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的最高目标是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最大的信息量.阅读理解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要对读物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联想和预测,因此,我们可以说理解就是读者从阅读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把握作者的意图.其实阅读理解过程是作者、语言信息和读者等几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对英语阅读而言,对有关信息的提取至关重要,而能否提取信息取决于读者头脑中是否已储存着有关信息或能否把已知的信息提取出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考虑接受者的世界知识和接受能力以及阅读材料的信息性.  相似文献   

2.
奈达提出的"读者反应论"以读者的心理反应为重点,认为一个译品不是以译者本人的主观愿望或主观意志为标准,而是必须以读者的客观反应来衡量。要达到让不同的接受者在阅读过程中反应基本对等,原作信息的完全传递是必要的。哀愁美作为中国唐代女诗人薛涛诗词中的美学信息是需要并且完全能够在译作中传递和再现的。不同的接受者在阅读过程中反应基本对等也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艺术传播是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艺术接受即指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艺术传播与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经过作者精心构思、细致制作,最终形成作品必然给接受者艺术享受、艺术感受。实现从艺术家和接受者这两个环节之间的沟通,就必须依靠传播和接受。这种所谓传播与接受,是中学美育的重要活动。传播可以由艺术家来做,也可以由其他人来做。而接受者可以亲自…  相似文献   

4.
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首先是以阅读能力提高为基础的,因此中学语文教材一般采用阅读为主线来编排。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充分重视阅读教学,优化阅读环节,提高阅读效果。阅读教学过程事实上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学生是知识信息的输入者。优化课堂阅读教学可理解为“教师通过知识信息的科学输出,引起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使之接受知识信息的速度快、数量适宜、质量可靠”。那么,教师如何做好知识信息的科学输出和增强学生知识信息的接受强度,提高阅读能力呢?一、…  相似文献   

5.
视觉阅读、触觉摸读和听觉阅读是视觉损伤接受外界信息、丰富阅读内容进而提高生活质量的三种阅读方式。视觉阅读是指将传统的印刷字放大.或低视力借助于放大镜、闭路电视或其他设备阅读常规的印刷字材料;触觉摸读则是将传统的印刷字翻译成盲.由盲人凭触觉来摸读。它们是我国盲教育中采用的最主要的阅读方式。由于我们只能将有限的书面材料转变成大字本和盲.视觉损伤的视觉阅读速度较慢而且容易疲劳,闭路电视也有其局限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听觉阅读是一种更有效的阅读方式。听觉阅读是通过倾听录音带来感知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可以是教材,也包括大量的休闲阅读材料。听觉阅读是工业化国家盲教育康复领域内普遍采用的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6.
阅读能力是一种语言的综合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阅读是一种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言语所在,古德曼(K.S.Goodman)在1972年说过:“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又互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我们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分别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来加以训练。  相似文献   

7.
信息双向交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数学课堂教学是信息传输与反馈的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涉及教师、知识(教学大纲和教材)和学生诸多因素,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性过程。从信息理论的角度看,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它具有信息传输三要素:信源(教师)、信道(知识载体.)和信宿(学生)。知识属于信息范畴,教师既是信息的输出者,也是学生反馈信息的接受者;学生既是反馈信息的输出者,也是教师输出信息的接受者。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读者结合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外界输入的文本信息进行解码和处理的动态交互过程。近年来,由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姆哈特(D.E.Rumelhart)提出的“图式理论”(theschematheorymodel)已被广泛地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图式理论认为:图式即是人们大脑中的背景知识。学习就是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激活大脑中已存在的认知框架(即心理图式的启动),然后,接受者积极、主动地对信息进行解码、加工的过程。如果心理图式与外界信息一致,就可以加速学习者理解信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修辞表达的内容需通过修辞接受来体现,因此修辞接受与修辞表达同等重要.在翻译这种言语交际活动中,原语修辞表达者表达的内容有可能完全被修辞接受者所接受,这就是信息接受等值,但事实上完全等值的概率很小.  相似文献   

