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霞老师的随课文分散识字也叫随课文识字或分散识字,作为识字教学的一种流派,它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语文教学整体视野的观照下,随课文分散识字形成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主张,即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把识字和阅读结合在一起,识字在语境中进行,既利于在分散中巩固,  相似文献   

2.
英语教学应立足于“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课文是由语音、词汇、语法组成的有机整体。抓好课文教学,对其他方面的教学有促进作用。学生从课文中看到的是有生命的语言,而不是孤零零的单词、单句和语法规则,所以课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不可忽视。下面就课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一、把生字返原回课文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为了方便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把课文中需要认的字抽出来编排在课本后面,也就是说这时生字已经离开了原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其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强调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 设计思路 把生字词的教学与对句、对文的理解紧密结合起来,采取边讲读课文边讲读生字词的方法,把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引导学生人情入境来读懂课文。  相似文献   

5.
或是习惯了遵从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范式的缘故,每次在学生汇报字词预学的环节时,我都是只对词语的是否“读正确”做检查,而涉及词语的理解和朗读品味。便全是放在了课文的理解中顺势而行。想想。  相似文献   

6.
正斯霞老师的"随课文分散识字"也叫"随课文识字"或"分散识字",作为识字教学的一种流派,它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语文教学整体视野的观照下,"随课文分散识字"形成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主张,即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把识字和阅读结合在一起,识字在语境中进行,既利于在分散中巩固,又利于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在近50年的实践检验中,"随课文分散识字"一直以其独特的优势而成为识字教学乃至教材编写和课程开发等充分借鉴和运用的一种流派。  相似文献   

7.
随文识字,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重将生字的识记书写、词语的理解运用、课文的感悟体验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8.
李玲  周广泉 《山东教育》2002,(35):37-37,41
英语课文教学,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学习字、词、句,最终是为了学习“篇”。因此,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课文异常重要。笔者在巩固课文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使整个教学过程融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我认为,要让学生拥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并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而有效的词语教学对整篇课文的教学来说,能起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那么,如何...  相似文献   

10.
理解词议的方法山东栾信锁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理解的重点是词和句,理解课文是学生通过对重点词,重点句子的理解实现的。分段讲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词义,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下面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三、阅读教学中的解词和朗读 1.解词和造句。 字义的讲解要按照“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进行,避免空洞的以词解词。对一些含义较深的词语和修辞方式更要联系句子,联系课文来讲解。  相似文献   

12.
"随文识字"倡导"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生字放至词中,将词放至句中,在课文的语境下认知、理解和运用生字。基于儿童立场,借助小调查、小游戏、小研究和小伙伴,让"随文识字"有准度、温度、深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南京师范附小语文教师斯霞在教低年级儿童识字时,长期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方法,即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通过一篇篇具体的课文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她归纳了几种不同的字词出现的方式:按照课文内容顺次出现生字词;结合讲读时提出生字词;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后再出现生字词。这就是说,分散识字注重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地位,也充分考虑了学生是否便于学,是否学有兴趣。斯霞老师认为:“小学语文以语体文为主,采用边识字、边阅读,寓识字于阅读之中”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相似文献   

14.
随文识字主导提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即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这使得学生在识字时可以有语言环境支撑,不但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也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其主要表现四个方面:首先,课型的特点比较突出;其次,时刻学习,在生活中也要学字,从而丰富学生的词汇量;第三,识字要有深度,要渗透汉字的博大精深;最后,对词汇的理解水到渠成。每一个生字在课文中都存在相关的语言环境,而随文识字要求的就是将这些生字融入到语言环境中,使学生在习文的同时识字,从而轻松愉快地学习。  相似文献   

15.
关于英语教学怎样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介绍一些做法.一、以课文为中心,修枝强干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是讲授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应保证学生把这些语言材料学到手.我校教师教一年级课文时,鉴于短课文比较简单,对新出现的语言现象,如果不太难于理解,他们都先让学生读读、练练,体味以后再讲.二年级的课文比较复杂,讲解逐步增多,讲解时,他们注意两个方面:1坚持就词论词,词不离句;就句论句,句子不离课文.  相似文献   

16.
"随文识字"教学模式作为识字教学的一种流派,提倡的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教学理念,就是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即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结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教学,探讨随文识字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阅读文言文,首先要扫除实词理解方面的障碍。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古人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为什么“不离句”?这是因为词有概括义和具体义之分。概括义是从许多具体义中概括提炼出来的,词典中对词语的解释一般是概括义;而具体义是一个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显示出来的意义,我们常见的课文注释多用具体义。这是说的根据上下文解释常见的文言实词也就是要准确地理解词的具体义。  相似文献   

18.
对读法生成机理什么叫“对读法”,以课文某处的“此言”为轴心,与课文相关的“彼意”相对照,或以课文的“此言”为轴心,与相关的其他文本的“彼意”相对照,以期达到互识、互补与互证的目的,谓之“对读法”。此法生成依据是:——哲学依据。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文章的字词句段篇都是普遍联系的。解读文章基本方法之一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换言之,汉语是人治语言,而不是法治语言,十分讲究语言环境。对字词句段篇的解读,离不开对它们所处环境的考察。于是,把字词句段篇与它们所处的环境对照起来阅读,便有了哲学依据。——心…  相似文献   

19.
“随文识字”是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自始至终融合在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从文入手,给学生一定的语言环境,使生字不孤立出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识字。  相似文献   

20.
对随课文分散识字的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识字教学的流派 ,“随课文分散识字”形成于 2 0世纪 60年代初 ,它的最大特点是“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这种识字方法的优点是 :1.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汉字规律 ;2 .强调语言环境 ,有助于儿童语言和智力的发展 ;3.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