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党报一手从通讯员培养成长起来的高级记者。 从1954年当农民写稿算起,至今已与“方格”田打交道40来个年头。前前后后大约写了1700多篇作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记者来信、散文、杂文、社论、调查报告、报告文学。同时,还出版了《大寨人故事》、《农业学大寨》、《社会主义实干家》、《大山情》、《记者酸甜苦辣》、《怎样写消息》、《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父母》、《我欠妈妈的泪》等著作。 我上学读书少,串的行业不少,当过农民、民办教师、售货员、会计、县委机关干部、公社书记等。开  相似文献   

2.
刊林漫步     
西方通讯社要求记者掌握消息、通讯、述评、特写等各种新闻体栽的写作方法,尤其要精于消息的写作。他们对如何写好消息都有书面的手则,归纳起来最重要的有如下几点: 一、标题 要简洁醒目。如美联社记者劳伦斯·戈布赖特的代表作标题:《林肯总统遇刺目击记》;1994年出版的《新闻报道精品选》中还列入了新华社记者写的新闻标题《一曲“凤凰琴”感动亿万人》、  相似文献   

3.
在福建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束,由山西省记协选送的4件新闻作品榜上有名。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罗庆东、范宏文采写的消息《大寨成为昔阳县纳税第一村》荣获二等奖。山西日报记者常世龙采写的通讯《“龙头”在山西“龙身”为何舞四川》,山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台飞舟、邢宝锁、徐文胜采写的专题(这个公道  相似文献   

4.
一、对大寨的报道。其他报纸采用的是照片和通讯综合的方法,而经济日报则以特写的形式且题目就很吸引人即:《郭凤莲“卖”酒》。一下子就把读者牢牢地给抓住了!使你非把这篇文章读完不可。读后让你觉得人家记者写的很亲切、很活泼、很生动,感到记者不是在刻意写报道,而是在和读者聊天,而读者却在不知不觉中,把十四大后这五年里大寨的变化全知道了,确实令人过目不忘。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报》发表曹林的评论《这个记者节,不写假新闻》说,不写假新闻,不仅是一种对记者的道德要求,也是记者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记者的责任是报道事实和揭露真相,他们应该有拒绝说假话、拒绝写假新闻、拒绝传播虚假消息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教育新闻难写.容易空泛、干巴.可读性差,这是多数记者(通讯员)共同的感受:怎样才能将教育新闻写得生动具体,有可读性呢?第9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作品《浚县少年怀揣“两证”出学堂》(原载《农民日报》1998年6月1日),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综观这条消息,从写作上来说.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说实话,当记者谁不想写好新闻,作为一个地方记者,我也有这份“野心”。 可是,说来也巧,从1984年,一直到1991年全国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选揭晓,我有8篇作品获全国好新闻奖。 1984年写的消息《东鸭鸽营社员跑步成风》,获全国好新闻二等奖。 1985年写的通讯《记县委书记与乡长的对话》,获全国好新闻三等奖。  相似文献   

8.
出版期为7月2日-8日的《黑龙江广播电视报》,刊载一位姓贾记者写的特别报道,其主标题是《大寨,时代的背影和阴影》,内容是拿郭凤莲儿子投资兴建昔阳普乐寺说事,并借一位僧人的话说郭凤莲信佛.稿中还像饶舌妇一样扯了不少大寨干群之间的闲话.黑龙江双鸭山市读者王维国将这张电视报寄给郭凤莲,并附了一封信,信中写道:"看了这篇报道才知道大寨和你的真实情况,不免让我大吃一惊,原来你的形象很多是假的……".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我在光明日报头版上接连发表了几篇短评,如《名片上的变化》、《手机、传呼机:不要扰乱会场》、《莫往会议里“注水”》,受到报社领导和一些读者的好评。其实,我已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近百篇这类文章了。有人戏称我为“全能记者”。我说,“全能记者”我还不敢当,但我一直把当一名“全能记者”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我想,体育比赛中有“个人全能”,当记者也要争取当个“全能记者”。从跨入记者行列那天起,我就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当记者,固然要以采写消息和通讯为主,但仅仅会写消息和通讯还不能算一个优秀的记者。新闻…  相似文献   

10.
新书架     
《实用新闻写作手册》 贾刚为所著《实用新闻写作手册》近日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介绍了怎样采访好新闻,怎样写消息、评论、记者述评等。新书架  相似文献   