10.
论广告中的预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发话者通常是广告主,信息的接受者是消费者,其目的在于扩大销售,影响舆论.如何通过语言文字,使广告信息为消费者所接受、所信服,从而产生购买欲望,实行购买行动,是广告成败的关键。预设是一种语用推理,在广告语言中很常见。预设的巧妙运用可以使简短的广告文字传递更多的信息,增强广告的促销能力。  相似文献   

11.
“书是不说话的老师”,“书是没有围墙的大学”。的确.读书能益智.读书能养性.阅读可以使人及时接受信息.获取知识.更可以体味人生.陶冶性情。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让人一生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12.
正从听说读写的角度看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发现,阅读是学生接受信息最重要的方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往往能够更加主动地加工接收到的信息,从而形成更加准确与深刻的认识。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必然面对着多种文本,对于这些文本的阅读,不可能完全采用精读的方法,学生也不可能阅尽天下之书,这也就是说在阅读方式以及阅读内容上,学生必然要有取舍。从当前主流的阅读形式来看,  相似文献   

13.
一、接受理论与语文教学的关联和结合点接受理论主张文学研究不能只研究文学作品本身,应当把读者也列入研究对象,即要研究接受者的接受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学生也是读者,是一个特殊的读者群,由此可以看到接受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构成与中学语文教学有着诸多关联之处。1、认知过程的同一性。接受理论要求把认真研究接受者的接受过程放在第一位。这个接受过程既是一  相似文献   

14.
《宁夏教育》2005,(6):72-72
确定阅读目的,即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能力,恰当地、有的放矢地组织阅读活动。首先,要确定阅读教材。阅读教材包括课文和例题,还包括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准备的有关学习材料或提供的信息。有的完全放给学生阅读讨论,也有的需要教师从中择取部分内容、段落、语句提供给学生阅读。其次,阅读前要让学生明白本次阅读的目的,教师既可以针对阅读材料提出阅读提纲,又可以放手让学生阅读、讨论。具体要求要以目的为依据。这样,学生便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内容,根据个人的实际接受水平和知识的准备状况展开阅读活动了。  相似文献   

15.
邢海英  王英 《考试周刊》2010,(23):114-114
在高考中,阅读占有很大比重。英语阅读是以文章作为语言实体和信息载体.对书面知识进行认知构建的言语过程,阅读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本文从学生角度及教师教学两方面分析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从阅读功能看,阅读是搜集、筛选、发现信息的过程;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比如见到标题)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  相似文献   

17.
英语阅读是一个复杂紧张的大脑活动过程,人们可以从阅读中获取较多的信息,了解异国文化,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近几年在各类形式的英语考试试题中,阅读理解题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阅读水平,理解能力,逻辑推理以及对词,句和语法知识的记忆、分析判断及阅读速度等能力的重要项目。应试者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题量大、难度高的阅读理解题,除了平时狠抓阅读能力的训练,加强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8.
语文阅读中的期待视野与期待遇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待视野”又称“期待视界”.是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姚斯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住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现代图式理论中的‘图式’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提出来的.他认为图式是一个人用于同化新信息和引起信息回忆的现有知识,作者注)。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就叫期待视野。在具体的文学阅读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张琪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2):113-114
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语境——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和情境,不仅可以使译者正确捕捉话语的核心.更好地理解原文,同时也有助于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风格,使译文接受者获得与原文接受者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影响快速阅读的因素及矫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影响快速阅读的因素影响阅读速度的因素很多,可归纳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一)直接因素1.视幅小,脑反应慢视幅(eyespan)指一次定睛接收的视觉信息范围,也可称为视觉认幅(spanofrecognition)或定睛幅(fixationspan)。视幅对阅读速度的影响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每看一眼或称定睛所能看清字数的多少;二是定睛的次数与时间。阅读理解的过程是眼睛面对语言文字获得视觉信息的过程和大脑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处理视觉信息并达到辨认和理解的过程。慢速读者眼动速度慢,视幅窄,往往以单词为注视点逐字阅读。这是因为慢速读者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