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国时期的乡村初等教育政策主要着眼于广大乡村地区教育形式落后、入学比例不高、乡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低下等特征,从变革乡村社会的角度出发,广泛借鉴国外普及初等教育制度的经验,先后实施了以新式学校教育取代旧教育形式、推广义务教育制度、实行国民教育制度等为核心内容的乡村教育政策,凸显了教育政策内容内在的逻辑性,也反映了政策本身对于外部条件的应激性和适应性反映,在调整和变化的过程中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对于乡村初等教育缺少师资的特殊状况,政策也相应地采取了针对性的举措。这些政策的引导和设计,为我国乡村教育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育世俗化、教育优先区和学校区域图是法国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的基本教育政策。保持教育均衡,关键在于平等地对待所有学校和学生,保持教育资源供给的平等性。此外,法国的道德与公民教育,不在于树立道德楷模,而在于建立全民遵守的、普遍公认的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3.
4.
高职教育政策取向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国际经验来看,政策因素是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政策还存在许多问题.本研究以美、德、法、英、日等西方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改革中的政策策略为切入点,分析了这些国家在促进高职教育发展中所采取的多种政策措施,并从比较的角度指出了我国高职教育政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内容,提出了“六大解放”、“三个需要”和“一个条件”,强调教学做合一。同时采用启发、主动、手脑并用的原则和方法实施创造教育。回顾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初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仍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和谐发展:现代高等教育的理想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教育和谐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教育和谐发展的内涵应体现为个体自身的和谐、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及个体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发展的现代高等教育应做到:确立和谐的教育目标;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教师的育人理念和自身素养。  相似文献   

7.
公平与和谐:英国高等教育入学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末,英国大力推进扩大高等教育参与政策,旨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同时,着重提高来自弱势群体家庭、团体和社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使他们有机会参与高等教育并从中受益,同时也关注不同族裔、不同性别、残疾学生和贫困家庭学生所学的学科、学习方式和就读高校类型的多样性,其本质是实现社会正义。通过该政策的有效实施,扩大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参与,增进了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加坡的和谐教育政策:理想的教育目标,教育分流制度,双语教育政策、课程政策和共同价值观指导下的国民教育政策,从中得出一些对构建我国和谐教育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印度"十一五"计划包含了初等教育规划在2012已经结束。在此期间,初等教育获得了更多的教育公共支出支持,儿童入学率基本达到世界水平,初等教育师资和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初等教育普及计划(SARVA SHIKSHA ABHIYAN(SSA))获得重大推进,女童受教育机会大幅增加。同时,印度初等教育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表现为发展依然不够强大,弱势群体儿童还需引起更多关注,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师资配置不均衡等。这些成绩和问题给予我们如何发展初等教育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王道霞 《文教资料》2009,(30):110-111
裴斯泰洛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贫苦人民的教育事业。文章阐述了他的劳动教育实验以及这一实验的思想、意义和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劳动教育对协调儿童的心、手、脑和谐发展,以及培养儿童的吃苦精神和坚强毅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师新型培养体系建构的价值取向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师教育的转型,新型小学教师培养体系建构必须确立起市场化、开放化、多元化、高层次化等价值取向,采取明确教师教育地位、免收学费和吸引毕业生到农村任教等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是国家和社会追求的价值观。与普通教育相比,我国特殊教育政策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更备受关注。本文力图从教育公平的三个环节:起点、过程和结果来讨论我国特殊教育政策中的教育公平问题,以提出完善特殊教育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刑事政策是现代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一个常新论题。关于其价值,是一个值得分析的问题。而且,在现时代,在分析刑事政策价值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是要对其价值取向进行考量。本文试图在分析刑事政策的价值的基础上,进而考量其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的国际学生教育政策在美国例外论、多元文化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影响下,呈现出注重文化输出与国防安全、倡导技术移民、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后“9·11”时代,美国又确立了将国际学生教育作为保护国家安全和知识产权的重要屏障、吸纳海外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手段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途径的政策理念。美国经验表明,国际学生教育政策可以与国家安全、经济贸易、文化外交、全球竞争力等多方面利益相融合,有效支撑国家发展战略。在全球学生流动受阻与大国博弈的背景下,美国的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也暴露出深受外部环境牵制、吸引高科技人才政策缺乏稳定性、难以抵御高等教育财政风险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以来我国成人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玲  赵艳立 《成人教育》2011,31(3):17-18
成人教育政策对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成人教育政策表现出了不同时代的特色和价值取向。处在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面临着复杂艰巨的建设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背景下,对成人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分析有助于促进我国成人教育政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是指中小学科学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作用与意义,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中小学科学教育价值活动的方向。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应在教育目的上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在教育目标上追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设计上彰显人本化、个性化,在课程文化上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实现现代化、综合化、生活化,在课程实施上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在课程评价上体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合理调整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深刻变革,适时地调整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十分必要.当前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应进行三个方面的调整:教师社会价值定位从阶级定位向职业定位转变、教师政策价值标准从干部标准向人才标准转变、教师政策价值追求从加强管理向促进发展转变.合理调整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操作层面的四个途径方法:确立"四个尊重"的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实行教师政策职能机构的相对专门化和人员的专业化、建立开放互动的教师政策制定系统、建立和完善教师政策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政策的制定既需要遵循一定的价值原则,也需要满足一定的价值取向。所要遵循的价值原则主要有: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兼顾与急需的统一;择优与代价的统一。所要满足的价值取向有:民主—参与取向;公正—关怀取向;可选择性—多样性取向;面向未来取向。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承载着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而高校招生政策在其中扮演了桥梁性角色。价值取向是高校招生政策制定的决定性因素。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招生政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嬗变而不断变化,经历了几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从公共政策属性分析、招生政策价值取向分类、不同时期价值取向等多个角度分析,得出扩招背景下我国高校招生政策价值取向的内涵界定,公平与效率是高校招生政策最重要的价值选择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