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比较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一直面临着诸多争论,集中于学科性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价值等方面,基于对若干争论问题的再审视来探讨比较教育的内在逻辑及其在新时代的新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些争论,基于事实分析和学理探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比较教育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门处于上升期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学科;借鉴教育经验和探索教育规律是比较教育学科发展不同阶段侧重点的差异,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和目的的;自学科创始之日起,比较教育研究者对研究方法的探索从未间断,形成了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体系;全球化不仅不会使比较教育失去学科价值,更为其大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与美国《比较教育评论》两刊的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试图归纳出二者的共性和不同之处,从宏观上把握世界比较教育的发展趋势。在纵现世界和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认识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现有的优势和弱点,明确今后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比较教育研究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研究方法。本文介绍了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背景,回顾了发展历程中的三个阶段:借鉴方法时期、因素分析方法时期、科学方法时期,对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的法学教育发展很快,但由于起步晚,至今在很多方面仍有不足。为便于借鉴美国法学教育之长,特从教育管理、教育目标、教育层次、教育方法、师资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法学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开始的时间历来说法不一。王国维主编的《教育世界》标志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开始,王国维是我国比较教育的奠基入。比较教育研究在我国迄今一百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比较教育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蓬勃发展。在此期间,我国比较教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我国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刚刚起步,比较教育研究处于对外国教育的描述和介绍阶段;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比较教育研究已经进入了国别研究和专题研究阶段;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时我国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比较教育研究也更为广泛和深入。通过对各个时期学科建设情况的回顾和对所发表著作、论文以及承担的课题情况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30年中国比较教育的发展脉络,从而认识并了解中国比较教育对中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教育国际化与比较教育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教育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在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趋势。教育国际化对比较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扩大、研究目的的扩展、国际主义精神的发展和具体化,以及比较教育研究本身的国际化现象。教育国际化对世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对有些国家的教育发展,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存在着不利的影响。我们在顺应这一发展潮流的同时,也要特别注意趋利而避害。比较教育研究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比较教育这一研究领域进行了简要的综合性评价,介绍了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这一全球组织的性质和任务.作为一些国家级比较教育学会与区域性比较教育学会的大伞,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成立于1970年.目前,加入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的国家级、次国家级、区域性以及以语言为基础的比较教育学会的总量已经发展到32个.本文概述了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的历史与运作模式,以及比较教育在性质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比较教育是否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历来是比较教育领域中备受争议的话题之一,同时也是造成比较教育身份危机的原因之一。本研究采用实证方法对1998-2004年《比较教育研究》杂志所刊载的论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形成客观、直观的印象,并对比较教育方法论的争论做出理解。  相似文献   

10.
西方比较教育研究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转变,教育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合力”汇入比较教育研究,引起了比较教育研究领域中深刻且全方位的变化,也为比较教育研究在方法以及观点上的改变提供了新的思维。对此,我们应该在考察国外比较教育研究现状的同时,积极地反思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与教育发展密切相关,而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变则与比较教育发展相一致。因此,积极吸收国际教育改革成果,转变那种单一移植和单纯介绍外国教育的传统比较教育学科概念,创建以理性借鉴为主导的比较教育研究分析框架,从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上来把握当代教育改革,是比较教育学科走出发展危机的关键,也是中国现代教育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词源学、哲学、学科和方法等维度去认识"比较",认为教育的比较研究是依据一定的参照点或框架,遵循基本法则,展开对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育事物进行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是具有确证身份的比较教育研究者在遵照教育的比较研究的共性下,对民族国家边界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国家的教育进行跨国性、跨文化性、跨学科性的学科逻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比较教育学是因为研究他国教育经验,推动本国教育发展而出现在教育学科这个庞大的学科族群之中的,它以国际教育发展为核心的知识领域形成其独特的学科地位。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比较教育研究朝着学校教育微观层面的不断拓展,比较教育学的知识领域与教育学其他学科的研究领域相交叉,比较教育学的学科身份和存在理由受到质疑,比较教育学面临新的挑战。从当前来看,比较教育学要获得真正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明确特定的知识领域,进一步构筑学术共同体,进一步开展方法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部分大学学报所刊比较教育类论文的数量、内容及作者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究比较教育学科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得出以下结论:比较教育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比较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与我国社会发展、教育重心的转移息息相关,并为我国教育决策发挥积极作用;我国比较教育研究力量呈现"东强西弱"的态势,尽快壮大西部偏远贫困地区的比较教育研究力量,已成为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事业和谐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库森是法国的比较教育学家。库森认为教育比较的目的在于“借鉴改进”,他研究外国教育体制的唯一目的就是通过外国经验来解决法国的社会问题。库森重视教育比较的“实证调查”方法,他在研究过程中非常强调考察成功的实践经验,总结教育比较的“因素考察”内容。库森对比较教育科学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出了进行研究比较时组织材料所遵循的程序;二是总结了国与国之间的教育比较内容;三是试图给出一种理想化的对比标准。库森比较教育思想的局限性体现在教育比较的“理想”化标准,不够现实。  相似文献   

16.
论比较教育实证分析研究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证分析研究范式曾经是比较教育学科中重要的研究范式之一,它以科学哲学作为理论基石,把教育过程归结为自然过程,相信教育现象背后必然存在着因果关系,并认为主体可以通过一定的工具操作而获得对客体的认识.从学科先驱朱利安,到安德森、诺亚和埃克斯坦等著名比较教育学家都希望通过实证分析范式建立一种可反复检验的科学理论.但实证分析范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从研究对象、研究主体、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无边界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梳理比较教育研究边界问题的研究,指出了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无边界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空间、研究时间、研究主体等的无边界性;文章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应该有边界,教育体系、民族国家、教育问题的"当代性"等是比较教育研究的边界;本文讨论了在边界内应注意摒弃意识形态、主客两分法的角色意识,倡导学术民主,注重知识谱系、学科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理论的中国原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倡导"教育理论的中国原创"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学术自觉,这对当前的比较教育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或挑战.本文分析了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理论的中国原创之间的关系,认为比较教育研究是中国原创教育理论形成的重要基础,以形成中国原创教育理论为目标的比较教育研究应该成为异域教育理论的阐释者与批判者.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比较教育的使命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中国比较教育主要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在理论建设上还较薄弱,在新世纪里仍然要以研究国际教育发展规律,借鉴外国教育的优秀经验以促进我国教育发展为已任;着力于本地化理论的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20.
比较教育中的教育政策借鉴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学习借鉴外国教育政策和实践一直是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主题。本文研究了教育政策借鉴的方法和案例,提出了教育政策借鉴过程中的四步模型,即外国教育吸引力,及与之而来的教育决策、实施和内化/本土化。这一模型仍需不同国家的实践来检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