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即将迎来甲子之年的于坚似乎终于找到了属于他自己诗歌的一种"方言",形成了他自己诗歌的审美风格。在诗歌的语言上,于坚转变了先前的口语创作方式,有了文言气,旧文人气。文体上追求一种糅合,杂糅了新旧文体,想寻求一种融通。创造了一种诗的"方言",只属于于坚的一种"诗的方言"。其中有雅有俗,不能一概而论。中国当代诗歌从书写集体之情到个人之情,从政治话语到个人话语,从整齐划一到天马行空,从亦步亦趋到"野怪黑乱",又从"野怪黑乱"到"新的中庸之路",这是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次艺术"自觉",而这次艺术自觉最终在于坚的诗中完成。  相似文献   

2.
门(节选)     
<正>(之一):命门西方有个诗人有首诗叫:"门"。他说他"手上随处有门一扇""开向四面八方"。有时听见门里边在"狂吠",在"嘤嘤哭泣",在"雨声淅沥";可是里边"没有狗""没有女人","没有雨水"。说得特别的是"钥匙儿灵巧可爱,像说谎者的舌头""像活着的心房那样跳动"。"甚至有时我自己敲了门,锁孔也接纳了钥匙,而我却没有找到我自己。"东方有个退休诗人——退休是  相似文献   

3.
正博尔赫斯,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那是一座随着岁月悄悄溜走的城市,"被听成一首诗的城市,拥有庭院之光的街道"。那里生长出了他自由、平易、清新,还有热情洋溢的散文、小说、诗歌。有一种生动的说法——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像散文——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我读他的诗,只感到意境深远,意蕴无限。每一首诗,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眼都是闪烁着  相似文献   

4.
钱谦益的诗学思想,直接针对文坛的现实,正本清源,"建镳一代".钱谦益对诗歌的本质有明确的认识,他以"诗言志"说为依据,构建自己富于个性、同时也适应时代要求的诗学理论.他认为诗歌应该"言志"、"有物",并且"有本",应该是真情的自然流露.钱谦益对诗歌的通变规律有较为全面的论述,他指出诗歌是"天地变化与人心之精神交相击发"的产物,把"适变"视为当时诗歌创作中救衰起弊的有效手段.他甚至将诗道的隆污与世道的盛衰直接关联,并进一步把诗看作是一种广义的史.钱谦益的诗歌创作,在一定意义上实践了其诗论主张和审美理想.他的诗是他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生活现实的真实写照,是他所生活的时代富于典型性的情绪和思想的忠实记录,被人赞为"足称诗史".  相似文献   

5.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语文学科"古代诗文阅读"的"鉴赏评价"中有一个考点是"语言",它又分为三个子考点:炼字、诗眼和语言风格。文本拟结合古代诗歌鉴赏题讨论一下鉴赏古代诗歌的炼字、诗眼的解题技巧。一、炼字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主张诗歌创作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福楼拜也曾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  相似文献   

6.
<正>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是诗。一首好诗,它或许没有优美的语言,或许没有动听的韵律,但它必然有着动人的真情。无论它是冗长还是简短,不管它是晦涩还是平易,情感会带你走进诗歌,深切体会诗歌之美。或是让你热情澎湃,或是让你怅然若失,或是引你心神浮动。但同样是"言志",与古典诗歌有所不同的是,现代诗突破了"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情感美也是现代诗内涵  相似文献   

7.
胡风理论个性成就了他,也局限了他。他从"主观战斗精神"出发的文学批评立足的更是"诗",这与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的影响相关,在"文艺的起源"上与厨川相接近的认识是更主要的根源,而与鲁迅对此的认识有明显差异。胡风主要立足于"诗"建立起的批评理论,对体现"叙述艺术"的鲁迅小说的认识与理解受到限制,这在客观上也限制了七月派诗歌叙事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一首诗的好坏,先要看那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有一种感动,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作者的"感动"决定着一首诗有没有"感发"力,使阅读诗歌的人受到心灵的震撼。《毛诗·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就是说内心之中首先有一种感发,情动于中,然后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这是诗歌孕育的开始。既然要"情动于中",然后"形于言",这"情动于中"是诗歌孕育出来的一个重要质素。李商隐的《锦瑟》历来被人们称道,这首诗是诗人在生命即将结束时对人生所做的一次追忆。诗写得惆  相似文献   

9.
在诗歌领域,废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成绩:中国古典诗歌研究,新民歌研究和新民歌创作,新诗研究和新诗创作.在诗歌观点和创作上,现代时期的废名和当代时期的废名是完全相反的.废名对诗歌有深入的思考,他的写作建立在他的思考之上,二者具有互文性."完全"是废名诗学的核心概念,强调"自然"、"天成"和"诗的内客",它既是一种新诗观点,也是一种新诗评价标准.废名的新诗可以说是"第三种诗歌",既不同于中国古典诗词,也不同干西洋现代诗,但在文本上,却既像古典诗歌,又像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既具有古典诗歌的意境和含蓄,又有现代西方诗歌的晦涩和多重意义.禅意,晦涩和哲理从根本上是废名诗歌"完全"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10.
爱伦.坡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诗歌美学的理论,他的诗歌真正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理论。他在其诗歌中追求形式美、音乐美、忧郁美。强调"为诗而诗",拒绝诗歌的社会功能和教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罗曼·雅各布森坚信,诗歌必然是"语法的诗歌",诗学必然以研究"诗歌的语法"为中心任务。他通过大量的诗歌语法批评实践证明,在一切诗歌文本中,诗歌语法所遵循的"对等"和"平行"法则是诗歌语法的"深层语法",是主导性的诗性功能在文本中最直观、最丰富的显现,某种程度上它们也成为判断"文学性"的客观标准。这种诗歌语法研究使人们暂时摆脱了对所谓"真理价值"的追问,而引向了对"文学行为"具体化的一种检验,并由此开辟了理解文学本体结构的一条科学化道路,这种语言诗学对于当下文学理论的跨学科建设、纠正文化研究忽视文学本体的弊端等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有很多的诗歌出现了"惭""愧"等字眼,这些诗歌,一方面表现出了白居易的负罪感心理,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难能可贵的自我批判意识;另一方面,这些诗歌特别是在感伤诗和闲适诗中也体现了作者由负罪感向逍遥闲适心态的转变.本文结合白居易的身世简要分析了他这种转变的心路历程,实际上处于一种进退的矛盾纠缠中.  相似文献   

