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世纪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而新农村文化建设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但我国当前的新农村文化建设还面临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和障碍,这就需要采取有效途径,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这一战略决策进行深层次、多视角的研究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国新村运动及其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明确部署。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教育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将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本刊将开设“教育与新农村建设”专栏,就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开展研究与探讨。本期刊载的是部分专家从不同侧面就教育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而发表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引导大家关注教育与新农村建设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明确部署。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教育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将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本刊将开设“教育与新农村建设”专栏,就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开展研究与探讨。本期刊载的是部分专家从不同侧面就教育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而发表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引导大家关注教育与新农村建设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明确部署。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教育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将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本刊将开设“教育与新农村建设”专栏,就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开展研究与探讨。本期刊载的是部分专家从不同侧面就教育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而发表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引导大家关注教育与新农村建设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建立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一条基本经验。廓清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应然地位,梳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机制与实践途径,这本身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明确部署。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教育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将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本刊将开设“教育与新农村建设”专栏,就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开展研究与探讨。本期刊载的是部分专家从不同侧面就教育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而发表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引导大家关注教育与新农村建设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在实施和推进这一工作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审视,作出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必将丰富和推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有:发展农村经济,夯实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养以及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和各项评比活动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精神。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对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本文系统论述了渑池县在进行这一项伟大工程中,坚持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使渑池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  相似文献   

12.
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农业和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3.
面对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新任务,大众传媒作为国家的耳目喉舌,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尽快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中,更好地为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服务。本文分析了大众传媒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大众传媒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遵义市“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益探索,其主要任务和目标与党中央明确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一致,“七个一”和“五通三改三建”的具体创建内容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15.
农村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证。笔者通过对浙江、河北两省66个农村村级党组织的调研,发现新时期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工作难度、待遇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不完善,观念变化对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构成挑战。应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机制以及创新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工作方式方法等几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村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从而确保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6.
浅析和谐社会构建中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党中央审时度势地推出了大学生村官计划这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大学生村官计划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和稳定农村经济社会秩序、巩固和强化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的发展思想,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构建和谐农村的迫切需要。针对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切实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发挥党员在构建和谐农村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要加快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步伐,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本文针对目前贫困地区农村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党支部建设、进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三点思考:切实加强班子建设,把村支部建设成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集体;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把农村党员培养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增强农村党支部的生机与活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中国农村改革近3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各方面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当前农村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影响着新时期和谐农村的构建。针对当前农村不和谐的因素,各级政府要深化认识,有所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妥善化解当前农村各种矛盾,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生态文明、乡风村风文明建设,高扬公正理念,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