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阅我国1991年度新闻工作实绩的第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已揭晓,152件优秀新闻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和特别奖。我们表示衷心祝贺。本届参评作品496件,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较深刻地反映了1991年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国际风云等方面的重大变化。获奖作品的相当大部分,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经济建设为主题,和以短小的篇幅、活泼的形式,组成了洪亮的主旋律,显示了我国新闻事业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的鲜明特点。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深入实际,努力学习,改进新闻报道,推进新闻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本届评奖还增设了责任编辑奖证书,使获奖作品的责任编辑与作者同享荣誉,这对长期默默无闻的编辑,无疑是一种鼓励。为了使全体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详细了解获奖作品情况,本刊特将第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篇目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2.
检阅我国1991年度新闻工作实绩的第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已揭晓,152件优秀新闻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和特别奖。我们表示衷心祝贺。本届参评作品496件,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较深刻地反映了1991年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国际风云等方面的重大变化。获奖作品的相当大部分,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经济建设为主题,和以短小的篇幅、活泼的形式,组成了洪亮的主旋律,显示了我国新闻事业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的鲜明特点。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深入实际,努力学习,改进新闻报道,推进新闻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本届评奖还增设了责任编辑奖证书,使获奖作品的责任编辑与作者同享荣誉,这对长期默默无闻的编辑,无疑是一种鼓励。为了使全体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详细了解获奖作品情况,本刊特将第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篇目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3.
会议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搞好会议报道是新闻记者的一大职责,很少有记者没有接触过会议报道的。在我国新闻界,有关会议新闻要改革的呼声,已喊了多年,虽然近年来已开始有所变化,但从整体上看,目前的状况仍是:会议新闻太多太滥,主管部门要求新闻媒体大会大报、小会小报、有会必报,有的领导把报与不报、刊登的位置、篇幅长短看作是一种“政治待遇”。另外还有篇幅过长、内容空洞无新闻、写法程式化明显等。有的报纸第一版7条新闻中有6条是会议新闻。据有的党报统计,会议新闻在第一版约占35%的比例。一言以蔽之,会议新…  相似文献   

4.
所谓时政新闻,就是有关国家、政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国内民主政治生活以及涉及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报道。按照西方新闻学的“硬新闻”的理论,时政新闻属于“硬新闻”的一种,指题材较为严肃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例如国家和政党的最新方针政策、重要外事活动、重要会议、主要领导人的政务活动、重大事件等报道都属于时政新闻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刘保全 《当代传播》2007,(3):99-102
经济新闻是以报道人类社会最新经济活动和最新自然经济现象为内容的新闻.它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其题材、范围与生产力、生产关系有关,它同政治、军事、文教、体育、社会、法律等方面的新闻,构成新闻的总体.  相似文献   

6.
李文山 《新闻前哨》2005,(11):70-70
潜江日报从今年2月起开办《民生周刊》,每期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发民生新闻,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 以及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新闻。其着眼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方言撰文认为,新闻改革要树立新观念。这些新观念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信息观念。信息是一种客观资源,要建立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必须让人民知道更多的事情。信息这种资源,来源于人类的实践,又促进人类的实践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新闻工作要按照信息规律的要求办事,要对新闻作信息化的处理。二、经济观念。新闻改革必须有很强的经济观点,或生产观点,新闻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经济新闻应该占有更多篇幅,应该给经济新闻以更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闻舆论宣传注重正确导向,增强舆论社会价值,这与新闻舆论要素密切相关。新闻舆论活动,要掌握特性。遵循规律,需要明确新闻舆论的本义。众所周知,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舆论则是社会公众的意见,即人民群众对最新事态的言论表达。对此,我们可以说,新闻舆论系指人民群众对最新事态的意见表达。这里包含着社会公众——最新事态——意见表达三个因素,也可称为新闻舆论的“三要素”。表明事物之间的诸因素,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和发展变化的。新闻舆论的“三要素”,正是相互联结的一个系统,缺一不可。我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是社会舆论的表达者;社会改革和四化建设中的最新事态和问题,是社会舆论不可缺少的根据和基础:而新闻报刊广播是介于其间的舆论载体,是人民群众用来表达愿望、相互沟通和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9.
苏联和波兰、保加利亚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领域进行改革的同时,对新闻报道也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下面刊登的是苏欧的新闻改革信息。“历史无空白”“现实无禁区”苏联《星火》周刊总编辑维大利·科罗季奇今秋访华期间,同中国同行谈了他1985年6月就任总编辑后对刊物进行的改革。他到任之前,《星火》办得比较拘谨,题材狭窄,特别是党政领导人的外事活动报道占很大篇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上任后抓了三件事:第一,经苏共中央批准,经过深入调查和严格考核,他辞退了一批不称职的工作人员,择优选用了一批合  相似文献   