13.
正晋人张二棍的诗是朴素的诗,亦是感人的诗;朴素与感人,几乎是好诗的双核,却在当下诗歌中变得稀有。张二棍的诗与他的职业和生活经历——地质队队员——咬合在一起,这是我对他的诗有特别的亲切感的缘由,基于我自己出生并成长于地质队家属院的事实;但他的诗又超越了我所熟悉的传统意义上的"地质勘探队员之歌"一类的"山野诗",也迥异于文人骚客以亲近自然之名行亵渎  相似文献   

14.
郑红 《海外英语》2008,(6):44-45
哈代(1840~1928)只在乡村小学读过几年书,15岁就进入一家建筑事务所开始做学徒。做了几年学徒以后,他就开始学习写小说、写诗歌,但都未能发表,直到1871年才有第一部小说问世。从1870到1897的近30年中,哈代一共写了14部长篇小说和3个短篇。由于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遭到猛烈的抨击,从1897年开始,倍感孤独、痛苦的他愤而转向诗歌创作,1898年出版了第一部诗作《威塞克斯诗集》(Wessex Poems),时年他已58岁。哈代在1897年以后的第二个30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了八卷诗歌,还有一部题为《群王》(The Dynasts)的长篇史诗剧。哈代是英国文学史上寥寥可数的几位在小说和诗歌两个领域都卓有成就的伟大作家之一。作为作家,哈代完全是以诗人身份出现在20世纪初的文坛上的。其实,哈代自始至终的挚爱都是诗歌。哈代自己也喜欢人家称他为诗人。尽管哈代自己否认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坚称自己是"向善论者(meliorist)",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诗和他大多数的小说一样,也表现了一种强烈的死亡气息,字里行间常透露出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悲观情绪。本文将要探讨的《啊,是你在我坟头掘土?》就弥漫着这种气息。就文体而言,哈代的诗在某些方面非常传统,但他又决不拘泥于传统,不落窠臼;他也用古朴词语,诗中的韵律节奏也经常变化,但这些都与他的强烈感情形成默契。哈代的许多短诗都脍炙人口,越来越受到读者欢迎。哈代和莎士比亚一样,都是跨世纪的文学巨人。虽然他和沙翁相隔两个世纪,但确有评论者把他和沙翁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5.
孙双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1):66-68,106
约翰·邓恩是17世纪英国最著名的玄学派诗人。他的诗以奇思妙喻闻名于世,主题丰富,同时又交揉在一起。其中关于"死亡"的主题表达了他对死亡的认识并与宗教息息相关。邓恩对待死亡的态度反映出一种既叛逆又乐观的矛盾心理,因此他的诗歌有时会比较怪异,而他自己也在寻找答案。文章主要探讨邓恩诗中死亡的意象,与其他诗人相比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一、现代诗的情感性及其教学中的解读现状诗歌最本质的属性是抒情性。古今诗人和评论家都强调诗歌的抒情性: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认为情感是比诗的音节这一"外在的质素"更为重要的"质素",是一首诗歌的"灵魂";咱1暂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也曾说"一个人在梦里泄露潜意识,在诗  相似文献   

17.
朝鲜诗家金得臣的诗论在诗歌本质、诗歌创作、诗歌批评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他认为诗歌是"得于天机"的产物;做诗要"用尽一生心力";在进行诗歌审美批评时,要"具诗眼",不能"以名取诗"。金得臣的诗学理论,对当时和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人物速写】熟悉的人习惯叫他"阿西",阿西是他作为诗人时的笔名。旧日老友亲切地这样称呼他,在一声"阿西"中,饱含的是温暖而激情的回忆,"阿西"似乎是他们那段以诗会友、以诗结社的青春岁月和浪漫情怀的代名词。他的学生也都快乐地叫他"阿西",他们忘不了的,是那个在天真甚至有些顽劣的青春岁月里,和他们斗智斗勇、同乐同忧的班主任"阿西",当然,还有那个用诗歌记录了他们成长的印记、且着实"骗"了他们不少甜蜜而忧伤  相似文献   

19.
<正>一、"诗性":"以己度物"和"以物度物"的体悟状态钱钟书所说的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诗歌,而是寄托了人类情感的一切艺术文化的统称。诗歌、小说、雕刻都是诗。这类泛义的"诗",有无一种共通的思维特性——"诗性"存在?这种"诗性",源于意大利学者维柯的《新科学》。维柯认为诗性智慧就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之上的形象思维。它是凭借感觉、直观与想象创造出来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散文化小说的初步探讨1.散文化小说的概念界定散文化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带有创新性的小说样式,是小说与散文、诗歌等文体融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独特的跨文体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它有多种称谓和提法,比如周作人所说的"抒情诗的小说""随笔风的小说",瞿世英、郁达夫所说的"散文小说",郑伯奇所说的"随笔式的小说",施蛰存所说的"随笔体的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