11.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讣告类消息似乎只是写些死者姓名、何时何地何因致死、享年多少、一生主要经历之类枯燥的内容,因而无需讲究写作技巧。然而,当读了新华社记者赵兰英撰写的《著名新闻工作者赵超构辞世》(见附件)这条消息,我深感讣告类消息同样可以写出特色来,写好这类消息同样需要功力。  相似文献   

12.
有感“吃了饭的消息不发”陈升钧新华社有位在加拿大学习的研究生到《多伦多时报》实习,跟随一位老记者到一家新开张的饭店采访,写了一条消息交给总编辑。总编辑首先问他们在那里吃饭没有?他们说吃了。总编辑没吭声,从口袋里掏出钱,然后写了张条子:某某饭店经理,我...  相似文献   

13.
我怀着很大的兴趣一口气读完了人民日报记者李克林同志写的通讯——《今日大寨》(见《人民日报》一九八五年十月五日第二版)。这个使人感到睽别多年的小王国又出现在报纸上,自然引起许多人的关注。梦魇一般的回忆,驱使着人们急于想知道,那里的面貌如今究竟怎样,是阴霾不散,还是雨过天晴?  相似文献   

14.
读到《新闻知识》今年第3期上《精彩别致尽得风流——消息[民主兴杂文盛]赏析》一文,有些不同意见,写出来供大家议论参考。新华社记者这篇消息写得确实别致,结构自由,文字活泼,取材尤见刻意创新。这无疑是应当肯定的。但我认为有一点重要的缺憾;作为一篇评奖活动的消息,只在末尾带一句“评出一、二、三等奖共25篇”,这样写  相似文献   

15.
嗅觉要灵     
1953年春,山东省文登县的河南村,由于当了几个月的宣传婚姻法的试点村,一下子招来了五家报刊的记者,他们各自分头进行采访活动,结果,新华社记者写了一篇《河南村贯彻婚姻法出现的新气象》,《解放日报》记者写了一则《劳动与爱情》的典型,青年报记者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残余思想,婚姻自主获幸福》,妇女杂志记者写了一个《民主和睦的新家庭》。我呢?是初出茅庐的地方报纸的年轻记者,写了一篇《河南村宣传婚姻法推动了春耕生产》。无论从题目或内容上看,我  相似文献   

16.
一九四三年六月,蒋介石调动大批军队,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延安《解放日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发挥了强大的舆论战斗作用。这一点,在《解放日报》社长博古同志所写的一条消息里,得到了生动的反映。这条消息,登在七月十日二版头条。标题是:《延安三万民众大会一致表示,誓死消灭日寇及其第五纵队》。约一千一百多字。当年在延安参加采访这次大会的记者,对这条消息的写作过程,都还记得很清楚。大会之前,报社组织了一个采访班子,由一位“首席记者”采写大会消息,其他记者摘发大会讲话的内容,写大会特写。记者参加大  相似文献   

17.
焦丽君 《今传媒》2004,(1):23-23
2003年10月10日的《中华新闻报》刊登了安徽《新安晚报》记者刘文章、童建明写的调查专访《暗访“酸牛奶”》,文章说记者在2001年春节后不久就得到举报:合肥市有的供奶站每天都把卖不完的牛奶换个标签,第二天当鲜奶卖。记者暗访多家供奶站后证实了这一消息,可是并没有马上披露,  相似文献   

18.
去年12月23日,原铁路文工团舞蹈演员李艳萍,举行个人时装设计表演,确实是一条新闻。主办单位之一的光明日报发了消息,许多报纸的记者也写了消息或通讯。光明日报的消息最简单,标题是:《李艳萍时装设计表演会举行》;人民日报的通讯则是: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春节过后,北京下了一场好雪。人们盼雪盼得好久,自然心情格外舒畅,因此也特别想看看报纸上有关雪的消息。在首都几家报纸上,分别刊登着三条写法各不相同的消息。除了《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发表的是他们各自的记者写的消息外,其他报纸大都刊登了新华社发的消息。说一说这几条消息的短长,也许有些意思。先看导语。新华社2月17日消息的导语是:  相似文献   

20.
新闻作品风格,是报纸所必需的,记者所追求的,读者所欢迎的。新闻作品风格是报纸竞争的实实在在的手段之~,是记者自己所以立于记者之林的标志之~.是记者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我”区别于“你”的显著特点。我们不妨看看毛泽东、范敬宜等人的消息。毛泽东是大家公认的新闻写作大家,他写的消息尤其是新闻工作者学习的典范。从《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到《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再到《南京完全解放,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无不以表现重大事件为中心,语言无不简洁明快,内容无不博大精深。《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延安《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