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明 《新闻前哨》2007,(4):42-43
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创新的基本要求。体育报道如何创新,做到“三贴近”,这是在新形势下搞好体育报道的一个新课题。在竞技项目报道中,除了大型的赛事报道外,一般媒体的日常体育报道,主要是围绕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足球、篮球及围棋等项目展开。这类项目的报道占据了我们报纸的大量版面。但是,湖北日报在群众体育报道上所下的功夫,则是省内其他媒体所不及的。2006年,  相似文献   

2.
这里说的是报道面的宽与窄。过去由于对新闻的指导性作了狭义的理解,认为只有报道生产、工作才有指导性,忽视生活、消费等其他方面的报道,路子越走越窄。现在,思想解放一些了,报道面应由窄变宽。怎样拓宽报道面呢?这是个难题,需要通过实  相似文献   

3.
邯郸晚报今年元旦创刊时,办报方针里就定了一条,要主动地干预生活。创刊几个月来,在批评报道、舆论监督方面连续搞了四个系列:一是对城市卫生建设的批评;二是对卫生系统医德医风的批评;三是春节前对一起制售病死猪肉事件的追踪报道四是对“中瑞”啤酒质量问题的批评报道,9天发了6个头条。这四个批评系列报道受到读者欢迎,收到了舆论监督的预期效果。 搞批评报道、舆论监督,首先有个认识问题。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井不排斥批评报道、舆论监督。严格地讲,或者从深一层次来说,对正面报道也不能  相似文献   

4.
李旸 《新闻战线》2012,(5):102-103
细节,是典型报道打动读者的关键,也是记者把握典型人物的突破口。只有采访深入,才能够抓住细节;只有细节真实,才能够排除潜在的疑问,赢得读者信任。典型报道是记者的调查核实,不是道听途说。典型报道,也称经验报道,是对某一具体部门或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所做的比较全面或系统的报道。典型是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张林 《传媒》2005,(6):40-40
在新闻报道中,事故报道也必不可少.当新闻记者特别是驻地记者见到或听到当地发生诸如火灾、交通、矿难事故时,有责任把它报道出去.报道事故的目的是为了相关部门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同时也是为了以正视听,防止以讹传讹.因此,记者在对事故的报道中,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要夸大、不要渲染,更不要道听途说,否则就会造成不良影响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会议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点,改进会议报道,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把会议报道做新 一是选择最有价值的事实进行报道。许多会议涉及多个议题,报道会议要拎出“新闻眼”,抓住最具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问题进行报道。一篇稿件通常只有一个主题,只有抓住主题,突出重点,才能抓出新闻甚至重大新闻。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单位,老总们经常要求记者采写出有份量的深度报道。那么,怎样才能采写出有份量的深度报道呢?根据本人的体会,答案是:只有“沉下去”,才能有“深度”,也才能“有份量”。只有直面群众,深入采访,才能写出真正有份量、有深度的报道来。那种蜻蜒点水式的采访。那种“泡会议、听报告、赶场子、拿材料”的采访,是难以写出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8.
戴维 《新闻窗》2007,(6):84-85
有人把深度报道比喻成新闻报道的“重武器”,它是传媒大力提升社会影响力、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一个重要报道形式。深度报道具有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和分析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搞经济报道的记者,尤其是在党报搞经济报道的记者,都抱怨经济报道难写。难在何处?不外乎一是采访难,转型时期的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波诡云谲,记者不易把握;二是采访出来的东西往往脱不了消息报产值利润,通讯写厂长经理,写增长写扭亏的窠臼。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好不容易发表出去,愿看的人也不多。经济报道该怎样写出新意,吸引更多的读者,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读者,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呢?笔者以为,把经济报道搞活,需要记者更新观念,在把握好时代中心要求,唱响主旋律的前提下,选择好切入点,抓住读者的阅读需求,写出既有时代特色可读性又强的新闻作品。具体说,应当做到选择题材要“鲜”,组织细节要“活”。遣  相似文献   

10.
某企业经济效益好,半年度时,一位记者说这是强化经营管理、落实生产责任制的结果;到“七一”节,一位记者说成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结果;省报一位记者来,又说是该厂重视科技兴厂的结果。对此,该企业职工一笑置之,说这些报道尽是胡说八道的假话。但是,这些不同角度的报道,如果单独看其中的任何一篇,都很难发现有什么不真实,因为这些报道中提供的具体事实都是确有其事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真事”成“假话”的报道呢? 大家知道,新闻报道必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新  相似文献   

