为什么呢?那就是前者更懂得把握学生的心理,更愿意深入学生中了解他们的现状,包括生活、情感、学习、生理等方方面面的喜怒哀乐,更贴近学生。使他们从心底里感觉到老师不是敌人。而是他们的良师益友,从而信任老师。稍具常识,我们便会感受到。当一个您所亲近或崇敬的人,他表扬您时您会欣喜不已,他批评您时您会格外愧疚。一个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他的课。也会因为讨厌某个老师的某种行为而讨厌他的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个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杨老师,还记得我吗?我曾是您班上的一个学生。那时,您教我的数学,而且是我的班主任,有一些事情我早就想对您说,可每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因为我不敢。今天,我已踏入新的学校,终于鼓起勇气对您说,请您听听学生的心声吧。杨老师,您常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以,每当我们班参加拔河比赛、体操比赛等活动没能拿到好名次时,您就会狠狠地责骂我们,但作为学生,我想对您说,名次是次要的,重在参与。参与角逐的过程对我们来讲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活动后您的责骂却如同当头一瓢冷水,浇了我们个透心凉。记得有一次大…  相似文献   

14.
亲爱的老师们:也许您穿梭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疲于奔命;也许您忙碌于学生和家长之间心力交瘁;也许您对学生的一点错误而大发雷霆,也许您看学生的点滴成功而熟视无睹。可是,当您停下来喘息,静下来思考的时候,可否用心的观察一下您的学生,也许只需要一点点,就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一周的外出学习,让笔者感觉和学生们有好久一段时间不见了,今天是这些天来第一次给他们上课,笔者带着一份好心情站到学生面前,这节课是在三(1)班,一进班,就听见“哇,哇……”‘的欢呼声,看着这群久违的孩子,他们是那么的可爱,不加掩饰的把那张张可爱的笑容绽放在他们的脸上,一个女孩子发话了:“老师,您这儿天哪去了啊,我挺想您的。”笔者回答了,“老师外山学习去了。”还有一男生说:“老师我也挺想您的。”“老师您的新西装好漂亮啊,老师您穿西装真好看。”接过同学们的句句赞美声,笔者的心里也甭提有多高兴.笔者也把一声声“谢谢!”送给他们.  相似文献   

16.
袁 王老师,最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您的40多万字的专著《作文智慧》。钱梦龙老师在序言中说:“智慧”二字确实搭准了作文教学的“脉搏”,符合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客观规律。他还说您这本书,“凡是关乎‘作文智慧’的话题,方方面面。林林总总,都有所涉及。这对丰富学生的整体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获得作文大智慧,肯定是很有裨益的”。我想请您先谈谈您写这本书的缘由。  相似文献   

17.
又一岁末,学院里一派节日气氛,值此佳期,遥祝老师节日快乐,并在新的一年中身体健康、多做贡献。现在还写不出什么关于我的情况向您汇报,因为过去您曾那样了解我。或许您会有一种需要,需要知道自己在学生眼里的形象,因为我知道事业需要您这样,您也离不开这样的事业,那么就允许我以一个同志式的学生班长身份同您一叙,像我们在丹阳中学时那样一叙吧!大凡略有名气的教师,其为师愈难,不知您是否感触过。然而,您给我们的印象是:您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老师,您是一个优秀的毕业班的班主任C;e'听您跟我说您忙,又总听到您说自己愿意干…  相似文献   

18.
乃平 《教书育人》2007,(1):69-69
老师,那是小学三年级的事,十几年了,不知您是否还记得?那时,我刚刚转到您所在的那所小学,转学前,父亲多方了解,听说您带学生之严是出了名的,所以就放心地让我插到了您的班里。  相似文献   

19.
元旦、春节期间,总会收到已毕业学生发来祝贺节日的短信和身边学生亲手制作的贺卡。学生从草稿本上撕下一张纸,用彩笔画上自己喜欢的画,画的中央是“心”形图,图中写上几句祝愿的话,然后把它叠成“心”形,腼腆地走到老师跟前,“老师,这是我送给您的节日礼物,请您不要嫌弃,等我长大了一定送您更好的。”温暖与幸福充满我的心房,持久而热烈。  相似文献   

20.
老师,我希望您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   老师,请您不仅教书,而更是教我们做人.   老师,您要知道我们是您身边有丰富情感的学生,而不是您记分簿上的一个号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