10.
不论广播、报纸、电视,经济报道都是各个新闻传媒的重头戏,对于经济生活,每个传媒都无法回避,对于经济新闻,每个传媒也不会轻视。近几年,随着改革的深入,政治透明度的提高,以及受众对改革介入度的增强,受众越来越多地批评我们的经济报道“不贴肉,不解渴”,我们记者自己也感到这样的报道“没份量,没看头”。恰在此时,一些传媒经过不懈的摸索纷纷推出一种介于社会新闻与经济新闻之间的新闻样式——姑且称之为“社会经济新闻”,它兼有社会新闻的可看性、贴近性和经济新闻的深度、广度,为传媒吹来一股清风,也获得了受众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新闻改革和报业集团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几年,新闻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新闻战线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新闻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改进了新闻宣传的面貌,推动了新闻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了新闻舆论宣传政策,动员人民,鼓舞斗志,扬善惩恶的积极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一、关于新闻改革 (一)近年来新闻改革带来的变化 1、指导思想的调整。新闻工作由改革开放前单纯的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为政治斗争服务,转变到为经济建设服务上来。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成为新时期新闻工作的根本任务。新闻宣传的功能也得  相似文献   

12.
“真”——这是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的最低的、起码的要求,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新闻改革”。我们有些新闻媒介过去出现过的以至现在仍在出现的虚假报道,那是连“新闻”二字(哪怕是最落后的最原始的新闻)也不够格的东西。这东西只配称作“谎言”。强调“真”充其量也只是恢复新闻的本来面目而已。“短”——这不过是对某一种篇幅形式的强调,甚至连形式的改革也谈不上。这里要提出一个问题,过去,新闻界之所以片面而绝对化地强调“短”,以至给“短”戴上“改革”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采取切实措施,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新闻事业的发展。这个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努力使公共课、文学、语言课程更加贴近新闻专业的特点和需要,此外还增设了经济改革理论,管理学等课程,举办新闻改革理论,自然科学知识及计算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新闻改革是和经济、政治改革同步进行的。如果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揭开了新闻改革的序幕,近十年作为第一阶段的话,那么,十三大正式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标志着新闻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第一阶段,新闻改革的主调是:把新闻媒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轨道上转到为经济建设服务上来,直接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在为经济改革服务的过程中新闻媒介也不断改革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事件性新闻是指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突发事件或含有实质内容的信息报道。这类新闻有着明显的新闻特征 ,时效性较强 ,易于被人直观发现 ,也容易操作。而非事件性新闻即软新闻是以生产、经营、科研、学习和其他各项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做法等为内容的报道。此类新闻题材本身不是最新发生的 ,而是已经存在一段时期。它没有完备的主体内容 ,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时限 ,它所报道的事实的“新闻质”是隐性的 ,这些决定了此类新闻的报道难度。然而把软新闻进行“硬化”报道 ,使软新闻即非事件新闻经过“硬化”操作之后 ,便…  相似文献   

16.
所谓时政新闻,就是有关国家、政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国内民主政治生活以及涉及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报道。也有人直接把时政新闻定义为关于时事、政治的新闻报道。按照西方新闻学的“硬新闻”的理论,时政新闻也是属于硬新闻的一种,硬新闻是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例如国家和政党的最新方针政策、重要外事活动、重要会议、主要领导人的政务活动、重大事件等报道都属于时政新闻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我们新闻事业的发展要适应我国各方面改革的新形势,要转向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轨道,这恐怕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了。问题在于,新闻“转轨”首先必须有一个观念的更新,需要一个观念的现代化,将新闻“转轨”置于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整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发展中去探讨,  相似文献   

18.
版面风光     
今年元旦,人民日报改出八版,读后有些感想,便随手记了下来。经济新闻坐首席一位编辑风趣地说:“四害”横行时,经济新闻在报纸上成了八仙桌上的老九——没有座位,还被扣上了“不突出政治”、“不抓阶级斗争”、“修正主义”等一顶顶大帽子;现在,给经济新闻落实了政策,你看,它高高地坐上了首席。在人民日报版面上,经济新闻占什么地位呢?我作了两个统计。一是今年一月份,头版  相似文献   

19.
会议新闻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改进会议报道是新闻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稍作留意我们不难看出,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会议报道所占的篇幅、时段比重很大。这就充分说明了会议报道在整个新闻报道中的分量。大到党和国家方针大计,小到百姓衣食住行,大多通过会议形式来制定决策。群众也需要通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以来我国新闻传媒的政策调整与改革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国家建设方面采取了许多新政策、新举措,形成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推动和促进了各项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在新闻工作方面,也有许多新的政策调整和改革举措,本文从十二个方面论述了党和政府在十六大以后有关新闻传媒的一些新政策和新举措:强调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实行政府工作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公开;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改进国内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治理整顿党政部门报刊;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将传媒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将新闻学纳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九大社会科学之一;把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列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新闻工作的重要任务。文章指出,这些政策、举措和理念、主张体现了党和政府深化新闻改革的思路,促进了新闻传媒业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