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站在桥的这边,如果对对岸充满好奇与期待,那么一定会迫不及待地登上阅读这座桥梁,去了解和感悟文本。  相似文献   

2.
语文备课十二要漳县东街小学陈兴茂一备解题要联系文章背景,按照作者思路,依据课文内容,抓住一个中心词。二备朗读用普通话,分抑扬顿挫,不丢字,不加字,不错字,不重复,要读出感情,悟出文中表达的真情实感,突出一个“情”字。三备解词了解字义,了解典故,联系课...  相似文献   

3.
“诗言志,歌咏言”,诗词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艺术表现。所以“知人论诗”,是诗词阅读赏析的最重要方法之一。“论诗”须“知人”。所谓知人,就是了解作者的思想,生平,风格特点。对此有了基本的了解,就能从总体上把握作者在特定时期的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从而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赏析。为此,要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基本线索:《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格律诗—词—曲。了解各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如屈原、曹操、曹植、陶渊明、谢灵运、陈子昂、“初唐四杰”、“王孟”、“李杜”、“高岑”、“韩柳”、白居易、刘…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了解作者“心中的鹰”的形象;2、突出重点,理解“战士”打鹰给作者心灵带来的震颤:3、品味语言,领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5.
“阅读以了解所读的文篇书籍为起码标准。所谓了解,就是明白作者的意思情感,不误会,不缺漏,作者表达些什么,就完全领会他那什么。”接触文本的“第一课”,可以说是教学中的黄金时段,第一印象往往最深刻,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最大的。那么.怎样才能上好这“第一课”呢?  相似文献   

6.
徐以萌 《山东教育》2005,(11):28-28
阅读是理解书面语言材料的过程,也是因文得意的过程。作品之意有表层和深层之分。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通过阅读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义,仅能与作者会面;领悟了它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情味,才能与作者交心。与作者交心,就是要从语言文字中获取其所内隐的、可意会而没有言传之内涵,这就必需“悟”。阅读过程既是学生把作者作品之意化为自己内心之意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苏焕生 《云南教育》2002,(34):32-33
《可爱的草塘》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北大荒的神奇和富饶,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秀丽的彩色画卷,抒发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眷恋感情。教学这篇课文,要紧扣“可爱”这个中心,安排下面三个层次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一、初读课文,了解事件梗概1.大体了解有关北大荒的背景材料,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做铺垫。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先读一读“预习”部分,并结合教师的讲述,大体了解:北大荒在我国的黑龙江省。过去,这里由于气候…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了中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第一、注重课时,不注重实效。第二、注重言教,不注重身教。第三、注重讲没讲,不注重改没改。作者分析了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不同,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作者认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德育教育才能贴近学生;德育教育不能扳着面孔强行灌输,而应该让学生在愉悦中享受德育教育的快乐;教师带头做文明人,学生就会模仿;要引导学生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9.
“宽容”在这篇文章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是不过分的挑剔,是不尖酸刻薄,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朋友的欣赏,是对工作的执著。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我们随着作者的笔在时空的隧道里,了解了“在一无所获中学会宽容”的内涵。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既深化了主题,又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同时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现在独生子女在学校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学生在社会、家庭优越的环境中,有的养成“娇”、“骄”二气,张口说花十元八元小意思!闭口讲游戏机、卡拉OK。有一次,我提问:《天上的街市》一文的作者郭沫若是什么人?全班同学全然不知。而提到香港歌星郭富城时,全班大多数同学异口同声说:“认识。”部分学生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抛在脑后,对国情、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优秀传统文化不了解,或了解甚少,淡漠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1.流利朗读课文,顺畅直译课文。2.了解“史传体”体例特点,理解作者用这种体例写文的目的。3.赏析“五柳先生”,品味作者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从抑扬顿挫的语言中品味文章意蕴,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2.赏析关键词句,感悟作者情感,从作者的“别”样人生中寻找成长启示。【课前准备】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2.查阅资料,了解李白生平经历。【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我们都不擅长告别。”是的,  相似文献   

13.
论八股文的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言是八股文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肖题。代言需要充分了解语境、人物身份和思想,加以想像、揣摩人物的语气口吻,所以代言也是一种对经书文本的再创造。不同作者的代言,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出不同的个性和风格。代言在文体上的弊端是容易出现文章结构上的前后不一致,只须“顺口气”而不必作者论断的形式及对史实引用的僵化规定致使士子流于空疏不学。  相似文献   

14.
《量和单位》系列国家标准贯彻执行现状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大量相关文献,概述了近几年有关《量和单位)系列国家标准GB3100—3102—93的贯彻和执行情况,认为科技书刊编辑为此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一些作者和编辑,尤其许多作者对GB3100—3102—93不了解、不熟悉或不重视;二是一些期刊或出版社、作者以“文责自负”为借口,对稿件在量和单位使用上的不规范或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地方不予处理。因此,提出作者和编辑都应认真学习和对待《量和单位》系列国家标准,并呼吁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校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教学应重视和加强《量和单位)国家标准的学习,高校教材所用量和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规范。  相似文献   

15.
【教学意图】 引导学生理解声音与音乐的本质区别,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动的说明语言;了解作者自始至终将人类与动物“相提并论”的手法,理解其用意及深层内涵,初步了解作者先进的生态观、生命观、社会观;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谛听天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敏感和对所有生命形式的热爱。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重点。本文作者经过长期实验研究,写出系列论文。限于版面,我们摘要编发。有愿了解详情者,请直接与作者联系(作者单位邮编:226300一、自控式学习的研究背景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方面,教育已不局限在传统的...  相似文献   

17.
第一,在古诗词教学中,适时适量地介绍、补充一些背景资料必不可少。如果对作者所处时代情况不清楚,诗人的人生轨迹模糊,那么他们在诗词中具体描绘的情况、抒发的情感,学生就会懵懵懂懂,也就谈不上有所感悟和受到熏陶了。例如,不了解李白被判处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西行至巫山遇上大赦、得以放还的经历,就不易体会《早发白帝城》里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欢快;不了解白居易由“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贵”的一帆风顺一下子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样沉重打击的遭遇,学生也难以真正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  相似文献   

18.
同样的秋景,到了不同的作者笔下,可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感:或悲凄孤独,忧国思乡;或笔调清新,生活气息浓郁;或高亢激昂;或沉郁苍凉……自然界的“客观色彩”和作者的“主观色彩”融化在一起,浑然一体,形成一个水乳交融的艺术世界。我们应充分展开联想,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准确把握作者渗透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福建教育》2005,(2A):64-64
2005年12月25日晚,本刊网络组织“教学110”举办了“走近《福教育教育》”交流活动。现将部分内容分期整理出来,以期更多的读者,作者,了解我们,走近我们。  相似文献   

20.
张琴 《学语文》2010,(4):41-41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闲文,如果不能理解这些诗词曲赋.就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懂。如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看到的十二钗册刿词和曲子,如果我们像宝玉那样“看了不解”。就会觉得“无甚趣味”。相反,读懂它们,我们就了解了作者精心安排的金陵十二钗的命运,了解了作者缜密巧妙的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