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芳 《教学与管理》2008,(10):62-64
现阶段对我国语文教材的研究视角偏于狭隘,对语文教科书的隐性价值问题尚缺乏专门的研究,或者视野不够宽广,缺乏具体深入的研究。仅局限于语文教科书作为一种国家阶级统治者意识形态控制的形式和社会性角色研究,本文试图绕开以上两种研究的倾向,把教科书隐性价值的研究投向更开阔的视野,拟对语文教科书中人物形象的心灵美与外表美的对立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科书的隐性价值是相对于显性价值而言,是从语文教科书的选文、语言、内容、人物形象、结构、习题等体现出来的某种隐含的价值和理念。语文教科书隐性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又是容易被忽视的和遗忘的。我国现行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折射出外表美与内在美的对立这一隐性价值,这一隐性价值对学生的认知、思维方式以及审美价值的发展和确立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教科书的编写者、审定者和使用者应从自身工作的各个层面对教科书这一负面的隐性价值有较高的审慎和批判意识,以减轻和消弭这一隐性价值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4.
教科书作为一种从社会文化里选择出来的材料,是经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检验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它是一种文化与技能的载体,其中蕴含着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对于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意义,今天我们就小学语文教科书里的价值取向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作为语文教科书主体的课文,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例子”,还是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的文化载体。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应“具有典型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这是每套语文教科书都应达到的共性要求。然而每套教科书所选的课文不尽相同,各类课文所占的比例也有所区别,这些差异反映出了各套教科书的不同价值取向。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谈谈教科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的价值取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敏  阳利平 《文教资料》2012,(11):53-54
隐性知识是一种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知识,它更多的是指体验、直觉、动作和心智技能,表现为一种理解力、领悟力和判断力。它的形成与个体经验有密切关系,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形成并对显性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运用有定向作用、对个体活动有指导作用的知识、经验、技能。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中,一线教师如何利用学生的隐性知识进行教学、如何将学生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就此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李广 《教育研究》2021,42(1):75-82
本体价值是一切价值的存在基础与最终依据.20世纪初以来,我国语文教科书本体价值大致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即启发民智与解放个性阶段、求识成智与安邦定国阶段、化识成智与改革创新阶段、慧民开智与文化强国阶段.在百年变迁中,我国语文教科书本体价值日趋明晰与不断升华,形成以国家意识形态为纲、以主体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科本质属性为根的基本经验.面向未来,语文教科书须在历史与现实交汇中强化文化自信,在民族与世界互动中凸显话语自觉,在传统与现代融合中保持育人自省.  相似文献   

8.
9.
培育青少年正确的民族观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统编语文教科书中的神话选文,再现了中华民族形象,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情感。神话中的同源共祖思想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提供素材,神话中的符号表征凝聚了民族共同情感,神话中的文化色彩展示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统编语文教科书中神话选文所建构的集体记忆、传递的符号认同意义和蕴含的时代精神,再现了中华民族之美。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科书是以文化人的重要载体。以百年的发展历史为背景,研究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篇目价值取向的变迁,有利于以整体的、历史的视野把握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与特征,促进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聚焦清末、民国、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四个历史时期12套教科书的中国神话、中国寓言、名人故事、古典诗词四类传统文化篇目,借助六维价值取向分析体系,能够发现百年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引导儿童智、勇、勤、学,修身养性,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尊重自然,求真务实,辩证思考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科书所选择的篇目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其所呈现的文化世界必然影响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体现现代意识,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样文化是新课程对于教材编写的要求,也是苏教版(国标本)小语教材努力追求的目标。本文从教材篇目的主题入手,对各篇目的文化价值取向及时空构成进行分析,以求对本套教材的文化构成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文化价值的取向与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科书所选择的篇目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其所呈现的文化世界必然影响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体现现代意识,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样文化是新课程对于教材编写的要求,也是苏教版(国标本)小语教材努力追求的目标。本文从教材篇目的主题入手,对各篇目的文化价值取向及时空构成进行分析,以求对本套教材的文化构成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科书所选择的篇目体现着明显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的构成,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本文从教材篇目的主题入手,对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各篇目进行文化价值取向及时空构成分析,以求对本套教材的文化构成有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科书不仅在传授学生语文基本知识、培养语言能力、训练思辨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其蕴涵的价值取向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本文以中国苏教版小学语文和新加坡小学华文教科书为例,从两套教科书中的主题分析入手,对隐藏在文章中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的教材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慧 《天津教育》2003,(9):14-15
很多人埋怨,语文教科书中有些篇目过于陈旧,缺乏时代特色。教科书如何体现时代特色?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谈两点看法。第一,体现时代特色,必须顺应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已被载入党章,将长期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包括教育教学和教材建设。教育工作属于文化的范畴,要体现先进文化的要求。那么,什么是先进文化?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先生解释说,从历史上看,有三个大的先进文化主流,一是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文化,二是近代的科技文化,三是现代的权利文化。权利文化是最先…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科书的社会学阐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语文教科书的社会分析视角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课程是一种社会控制的中介。①教科书是课程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静态的文本,它铭刻着社会支配文化的印痕,体现着社会统治阶级的意志。 不同的学科课程所蕴涵的社会控制意涵和方式各不相同。数学和自然科学课体现着当今全人类的普适性知识,这种知识所具有的科学理性及其所拥有的巨大力量,使其对人的思维方式乃至生存状态产生了强大控制力。这种控制甚或超越于社会控制之上,因为任何社会统治阶级都无法阻挡它的力量,而只能将相应的社会控制措施顺应于其上。 人文和社会学科课程从来…  相似文献   

17.
回顾语文教科书的变革历程,在从素材到教本再到学本的定位演进过程中,语文教科书的学习功能越来越多地得到体现,其学习结构的形成成为必然趋势。但是定型化的选文制度、模式化的文本呈现方式使语文教科书变革面临困境。如何搭建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实现教科书的学习价值,成为当前语文教科书编制的理论难题。教科书变革往往取决于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改革。这些改革带来教科书观念的转变,促使教科书学习价值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8.
张垚 《现代语文》2007,(3):20-22
语文教科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载体,它不仪反映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更是社会进步发展、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进步的缩影。适逢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教科书也在课程的改革中不断发生变化,力图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语文教科书评价的几点建议——兼谈语文教科书的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科书评价问题的研究,最终会落实在评价项目的设置及指标体系的建立上。在设置评价项目、建立指标体系之前,应明确语文教科书在教学中的功用。要明确语文教科书"课本"的功能,明确语文教科书"课程研制"的责任,明确语文教科书"呈现方式"的教学价值,明确语文教科书"供选择"的商品属性。语文教科书评价的对象应该是成型的教科书;语文教科书评价应该确认评价的主体和效力。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模范角色具有丰富的价值蕴含以及文化内涵,是向学生传递价值的重要方式,对于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意义重大。加强对教材中模范角色的类型特征以及价值蕴含等的探讨与研究,利于充分发挥其价值引领的作用,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紧紧围绕模范角色的类型特征、价值蕴含两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