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知识管理理念在图书馆领域的运用,其中的内容之一就是对图书馆及其馆员的隐性知识的研究,研究隐性知识与个体绩效的关系、组织内隐性知识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如何利用隐性知识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从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显性知识服务和隐性知识服务三方面介绍了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重点论述了应该重视参考咨询馆员的价值,变图书馆的宗旨“用户至上”为“以人为本”,通过充分发掘参考咨询馆员的隐性知识,搭建知识平台,促进图书馆各部门,各馆员之间的知识共享,提升用户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提升参考咨询馆员自身的知识素质,使高校图书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动态的、人性化的知识系统。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隐性知识转移共享与心理契约的关系,分析了馆员隐性知识共享障碍,并提出基于馆员心理契约的知识转化共享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加强隐性知识管理有助于提高馆员素质和能力,提升服务水平。隐性知识管理应以隐性知识的生命周期为主线,从识别其存在、挖掘、组织存储、开发利用等方面展开,重点从组织文化、管理手段、信息技术等角度入手,引入合理的激励机制、师徒制、岗位轮换制、图书馆"知识地图"和图书馆联盟等。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的知识转移依赖于特定的情境。文章介绍了场和知识场的概念,分析了图书馆隐性知识在知识场中的转移过程,研究了知识场在图书馆知识转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网络化环境的发展使图书馆服务面临新的挑战。知识转移能力成为现代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之一。传统图书馆的知识转移方式是基于编码化的信息网络范式,存在忽视隐性知识转移的不足,而利用Web2.0技术构建基于社会网络范式的图书馆知识转移新模式则提高了隐性知识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和谐社会的环境下,图书馆是文化的有机载体,是构建公平正义的阵地,是和谐社会的推进器。和谐知识服务是新形势下的需求,图书馆应力求管理创新,加速和谐服务模式基本框架探索,注重馆员隐性知识的开发以及强化和谐社会知识服务的超前意识等来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于卓 《考试周刊》2011,(63):35-36
应用型本科院校图书馆的功能体系要不断加强以完善.尤其要加强图书馆馆员知识结构体系建设,使其更加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的特点,还要通过加强对图书馆馆员隐性知识的培养、训练和应用,来全面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知识化服务水平,以实现图书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当知识管理引入了新的组织管理模式,扩大了默认知识的共享范围,使得组织成为人们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成为一个学习和创新的系统。图书馆要运用“系统思考”的理念整体地、动态地挖掘馆员个体的隐性知识,实现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相似文献   

10.
隐性知识转移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导师负责制中师生隐性知识的转移分为伪隐性知识和真隐性知识的转移,伪隐性知识的转移可以使用语言知识或符号规则编码进行,真隐性知识的转移只能在特定情境中以联结学习的方式进行。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伪隐性知识转移的编码———诠释模型,提出了真隐性知识转移的触发模型,探讨了导师负责制中促使隐性知识转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论述知识及知识的内涵,知识的价值与人的创造力的辩证关系,培养创造型人才,实现知识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知识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受到社会学经验研究方法的影响。本试图从实证方法在知识社会学中的地位分析各学派理论的发展过程,论证知识社会学方法,以启示我国当代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构建应走多元化方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大学是知识创新的核心主体之一。知识创新是大学实现其社会职能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在知识创新视野下的大学知识管理政策体系构建,要注重知识创新激励与保障体系的完善、知识学习交流与共享途径的开拓、知识产权使用与保护政策的制订、信息管理系统的健全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企业知识管理的共享机制与知识树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要建立企业知识管理的共享机制,本探讨了在网络计算的环境下的知识与知识共享应用,分析了知识共享的机制,构造了企业知识树模型,分析了知识共享的条件、困难和激励机制,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共享,通常,激励的方法包括知识薪点工资制度(按知识的灰度不同设置薪点,灰度越高薪点越高)和其他的常用的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5.
知识既有自然的力量,也有自觉的力量;既有能力的力量,也有伦理的力量。“知识就是力量”很容易把人的全部力量缩小为能力的力量而缩小人的力量的范围和作用,把人的能力当作人的所有力量而扩大能力的范围和作用。知识伦理性和知识能力性本身结构关系和形成的复杂性、相互关系的复杂性及其产生的巨大和无穷力量、效能和作用就是知核力。知核力研究和教育教学、社会管理应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与品德复杂关系的研究;更加注重知识转化为强大能力和良好品德的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让知识充分尽性尽情挥发德性的光辉和智慧的核力!  相似文献   

16.
论职业教育学的“实践性”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可以分为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知识,或称为显性知识与隐性(默会)知识;职业学校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的根本不同之一是传授的知识不同,前者以传授实践知识、隐性知识为主,后者以传授科学知识、显性知识为主,职业教育学是研究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的一门实践学科。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和知识。一个组织如果能够既拥有优良的人力素质,又拥有良好的知识管理系统,将更能有效面对变动复杂的竞争环境。这一点对于传道解惑授业的学校而言,尤为必要。论文主要诠释了对于学校组织具有价值和意义的知识范围,以及学校管理者如何透过有效的知识管理最优化知识的价值从而达成和发展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学理上,课程知识观是关于课程知识的“性质”、“功能”与“实践方式”等最根本性问题的理解。学校教育是通过课程知识的选择、组织和传递来实现人的生成的,通过对知识社会学视阈中课程知识观的学理分析与考察,为教育中人的生成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性质上,课程知识中“无人身”的中性判断被颠覆;在功能上,课程知识提供了“知性”与“人性”相遇的可能“场域;”在实践方式上,课程知识在其“组织策略”中生成人。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研团队内部隐性知识保护与知识分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知识保护机制是对内部成员所拥有的可以显性化并且能够分享的那部分知识进行保护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建立相应的知识所有权制度鼓励成员进行知识分享。隐性知识保护与知识分享并不矛盾,而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关系,对于高校科研团队明确并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对其科研创新和知识产品的价值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从团队制度、组织和文化三方面协调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如果我们把哲学的理路划分为理论哲学理路和实践哲学理路,那么,原本的马克思哲学便是一种对于作为理论哲学之最高发展的主体性哲学之超越的现代实践哲学。正是马克思的现代实践哲学奠定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实践哲学倾向。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看来,生活认识和理论认识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认识,也不能简单地将一方还原或归结为另一方,但它们之间是互为关联的。理论认识归根结底是派生于生活认识,从而依赖于生活认识的,因而,人不可能认识生活之外的东西,即便那些不实在的或根本不可能变为实在的东西,它们也源于生活。生活认识不仅为理论认识提供了基本的经验,而且为理论认识对自身困难的克服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参照。理论认识有科学认识和哲学认识之分,科学认识是可以得到普遍证实的客观知识,哲学认识是人们的一种生活范导或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