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注意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一文中谈到了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消极影响.那么,究竟怎样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呢?我们认为关键是培养和发展求异思维,即培养和发展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思维定势一旦形成 ,就会产生不良影响 《初等数学研究》中没有同解定理作依据而产生增解的情形 ,应多加分析 ,以避免思维定势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思维定势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不良影响,《初等数学研究》中没有同解定理作依据而产生增解的情形,应多加分析,以避免思维定势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让·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中的“适应”理论 ,探讨中学生物理学习中思维定势的形成和思维定势在中学生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希望对思维定势有更深刻的认识。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个方面。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 ,通过同化并不断巩固 ,形成思维定势 ;通过顺应 ,突破原有思维定势 ,形成新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是同化不断成功达到平衡而形成的图式。学生在面临新的问题和情景时 ,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同化 ,也就是利用自己的思维定势试图去解决问题。如果成功 ,则获得暂时的认识上的平衡。如果不成功 ,便导致认知上的冲突和不平衡 ,或说产生思维障碍。此时 ,或者改造原有的图式 ,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维定势 ;或者产生认知上的顺应 ,建构起新的图式 ,即建立起更高水平的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深入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和学习新的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思维与想象     
1.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为克服思维定势,在语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特别是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激励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对朱自清先生散《荷塘月色》中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的认识。通  相似文献   

6.
语言作为人类的思维工具,体现了每个民族独有的思维定势,谦敬语作为谦己敬人的礼貌用语,既体现了汉民族谦恭的文化特色,又体现了汉民族独有的等级思维、时空思维、圆形思维等定势.思维定势的三个特点——稳定性、示范性、广众性对文本《镜花缘》谦敬语的使用和选择有一定影响,对己用谦语、对他人用敬语成为长期的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7.
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和陆钦斯的量水问题对中学生的认知风格和思维定势作了调查,并探究了认知风格和思维定势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学女生的场独立性显著高于男生,认知风格的年级差异不显著;定势现象也存在性别差异,且有随年级增加的趋势;初中生定势效应的认知风格差异性不显著,高中生场依存性者定势现象显著多于场独立性者。  相似文献   

8.
思维定势是心理学定势理论中的一个术语.定势理论认为,定势是指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一种预先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们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或作出反应,并影响着问题解决时的趋向性.这种趋向性,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起到正效应;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带来负效应. 《大纲》中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鉴于思维定势具有两重性,所以应努力培养学生有利于正效  相似文献   

9.
更正     
本刊(下半月·数学)2021年第12期《教育的无悔选择》一文中,第70页左栏倒数第2行的论文名称《思维完整利弊辩论》应改为《思维定势利弊辨议》,特此更正。由此给各位读者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相似文献   

10.
敖红 《丹东师专学报》2003,25(3):114-114,113
分析了《普通物理》学习中常见的几种思维障碍即日常观念、思维定势、物理公式数学化所造成的思维障碍,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研究外语教学法及教学主体学生的心理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思维定势。所谓思维定势,就是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和具体的学习环境中所形成的各自态势。这种心理态势一经形成,就以强烈的趋向作用,规定并驱使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着特定的方向发展,并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学习习惯与倾向,这种客观存在的发展趋势,是外语教学中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思维定势形成的相关因素美国克雷奇等人在其《心理学纲要》中说:“知觉定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早先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邢洁 《天津教育》2012,(5):58-59
曾几何时,高中的作文教学在"应试"的阴影下举步维艰,学生"思维定势化、思考简单化"现象比较严重。"定势化"导致学生在确立观点的时候千篇一律,"简单化"导致学生在论述观点的时候缺乏逻辑性。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我们忽略了学生思维成长特性与写作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将"思维  相似文献   

13.
从心理学上说,人们往往喜欢根据自己经验形成的思维定势判断事物,这种思维定势造成了思维的厌足性。思维的厌足性,是指人的直觉经验常常使人在头脑中形成的两大惰性因子:一个是满足,再一个就是厌腻。它们抑制着人的思维触角的延伸。本文仅仅从语文教学方面来谈谈摆脱思维定势抑制的好处。首先,摆脱思维定势抑制,能帮助纠正一些误差。 1.备课中纠差。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求人可使报秦者”的注释为:“可叫他去回复秦国的。可,是表被动的助动词,与‘可以’的用法不相同。”“可使他去回复秦国”的“可”,与“可  相似文献   

14.
施怡 《文教资料》2009,(18):251-253
本文分析了定势思维在学习中的三种表现形式,即思维定势、权威定势和从众定势,以及这三种定势思维在语文学习中的弊端,提出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条件,来弱化语文学习中的定势思维,解放学生的思维束缚,激发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1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定势思维作为人们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在形成中学生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正确地认识思维定势的内涵及其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陈明钟 《考试周刊》2009,(42):86-86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定势有着广泛而重要的意义,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本文从打破思维定势,防止误入“歧途”;消除思维定势,学会“退中求进”;避免思维定势,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思维定势,培养良好习惯四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的思维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定势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它们的关系如图: 什么是定势与定势思维?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的倾向性。定势思维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中的定势包括定向、定法、定序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陈明钟 《考试周刊》2009,(45):72-72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定势有着广泛而重要的意义,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呢?第一、打破思维定势,防止误入“歧途”;第二,消除思维定势,学会“退中求进”;第三,避免思维定势,创设问题情境;第四,利用思维定势,培养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9.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思维定势亦如此。数学教学既要发挥思维定势正迁移的作用,又要培养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势的正迁移和怎样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呢?对此,谈点粗浅的做法与体会。一、培养思维定势,发挥正迁移作用思维定势的作用,表现在合适的条件下,能迅速地联想旧知识和技能,以解决面临的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究了物理学习中学生所出现的思维定势,从思维定势的正效应和负效应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思维定势对物理学习的正面影响和表现以及思维定势对物理学习的负面影响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