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我国历史上儒法两家的斗争中,曾出现了许多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想家。他们在与孔孟之道进行激烈斗争的同时,对孔孟的反动教育思想也进行了抨击和批判。明代的进步思想家李贽便是其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人物。但是,几千年来历代反动派,都恶毒攻击法家和一切进步思想家,抹煞法家和进步思想家在教育史上的历史功绩,把中国教育史篡改成一部反动儒家的教育史。今天.我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研究明代李贽的教育思想,给  相似文献   

2.
明代后期,在政治思想领域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高举尊法反儒旗帜的进步思想家李贽,不仅是杰出的思想家,而且也是杰出的教育改革家。他继承了历史上法家的进步教育思想传统,对当时居统治地位的儒家教育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提出了一系列革新的教育思想和主张。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是一部尊儒反法的历史小说,它的要害是骂曹。这部小说在明初问世后,地主阶级内部就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反映了当时文学领域里的儒法斗争。明末法家李贽,站在中小地主阶级革新派的立场上,借评点《三国演义》,批判了作者罗贯中的尊孔观点,高度赞扬了法家曹操,一反千年骂曹的逆流,表现了鲜明、强烈的尊法反儒思想。李贽死后,反动文人毛宗岗把《三国演义》中李贽的评点全行削去,换上自己尊儒反法的“新评”,大肆吹捧朱熹“帝蜀寇魏”的正统观点,污蔑曹操“一生奸伪,如鬼如蜮”,指名道姓地攻击李  相似文献   

4.
思想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哲学斗争是政治斗争的反映。只有紧密联系政治路线斗争,才能正确了解哲学斗争的实质,才能正确评价哲学家的思想。李贽是一个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想家。他所处的明代后期,封建制度巳经腐朽没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刚刚过去,小规模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另一个农民起义的高潮正在酝酿之中。有人形容当时的政治局势说:“民心如实炮,捻一点而烈焰震天;国势如溃瓜,手一动而流液满地矣。”(吕坤:《去伪斋集》卷五)阶级斗争的激  相似文献   

5.
李贽的思想是丰富复杂的,他具有非常突出的尊孔崇儒的一面,又清醒地看到理学家把孔学儒教神秘化权威化,以扼杀人性、维护专制统治的残酷和虚伪,因此又坚决反孔批儒;他出家落发,但又倡导三教归儒;李贽的思想亦儒亦道亦佛,又非儒非道非佛。李贽复杂多元的思想,受陆、王"心学"理论的影响和启发,却以其强烈的战斗性和鲜明的人本精神而成为"异端",成为晚明思想解放思潮的先驱。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与国内外阶级敌人的长期斗争中,不但对吃人的孔孟之道进行了最坚决的揭露和最彻底的批判,而且还结合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对我国历史上许多法家人物作出了正确的评价。对于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想家李贽,鲁迅在和封建复古派的激烈斗争中,就给了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是实行适应统一集权要求的郡县制,还是实行有利于分裂割据的分封制,一直是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这场争论是同儒法斗争和对秦始皇的评价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两汉以来直至柳宗元以前,历代论战者都没有突破儒家传统思想的框子。只是到了一千年后的唐朝后期,富有尊法反儒精神的柳宗元写出《封建论》,才第一次冲破  相似文献   

8.
隋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颇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但过去对这位政治家的思想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四人帮”为虐时期,在所谓儒法斗争的影响下,有的同志把他说成一个法家,认为他的思想和路线都是属于法家的,这种观点显然不确。因此,有必要对隋文帝的政治思想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贽是我国明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提出了“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理论命题,提出了“童心说”的文艺主张,以其在当时反传统、反迷信偶像的大无畏精神,和封建统治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李贽是一位爱国主义者,曾在守制期间率家人参加抗倭的斗争。李贽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对当时的践迹保守思想进行了深刻批判。李贽的思想对明、清两代及“五四”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1981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政策研究室和《人民日报》发表的《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把李贽列为中华民族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红旗》杂志、中国历史博物馆联合编写的《中华英杰录》中,李贽也被选为我国历史上八十三位英杰之一。这都表明李贽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李贽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产生过直接影响,李贽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有过交往,日本、德国、美国、法国、英国、瑞士、意大利、俄罗斯,以及东南亚诸国,有很多学者都从事李贽研究。这说明李贽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0.
孔学批判是民国时期蔡尚思学术思想的最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社会、家庭和自身经历的影响,他的思想由尊孔逐渐演化为反孔.1928年之前,他对孔学的评价持比较肯定的态度;1928至未学习科学理论之前是疑孔的空想时期;1931~1934年系统学习了马克思科学理论之后,才慢慢形成了他有体系的孔学批判思想.他对孔学的批判可谓是鞭辟入里,不遗余力,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伟大革命家鲁迅在他战斗的一生中,对孔孟之道进行了最坚决、最英勇的斗争;同时,他一反千百年来尊儒反法的反动思想潮流,勇敢地站出来为那些被污蔑、被压抑的法家人物辩诬、翻案,给予他们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鲁迅把对孔孟之道的深刻批判和对法家人物的正确评价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之后,把对儒法斗争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略谈李贽的反封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贽批判假道学、提倡个性解放、揭露封建王朝的腐败,其矛头都是对准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是封建主义思想的重要表现,不论是李贽曾经说过自己是“儒”,还是别人说过李贽尊奉“圣教”,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贽的思想体系和特征是否有反封建的内容。在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社会形态过渡之时新旧思想往往在一个人物身上同时表现出来。李贽思想资料中反封建思想是客观存在的,这并不等于说李贽思想中没有儒家思  相似文献   

