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世界》2010,(3):74-75
电视视《单身情歌》让小池彻平体验了一回不当主演的感觉,因为这个剧中角色,还让他有了所谓的“草食系男子”形象,虽然以“草食系男子”代表的身份出席了流行语受赏大会,其实小池很想在内心大喊:“我是内食系的!”因为可爱的长相,给人的印象自然而然地联系上了草食系,这令小池有些无奈。  相似文献   

2.
张清华 《师道》2023,(7):13-14
<正>一、概述(一)“佛系教师”相关概念界定2014年,日本网络流行语“佛系男子”的出现掀起了“佛系+”亚文化浪潮,传递出一种顺其自然、无欲无求的价值追求。伴随着大众媒介的传播,“佛系”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逐渐成为人们应对现代社会压力的一种新的身份认同表征,在教师群体中的渗透也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和服的压力     
在日本,新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是年满20岁的人的节日,日本语叫“成人式”。日本在平安时代就有相当于如今的成人式的仪式,当时叫做“元服”,是为男子成人(当时指15岁~17岁)而举行的仪式。那时,身着成人装束的成年男子来到氏神神社前,戴上有名人士授予的“乌帽子”,并被重新授予名字。如果是女孩子,则要穿上华丽的衣  相似文献   

4.
郑成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人豪杰。在台湾历史上,郑成功的崇高地位更是没有人能够与之比拟。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伟业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郑成功名字的由来 郑成功原名森,还有一个名字福森,他的母亲是一个中日混血的女子。父亲郑芝龙是一个海上冒险家,与日本,台湾都有密切的关系.郑成功出生于日本,7岁后回到福建南安县原籍,15岁考上秀才,被时人视为“命世雄才”,“奇男子”.但这时的明朝已是奄奄一息、岌岌可危了。1644年,郑  相似文献   

5.
安琪 《初中生》2018,(16):34-35
什么是“佛系” 几年前,日本某杂志介绍了一类男生的特点,并把他们称为“佛系男子”.他们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但内心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放在第一位;所有事情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完成. 现今火爆的“佛系”,会稍有不同,它是一种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式,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  相似文献   

6.
唐代传奇小说《东城老父传》的作者向有陈鸿和陈鸿祖二说。究系何人所著,笔者不敢枉断,这需要考据家们作进一步的历史钩沉。好在评估一篇作品的思想价值,应以作品本身为依据。一贾昌是一位已98岁高龄的老人,因他居于“长安东门外镇国寺东偏”,故作者称之为“东城老父”。老父者,老年男子也。《东城老父传》就是以这位老人传奇式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日本汉学具有独特一面。这主要体现在它的双重性上,即日本汉学具有“自我”和“他者”的双重性质。这种“自我”和“他者”的悖论相互交错,贯穿日本汉学的历史。到了20世纪后半叶,日本汉学终于完成了从“自我”到“他者”的质的转变。认识日本汉学的这种独特性并阐明这一转变过程及内在原因,对于我们了解日本汉学和认清日本人的中国观有着很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车丽金 《师道》2023,(7):15-16
<正>一、“佛系教师”专业成长概述“佛系”一词,最早出现于2014年的日本杂志中,提法为“佛系男子”。所谓“佛系”指的是一种看淡一切、顺其自然、一切随缘的人生态度。2017年,佛系文化在中国网络上走红,随即派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少女”“佛系教师”等一系列词语。关于“佛系教师”,罗刚淮认为“他们往往以淡泊名利、无欲无求的形象面世,但这些人实际上没有那么超脱,而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集体和工作都漠不关心,只追求自身的闲适自在。”杨习超指出“这类人崇尚与世无争、云淡风轻、平静超脱的生活态度,与我们传统所提倡的奋进、拼搏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背道而驰,本质上反映出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逐渐偏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甚至透露出他们自我、漠然、狭隘的消极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佛系教师”是指采取无所谓、顺其自然、得过且过等“佛系”态度对待教育工作,缺乏内在成长动力的一类教师。  相似文献   

