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政治话语是国际政治进程中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政治话语的跨文化翻译具有关乎人类和平与安全的特性.语言相对主义认为跨文化语言翻译可以实现,但要面临语法结构和语境差异造成的困难与挑战.马林诺夫斯基的“逐行对照法”在很大程度上为困难的解决提供了可行方法,使得尽量准确而完整地翻译政治话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和分析英汉恭维话语策略的异同,研究了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话语使用效力问题,认为了解汉英恭维话语策略的异同,可以增强话语的语言使用效力,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和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3.
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在现实的交际语境中研究话语,揭示了话语的对话性本质,并阐述了与该本质相联系的有关话语的主体性、意义、内在话语、理解与表述的对话性等概念。以此理论观照翻译,显示出了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对话性。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有多少个民族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模态产生出不同的话语模态。了解文化的差异并寻找跨文化交际中话语模态的相通之处是做好旅游文本汉英转换必不可少的要件。旅游文本作为公共宣传品,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尽最大可能吸引游客,诱导他们思考,唤起他们行动,但旅游文本在不同文化的话语模态视角下存在着一些不可译性的因素,因此,话语模态转换策略更有助于实现这样的翻译目的,更有助于指导进行汉英旅游资料翻译时进行正确的取舍。  相似文献   

5.
自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翻译被赋予很强的文化性,被视为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化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总体上,文化具有可译性,只是存在一个可译性限度问题。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应该充分合理地发挥译者主体性,培养跨文化意识,平衡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采用异化翻译策略,把文化的可译性限度降到最低,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中有意"不忠"的顺应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中 《培训与研究》2006,23(1):116-120
传统译论认为译文应“忠实”或“等值”于原文,这种译论把翻译看作是在“真空”中进行的纯粹的语际转化过程。但翻译实践表明许多成功的译文往往是不“忠实”或不“等值”于原文的。从语言顺应论的视角来看,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要想实现成功的交际就必须顺应译语读者、译语伦理道德、译语文化语境、或译语情景语境等这些文本以外的因素,这些均是产生有意“不忠”的原因。因此,翻译中有意“不忠”有别于“胡译”、“乱译”,有其特定的语用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宁宁 《考试周刊》2013,(68):26-26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比语言能力本身更重要。对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非常关键的要素,这可以从词汇和交际话语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反讽话语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Sperber和Wilson认为,反讽话语在本质上是回应的,并据此提出了反讽回应理论。以该理论为框架,比较分析男女性在反讽话语使用过程中目标对象、表达方式及语用策略三方面的差异,旨在为跨文化交际学和语用学的跨学科研究做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特殊的交际活动,是译者推导原语作者的话语意图、并将其传递给译语读者的过程。翻译过程中对源语的理解和对译语的选择都要以传递原文作者的话语意图为出发点。推导原作的话语意图,需借助于语境和各种交际原则进行推理,把握话语的功能。传递原作的意图时,要考虑读者的认知水平,注意意图传递的方式;要优先保证主要意图的传译;对于源语和泽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则可根据翻译的意图而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主要途径,在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战略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对翻译的文化纬度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出来。就全球视野来看,可以充分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翻译活动受制于各种因素。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障碍估计严重不足,在许多中译外作品中,尤其是中译英的翻译效果,一直有些差强人意。要想翻译出好作品,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文化跨越的问题。而文化差异和地域差异显然是我们交际的最大障碍。因文化背景和地域背景的不同使文学翻译的价值难以体现。因此,要想跨越不同的文化栅栏和超越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就得制定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翻译策略,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审美共性,以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三国演义》的翻译过程中,罗慕士打破了西方文学翻译中的强势话语范式,大胆采用直译法,在语言、文学、文化层面上实现了中国话语言说。同时,他利用出版宣传、语境顺应等有效的中国话语传播策略,使译作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接受效果。罗慕士翻译《三国演义》的方法对当下典籍英译及对外传播工作的启示是:要综合采用各种言说策略,争取原语话语权,展示中国话语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使译作在海外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国家领导人的国际演讲是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官方话语。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一书中 23 篇国际演讲的中、 英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习近平的话语特征及其英语翻译特色, 并结合国际媒体的相关报道分析这些话语及其翻译的传播效果。研究发现,习近平话语的最大特征之一是其亲民性, 集中表现为“善讲故事”、“博引经典”、“巧借隐喻” 和“广用俗语” 等方面。这些亲民话语特色在英译本中主要通过直译、 化译、 回译等翻译方法得到了较好的再现,赢得了国际受众的好评,也为中国政治文献的对外传译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英译汉和汉译英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是:从句子层面实现的字词对应,有时无法完成源语的功能对等,也不能实现目的语的通顺和得体的目标。本文从语篇和语境的角度,分析4个译例,探讨语篇意识和语境在篇章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科技英语翻译类教科书大多探讨的是词句的翻译。《科技英语语篇与翻译》这本书为科技英语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语篇分析为核心,以语篇的功能和结构为理论研究框架,探讨翻译策略,建立了完整的科技英语语篇模型,进一步完善了斯奈尔-霍恩比的专门用途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5.
刘庆元 《湘南学院学报》2003,24(6):73-76,84
话语研究至今巳有40余年的历史,而把话语研究理论嫁接到翻译研究只有近20年的历史。话语翻译研究从启蒙到发展所走过的20年,证明了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研究是可行的。语言学所有成果中,没有一个分支的研究成果像话语研究那样受到译界的重视。话语翻译近20年的研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着一定的成绩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Van Dijk的话语宏观理论为基础,从全新的视角还原了译者对篇章理解的过程,以及对信息的处理和再加工的环节,揭示出将话语宏观理论应用于汉英翻译可操作性;另外,本文从思维模式的差异入手,对英汉两种语言语篇的宏观结构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阐释了不同语言思维模式的差别会在其语言结构上有所体现,进而证明:翻译实践,从更深层次而言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到另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教学中,语篇分析理论要求把语篇当作翻译对象和基本单位,将原语文本作为一个结构完整、语义连贯的有机整体来看待。它立足语篇的交际功能,联系情景语境,对比分析语篇的各个级层,结合语篇外的文化诸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篇、文体、对比以及技巧意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最近几十年所出现的一种新的交际方式CMC(以计算机为媒介交流)语篇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该类型语篇与口语语篇以及书面语篇的异同,从而总结出CMC语篇自身的特点。并得出以下结论:网络语言既不是口语,也不是书面语;它结合了口语、书面语和电子媒介三种特征,是一种可以和这两者并列的新的语篇类型。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处理好语篇翻译的关键在于把握语篇实体和语境三要素的关系。在英汉互译中,正确的解码和编码都依赖于语境,因此,译者必须始终考虑语境诸要素对语言形式及其意义的影响。在翻译理解过程中,译者应当对原语语篇的语境因素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到影响翻译过程中的各种语境因素,即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作用。得当的语境分析有助于克服文化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取得功能对等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语篇分析理论对高校英语翻译教材建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需要有配套的建立于语篇分析理论之上的新型教材。西方语篇翻译理论对我国高校英语翻译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具有诸多的影响和要求,其中三个方面的要求值得特别重视,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