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吴敏 《新课程研究》2009,(12):72-73
新课程为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发挥余地,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取舍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的课堂教学对课堂的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地进行课堂调控是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的有力保证。在教学了《科学》四年级下册中《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这一课后,笔者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2.
吴銮烟 《天津教育》2024,(5):104-106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既是一种经验性课程,也是一种实践性课程,集中体现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与其他课程相比,更注重向学生生活领域的延伸,主张教育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学生建立起与自然、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而“活力课堂”是一种注重体现活力的课堂表现形式,强调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基于行动、思维和表达的旺盛生命力,集中体现的是新教育理念中“以学生为本”和“展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追求与原则。综合二者的概念特征与目标追求来看,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为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发挥余地,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取舍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的课堂教学对课堂的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地进行课堂调控是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的有力保证。在教学了《科学》四年级下册中《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这一课后,笔者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4.
杨惠翔 《教师》2012,(30):24-25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理念、新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但有些课堂的学习气氛虽然热热闹闹,新课程的理念却“有形无实”,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走过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低。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在学习内容上,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化”,更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化”;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要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上,教师要预设各种可能,顺着学生的思路及时点拨与调整;在反馈练习上,变封闭练习为开放的活动,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5.
课堂上的“错误”是一种课程资源付泽林在《人民教育》2003年第17期上撰文,认为课堂中“错误”的背后蕴涵着创新的价值。我们应把课堂看作是师生逐步认识错误,进而促进认知、情感、价值观的提升,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这样课堂中的“错误”就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主要做法是:1.善待教师的错误。教师不是完人,课堂上难免发生意外的错误。这时教师应自觉地意识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学生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2.视教材的错误。我们的课堂要营造一种不迷…  相似文献   

6.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动态生成中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不久前的一堂公开课,虽然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但从备课到上课的经历使我  相似文献   

7.
在对话中构建“生命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统摄下的课程必须是一种“活”的课程 ,即通过教育过程的内容、活动和安排的变革 ,促使课程能够有力地推动和达成课程与教学的并重发展 ,内在地联动和引起教与学两方面的变化 ;教学必须是一种“动”的教学 ,即把学习对象 (教师与学生 )置于“活动课堂”境域之中 ,通过让学习对象参与广泛的学习活动来进行教学 ;课堂必须是一种“生命课堂” ,因为学习对象是知识的客体 ,又是知识的主体 ,他们并不是“受压制”的存在物 ,而是一个在“科学———规范机制”之母体中被积极地锻铸的存在物 ,一个通过一整套的知识、文化、智慧被严密组织…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虽然不是绘画写诗,但也应该给学生留下回味思索的余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大有裨益。这种“空白艺术”当然不是任意留下一段内容不讲,而是指教师在发挥自己主导作用后所留下的适合学生水平的思维空间。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把学生领进这一思维空间,并给学生在这一思维空间大显身手的必要的知识和理论。在一定意义上说:这是达到课堂教学最佳化的途径之一。比如,在讲解乡土小说时详细讲解了乡  相似文献   

9.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教授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教学是互动的过程,是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并不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上更要体现学生学的过程。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故意出错,故意演戏”,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空间,提供了一个展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荣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在数学课堂上实施教学,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数学教师就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营造课堂“问题空间”,引起学生主动思考。但是,教师很多时候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只需回答“是”、“不是”,“对”还是“不对”或者简单说出答案。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编织了一条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进行互动的纽带,主题活动就是这条纽带的链接点,是课程内容的主要呈现形式.在价值取向上以知识习得为主要目的、在实施方式上以教师为中心、在活动空间上以课堂学习为主的活动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范畴.好的活动,从活动的选择和设计指向上看,应当研究“真问题”;从活动的实施过程指向看,应当是学生“真研究”;从活动的效果看,应当关注学生的“真体验”.  相似文献   