9.
图1中一个日本兵左手挥舞着带血的刀,指向“中国”,右手紧握“大陆政策”的招牌,耀武扬威.不可一世。而在图2中,一个残疾的日本兵左手撑着拐杖,右手提着钝刀.刀上系了一面有“投降”两字的小白旗,落败、沮丧的神情跃然纸上。两幅漫画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从开始的狂热到最后失败的过程,这种从“彼一时也”到“此一时也”的戏剧性转变.告诉我们日本独霸亚洲、称雄世界的野心不可能得逞,这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圆一‘麓陵王”的舞装 讲代盛行的舞乐“葡陵工”,傅人日木.保存到今日。这里印出的是日本人表演“菌陵王”的舞装,采自“东方学报”。(这种假面具过去中国考古学家甘健现过,见机云绷“扫扫一亭“今稿,’‘)圈二景教壁画 景教是基督教的一i反,唐代傅人中国。这幅壁画系企新疆喀喇和「卜焚现。〔采自层西域画,)圈三摩尼教壁画 摩尼教是波斯人ftl]立的一种宗教,唐代傅人中国。这种壁画系在新骊喀嘲和幸欲现,是回骼(靓映哥尔)人摩尼毅寺院的遗物。(柔自“西域画”少中国历史参考图片(二十五)~~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导演斯派克·琼斯的电影新作《她》中,一位作家爱上了名为“萨曼莎”的人工智能系统.此前,一名日本男子更是宣布迎娶电脑游戏中的女性角色为妻,这个名为“姐崎宁宁”的虚拟角色出自一款日本任天堂游戏《爱上爱》.由于这款游戏配有语音识别软件,这位男子可以和“妻子”进行对话、玩游戏等简单的互动.未来,这样的场景会变得更加普遍吗?人真的会爱上虚拟人或是机器人吗?  相似文献   

12.
屡败屡跳     
日本东京水族馆有一尾海豚,即不擅长跳跃也不晓得表演,但反而比同伴更受欢迎。海豚“幸运”(Luck- y)已经10岁大,但毫无男子气概,是个“怕丑仔”。幸运仔8名同伴清一色是雌性,海豚女将个个矫健兼醒目,凌空翻腾无难度,把幸运仔映得更加“鸡手鸭脚”,个性害羞  相似文献   

13.
杨门女将是中国历史文学女性形象中的一抹亮色。她们有勇有谋毫不逊色于男子。她们的行为迥异于传统社会女子的行为规范,这种不同于社会行为模式的女子何以能得到社会的一致称赞,进而演变成演义中大家喜闻乐见的人物?文章从“社会背景”“忠孝节烈”“辅助”“文人理想”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其文学形象形成的历史原因,认为杨门女将并没有跳脱出传统,她们的行为仍然和传统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一致。  相似文献   

14.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是明清时期流行于徽州地区的一句俗语。“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是指徽州男子到了十三四岁就要外出当学徒学做生意。  相似文献   

15.
自商周以来,古代男子一般既有名又有字。春秋时期,很多人名字的意思是相同或相近的,即都以鱼为名,这种现象与先秦的鱼崇拜现象是相适应的,“鱼崇拜”的思想观念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命名给字取含“鱼”之义,是这种悠久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在日本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中,“飞人”刘翔以12秒95夺冠。这是他夺得的第一枚世锦赛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田径世锦赛历史上的第一枚男子金牌。比赛记录表明:刘翔的起跑反应时间是0.161秒,列8名选手中第五位。其实,在以往的许多国际赛事中,刘翔的起跑反应都慢于别人,可以说,有好几次,刘翔都是“输在起跑线上.却赢在终点”的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17.
中日古来睦邻友好,虽然这种善局自近代以来因日本不断侵华而打断,尤其“二战”中日本军国主义惨绝人寰的侵华行径,不仅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也深深殃及日本人民,然而不可否认,“睦邻友好”仍是当今中日两国绝大多数人的愿望。不过,要把这愿望变为长久的现实,必得中日双方共同努力。至少,正视历史、尊重历史,就是一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倭寇”,原是对日本海盗的称呼,但这种“顾名思义”式的理解却显得有些表面化,有悖历史真相,实际上,“倭寇”的构成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9.
经典微博     
《大中专文苑》2014,(5):76-78
微素材 灾难毁灭以及所给予的 三年前,日本仙台,一位16岁少年失去了冰场。为了延续滑冰梦,他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各地训练、表演,并将所得全部捐与家乡重建。今年2月,19岁的羽生结弦在索契冬奥会一举摘得男子花滑金牌。“哪怕再痛苦、再困难,郜不会是一一个人。”他说,这是3·11大地震让他明白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圣诞节的前夜,快打烊的时候,来了一个30多岁的男子,穿着一套起皱的西装,领带也没有系。他在珠宝店里转悠,却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终于,他的目光定格在一条镶有七颗钻石的手链上:“小姐,请把这手链拿给我看一看。”姑娘迟疑了一下,还是按他的请求拿出了手链,递给他。“多少钱?”他懒洋洋地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