11.
孝感日报今年把改进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作为新闻宣传上新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来抓,在突出重要会议报道、突出主要领导人活动报道、一手抓“减肥”,一手抓“美容”上取得了较明显效果。其主要作法是: 一、坚持重要会议突出报道,一般会议压缩报道,开业、庆典不作报道的思路,切实让重要会议重起来。在每年每届的党代、人大、政协会议和全市带战略意义的会议报道上,我们都是首先拿出报道方案、作出报道计划,组成以总编辑、值班总编辑为正副组长的报道专班,对会前、会中、会后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真正把会议的精神、决议宣传好宣传透。如今年6月,孝感市委召开“学习理论、振奋精神、加快发展”大会,会议提出了孝感第二次创业重大战略思想。对此,我们不仅组成专班,对会议期间的领导讲话,讨论发言等多方面进行报道,并进行了强化处理:在一版头条用通栏标题,并加提要题发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虚假报道有所抬头.应该说,无中生有的"纯"假新闻报道只是少数,而"虚"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虚假报道三种常见表现形式一是虚无型.  相似文献   

13.
会议报道是近年来令新闻单位头痛的一个问题,读者怕看一般的会议报道,报社怕用一般的会议报道,记者怕写一般的会议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人都想到要记者少参加会议,少写会议。于是许多有识之士建议记者“多下基层,少泡会议”,“多往农家跑,少在会堂转”...  相似文献   

14.
新闻批评是党和政府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借助新闻媒体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最受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莫过于批评报道。批评报道是针对各种不良行为、不良风气、违法违纪事件进行的暴光性报道。由于它揭露时弊、鞭笞丑恶,反映了百姓的心声和愿望,体现了舆论监督的力量,因而受到社会和观众的高度关注。在批评性报道中,评论由于直接代表着舆论的导向,体现出批  相似文献   

15.
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报道好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义不容辞。但是,有两种倾向是应当避免的:一种是工作性报道太多太滥,内容重复,写法老套,难以引人;另一种是既然工作性报道读者较少,那就干脆不报。前者不思改进,势必弱化报纸的影响力;后者舍本逐末,等于把党报降低到了某些街头小报的水平上。应当说,既要适度,又要改进,是党报做好工作性报道的正确选择。今年8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安徽省发展工业严把“生态大门”的消息,中央一位领导同志当天批示给予肯定,认为稿件导向性、新闻性很强,结合近期报道,要总结经验,寻找规律,不断前进。这一批示,高屋建瓴,给人启示:注重导向性,是党报政治使命的体现;讲究新闻性,是党报作为新闻纸存在的基础。只有把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党报才能起到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改进工作性报道是一个老话题,各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期《前沿关注》就此开展讨论,我们希望通过总结、交流,把大家实践中的感悟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成为党报业务建设方面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16.
会议报道上稿易,但出好稿难,以至于一些有识之士告诫年轻记者“多往基层跑,少在会堂转”。笔者作为一个政协机关报的记者,不“泡会”是不可能的,不写会议报道也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记者在搞好会议报道的同时,能跳出会议写新闻,从“茬子”里面逮“活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顾名思义是一个“会”。它是以会议为载体,达到履行职能的目的。除全委会  相似文献   

17.
财经新闻报道的国际化是我国财经新闻报道内容的拓展和报道方式的创新。本文就我国财经新闻报道国际化的动因、在报道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等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多从正面报道”——这是我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听得最多的一句话。的确,我们的事业,虽然碰到不少困难和挫折,总是在发展,在前进。多从正面报道,反映了我们事业的本质和主流,能激励人们不断进取,坚定对未来的信心。向新闻工作者提出“多从正面报道”的要求,其真理性是无可置疑的。但多年来,在按这一要求报道的实践中我感到有的同志,特别是负责“把关”的同志,对“多从正面报道”的“多”字,在理解上似乎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9.
“多从正面报道”——这是我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听得最多的一句话。的确,我们的事业,虽然碰到不少困难和挫折,总是在发展,在前进。多从正面报道,反映了我们事业的本质和主流,能激励人们不断进取,坚定对未来的信心。向新闻工作者提出“多从正面报道”的要求,其真理性是无可置疑的。但多年来,在按这一要求报道的实践中我感到有的同志、特别是负责“把关”的同志,对“多从正面报道”的“多”字,在理解上似乎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成就报道是地方党委政府稳定人心、鼓舞斗志的"稳心之作"和"鼓劲之作",它一直是新闻媒体的"常规武器"。而作为以服务市民为己任的晚报,如何在成就报道中既让政府满意,又让老百姓满意,做到既能"顶天"又能"立地",是晚报需要认真探索的题目。近年来,《河源晚报》每年都要组织一定数量的成就报道。作为一名基层记者,笔者就自己在参与成就报道采访中的体会,浅谈一下如何让成就报道既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