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老舍的小说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对于理想人物的构建.他们有的通过消解自身以实现新的进步,有的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做着注定没有任何结果的挣扎,还有的则以生命为代价,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力图守护个体与民族的尊严.这种种抗争固然方式各异,但无不带有悲剧性的意味,而正是在这种悲剧性抗争的表现之中,凸显出老舍内心的受难意识及对于生存价值的丰富思考.  相似文献   

2.
楚人具有追求意识、英雄意识、悲剧意识、百折不挠及至死不渝斗争的精神。楚神话悲剧正是这种集体的表象。这里从楚神话悲剧的成因、类型、特征及影响,探讨楚地神话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3.
安娜形象的心理意蕴及其悲剧性宋冬生本文试图从心理美学的角度,探讨安娜形象的心理意蕴及其悲剧性。所谓“心理意蕴”,是指作品人物人格心理特征,人物心灵博斗的实质,及其指向人类心理状态的某种共同性,并经由此形成的审美价值和哲理旨趣。而所谓“悲剧性”,指的是...  相似文献   

4.
一八七三至一八七七年,列夫·托尔斯泰整整花了五年的紧张劳动,完成了他的第二部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品《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直接取材于六七十年代的俄国现实生活。小说以女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名字命名,这就强调了在这部小说中,安娜的形象以及安娜的爱情悲剧占着首要的地位。关于安娜的婚姻、爱情和家庭生活的基本情节是这样的:安娜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的贵族少妇。在  相似文献   

5.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关怀是理想爱情的基础,理解是理想爱情的条件,责任是理想爱情的保障,尊重是理想爱情的主导。  相似文献   

6.
郑笑平 《红领巾》2005,(4):139-140
对安娜爱情悲剧的解读见仁见智.安娜追求真诚的爱情和上流社会虚伪道德之间的猛烈冲突,自身的幸福观和传统道德感之间的激烈碰撞,理想的爱情和现实引力之间的殊死搏杀,是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造成安娜悲剧的诸种原因,指出安娜自身在追求爱情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和局限性是造成其悲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安娜与繁漪为了爱反抗黑暗的封建家庭,追求自由是相似的。安娜勇敢地逃出了家庭,而繁漪却没有,然而她们都没有逃出爱的牢笼,却把自己葬送在爱的漩涡中,成为了封建贵族社会的牺牲品,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成为当时社会的牺牲品,这对异国姐妹的爱情虽然以悲剧结束,但是这也预示着中外妇女为了追求平等自由的生活,大胆地向封建男权社会挑战的勇气。  相似文献   

9.
赵红妹 《现代语文》2006,(11):74-75
林黛玉与安娜·卡列尼娜两个名字皆因偶然的机会分别为大家曹雪芹和列夫·托尔斯泰选中作了经典名作的主人公的代号,从此便必然地有了特殊的光辉,二人也成了人们品评不尽、道说不完、承载着太多社会因素与个人魅力、令人惋惜又心痛、惹人慨叹并思考的复杂形象。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二人最终皆为爱情而丧命,让人们为如花美眷的悲惨结局掬一把同情之泪的同时又不禁掩卷遐思:为什么会是这种结果?是谁把她们逼上了绝路?一、外来因素《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生活画卷展开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书中的政治、历史事件好多都确有其事,可…  相似文献   

10.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和曹禺笔下的繁漪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出于两个不同的国度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是她们存在的相同的男权社会和女性自身的缺陷导致了她们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1.
安娜的爱情悲剧折射出现代女性面对爱情、婚姻时的迷茫与矛盾.从现代女性的视角来看,无法逾越的七年之痒以及疯狂的爱情背后自我的迷失是造成安娜婚姻失败、爱情幻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爱欲,她公然背叛了自己的阶级,放弃了母亲和妻子的责任。尽管安娜带着义无反顾的勇气踏上追求爱情与幸福的征程,但是理性与非理性的消长沉浮使她最终没能摆脱心灵的困境,当爱情的激情过后,生活重归宁静之时,作为一个社会人,安娜身上理性的东西开始复苏。情感与理智的冲突让安娜在痛苦中煎熬。理性与非理性的搏击让她痛不欲生,当她孤注一掷搏来的爱情也破灭的时候,安娜只能卧轨自杀而死,来彻底的结束了心灵深处理性与非理性的斗争,同时,也为自己追求崇高爱情心路历程化上了悲惨的句号。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外国文学中两个著名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具体、详尽的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14.
记得有一个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越是追求不到的东西,其追求的欲望也就愈加强烈。想反,越是强烈追求的东西,也就越追求不到,即是侥幸得到了也会很快失去。安娜的爱情追求及其结果正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妮娜把爱情当作自己一生苦苦追求的事业,但却以悲剧告终。黛玉、四凤、子君等对爱情如痴如狂,同样难逃厄运。这充分说明人们心中的男权主义价值观根深蒂固,女性的彻底解放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 当人们还在为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冲出“围城”,走向爱情的壮举感慨不已时,在这片大地上,从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中又走出一位女子,她就是阿克西妮亚,相隔半个多世纪,与安娜唱出了同一首歌。大致相似的经历与性格,把她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大相径庭的死亡,令世人久久地回味这两个女性。  相似文献   

17.
杜十娘是我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经典悲剧形象之一。虽是风尘女子,但她的勇敢刚烈、执着善良、恩怨分明却令很多读者为之震撼。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对杜十娘爱情悲剧的描写,可谓"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本文将分别从其身世经历、性格、爱情及理想几方面对其悲剧性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谈起《红楼梦》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是谈宝玉与黛玉的悲剧。他们的爱情悲剧确实值得让人回味忧伤,可是在我看来,最起码他们的精神是独立的.是不受约束.能够勇敢地释放出来的。而宝钗却一直压抑着自己内心的那种叛逆.恪守着封建礼教.这就要从她悲剧性的形成、性格等方面思索了。  相似文献   

19.
路遥是我国当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以苦行僧般的意志去描绘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提示社会转型时期民众复杂的心理演变,最终以高加林、孙少平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丰富了我国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具体来说,路遥小说中的爱情悲剧可以大致归结为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20.
据报刊披露,当前仍有些青年人因为爱情受挫而精神颓废,甚至不珍惜美好年华而断送了锦绣前程。这种令人惋叹的社会现象,固然与这部分人的个人修养有关,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前几年社会上某些精神鸦片,尤其西方文化的糟粕对我们一些青年潜移默化的影响。西方现代派文学所表现的烦恼、悲观、绝望和“死亡是人生的解脱”等没落阶级的情感,已经污染了我们一些青少年的心灵。对此,我们不能昏昏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