13.
李贽(zhì志)(公元一五二七——一六○二年),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福建泉州人。明代著名的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想家。李贽的祖先从事过航海经商事业。他自己二十六岁考中举人,三十岁起当过二十多年的小官。五十四岁时,由于尊法反儒思想与当时黑暗的官场长期格格不入,看不惯许多以儒家  相似文献   

14.
本着重说明,以往相当多论对李贽反孔批儒的论述和评价,不够准确,全面,只讲他反孔批儒,无视其热诚尊孔,李贽全面肯定孔子的治国手段,以为孔子远超千古帝王,百世圣人,是万亿年载尊亲有加的千古至圣,有时他还视孔子为知音,李贽的反孔批儒起了启蒙,解放思想的作用,但是李贽所批判的孔子,是被历代统治和后世儒哄抬起来作为封建专制和禁铟垄断思想化护符,偶像的“孔子”,主要不是“孔子本身”,认为对李贽的一些愤激之言应当做理性的分析,《赞刘谐》,《题孔子像于芝佛院》等是反尊孔作品,却常被误认为反孔作品,李贽有反封建的思想因素,有率性放任的叛逆行为,但他在政治上只是一个革新派,仍然维护封建君主制和纲常名教,尊孔时代夸大了他的“离经叛道”,反孔时代再次予以渲染,要对李贽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须研究王阳明和先秦儒家及其典籍对他的影响,并且消除学术界依然存在的尊孔和反孔的惯性,辨析既往对李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遵照毛主席关于“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教导,在批林批孔斗争中,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师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儒法斗争的历史,使批林批孔正向着深入、普及、持久的方向发展。一、举办专题讲座,介绍儒法斗争史。批林批孔以来,我们先后举办了两次儒法斗争史讲座。第一次主要是简要地介绍了主要法家代表人物和著作,使师生对儒法斗争史有一个概要的了解。第二次是讲解主要法家  相似文献   

16.
本文较全面地阐述了李贽思想及文学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反传统的思想性格,文学观的核心-童心说,及对小说戏曲的评论。作为中小地主阶层出身的李贽,他一方面对封建社会中种种不合理的制度和封建伦理的虚伪度的。在学术和文学方面,李贽的主张具有反传统、反复古的性质,直接影响了公安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李贽(一五二七——一六○二),号卓吾,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他是明末法家的杰出代表,也是在十六世纪高举尊法反儒旗帜的一个进步思想家。他出身于航海商人的家庭,从卅岁开始,做了二十多年小官。因为他不满明朝政治的反动腐朽,敢于反潮  相似文献   

18.
千百年来,儒家思想统治着文艺界,法家进步文艺家受到了贬斥和歪曲。明代杰出的尊法反儒思想家李贽,在文学史上,也曾被排摒到“异端”的位置上去。今天,我们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研究李贽的文艺观,研究李贽所推行的法家进步文艺路线在明朝晚期的文艺斗争和政治斗争中所起的作用,重新给他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西汉王朝建立与巩固过程中,儒法两家的斗争,始终集中在加强中央集权还是扩张封建割据势力的问题上。其具体表现形式,在文帝、景帝、武帝这一段历史时期内,就是削藩与反削藩的斗争。法家要求中央集权,顺应历史的发展,而儒家则要搞分裂割据,开历史的倒车。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西汉时期削藩与反削藩的斗争,对总结儒法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为现实的阶级斗争服务,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本期,我们刊登了五篇李贽文章注释。这是从《李贽文选注》(初稿)中选出来的。《李贽文选注》是由中文系和八个单位的工农兵代表共同承担的任务。目前已注出初稿,本刊在下期将继续选登他们的注释稿。李贽是明代尊法反儒的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在他战斗的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战斗性著作。这里所刊登的五篇,都是李贽的名篇。《答耿中丞》、《赞刘谐》和《题孔子像于芝佛院》是李贽的讨孔檄文;《李中丞奏议序》则是李贽颂扬法家代表人物的赞美诗;至于《夫妇论》,应该说是李贽的一篇重要的哲学论文。在这篇论文中,李贽以朴素唯物论的观点,对反动儒学代表人物二程、朱熹等提出的“理能生气”,“理在气先”,精神产生物质的反动观点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在当时是很有进步意义的。为了把《李贽文选注》搞得更好,希望读者对这里刊登的注释稿,提出批评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