12.
“课堂活动”是课程改革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课改伊始,教师们最头疼的就是搞课堂活动;课改进行到今天,教师们最热衷的也是搞活动。课堂上要有学生的活动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具体来说,我们的历史与社会课堂上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活动呢?  相似文献   

13.
活动单导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效课堂”、“高效课堂”、“魅力课堂”模式在江海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累累硕果。这种课堂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创新发展,其积极作用勿庸置疑。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少历史教师对活动单导学模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些教师认为,有了活动单这个载体后,教师在课堂中就觉得特别轻松,感到无所事事,教师在历史课堂中可以完全放手给学生,在历史课上,学生讨论积极,活动频繁,表面上历史课堂非常热闹,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还有历史教师认为,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如果参与其间,就会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他们在历史课堂上缩手缩脚。笔者认为,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所谓“导学”,就是通过教师创设情境、适时点拨、激励评价、总结升华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历史课堂中,教师不是简单的放手,而是应该携手。  相似文献   

14.
王晓燕  陈鑫 《广西教育》2005,(10A):41-42
新课改已经全面启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课堂上学生喊出了“我是这么想的!”“我认为应该这样!”,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在大意与匆忙中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让课堂留下了遗憾。如果我们留意这份心声,一定会让课堂进发出喜人的光彩!  相似文献   

15.
艾刚 《课外阅读》2011,(10):299-299
现在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个人表演了,不是“一言堂”了,也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更不是“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方式了。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有些教师变成了“满堂转”,你不是说“我”不和学生亲近、民主吗,好,我现在走下讲台,与学生打成一片,一节课四十五分钟都在“转”着,你看看我是多么平等民主的老师;有些教师变成了“满堂问”,你看看我多么懂得“师生互动”呀,多理解新课改理念呀。对于这些老师语文课堂上的做法,笔者认为是“换汤不换药”,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师教得辛苦课堂效果却不尽如意。在新课改理念下,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就成了每一位教师应该认真实践并努力达到的教育理想。老子曰“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课堂的教学细节对高效课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名师的课堂,一个个教学细节积淀成精彩的高效的经典的课堂教学。人们常说: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芒。点滴的细微决定着教学的成败,丝毫的细节决定着课堂效率与质量。教师要关注教学的细节,尤其是一些不起眼的容易忽视的细节,它往往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从细节入手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6.
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是这样的:一是参与。在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全员参与,而不是部分好学生参与:是全程参与,而不是短暂片刻的参与:是有效参与,而不是形式上的参与。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表演,也不是事先预设程序再现,更不是教师的"满堂灌"。因为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他们的发言与活动不能少于一半的教学时间。二是亲和。教育活动是一种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活动,因而在我的课堂上总能弥漫着一种愉悦、欢乐和合  相似文献   

17.
王云生 《考试周刊》2013,(99):167-168
郭元祥教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文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在中小学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导师制。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导师制”要求一个教师指导一个或多个学生活动小组的活动。由于班级人数的限制,一个班级往往需要若干个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即教师小队(teacherteam),共同指导学生活动。作为一个一线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我对郭教授的这段话感同身受.觉得导师团队制的建立和实行是推行综合实践互动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空白”的艺术,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探索、思考和发现,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思维空间里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一、在知识上留下空间,使学生自我充实与完善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所以,在课堂上,把某些知识…  相似文献   

19.
王溅波 《广东教育》2011,(10):52-53
一、教学主体单极化的迷失 当前有观点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导”是就教师在课堂上起的作用而言,“主体”是就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而言。作用与地位,两者在逻辑层面上并不是一个并列的关系,故这样表述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20.
高新区芳草小学、玉林中学附属小学在教育改革中的教师转身、课堂变脸,明示“儿童学堂”不是遥遥无期的理想期待。只要我们明方向、守信念、真作为,现实的课堂就会向理想靠近一步。在这次数学课,鼗改革研讨活动中,虽然两所学校四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实质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