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友  盛亚 《科学学研究》2018,36(4):754-768
近年来,中国复杂产品系统(CoPS)快速发展的同时风险事故频发,亟待理论界关注。为打开CoPS创新风险生成的黑箱,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网络演化视角,构建了利益相关者网络、机会主义行为和CoPS创新风险的分析框架,对三代AP1000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SM核电站2号机组2002-2016年的创新过程进行了嵌入性纵向单案例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的CoPS创新阶段利益相关者网络的结构是不同的,系统集成商和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对称程度也是不同的;系统集成商和利益相关者追求权利对称状态是利益相关者网络在不同CoPS创新阶段上演化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当利益相关者权利不对称时,有可能通过实施机会主义行为达到权利对称的目的,而机会主义行为容易诱发CoPS创新风险。  相似文献   

2.
盛亚  蒋旭弘 《科研管理》2020,41(8):160-170
企业作为社会创新三大主体(政府、社会、企业)之一,日益受到关注。但企业社会创新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关系却被研究者忽略,也造成了实际工作的举步维艰。本文首先阐明了基于权利关系的利益相关者网络概念,进而构建了利益相关者网络视角的企业社会创新过程理论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密度、节点度和中心度的计算方法,对浙江九仓再生资源开发公司的垃圾回收社会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详细的案例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企业社会创新过程中,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权利诉求,由此形成的权利关系决定的网络密度、节点度、中心性也因不同阶段而演化,其中高管、政府和社区是主要利益相关者,股东、员工、客户、合作者、供应商也是不可或缺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在社会创新过程的四个阶段中因不同的权利关系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取多案例研究思路并结合扎根理论编码方法,理论抽样并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样本,探索构建了基于创新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创新政策对创新投入激励机理的框架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供给政策通过影响股东、竞争者、高管、员工与合作者的“利益-权力”需求进而影响其创新投入行为;环境政策而通过影响股东、竞争者的“利益-权力”需求进而影响其创新投入行为;需求政策通过影响股东、竞争者、合作者的“利益-权力”需求进而影响其创新投入行为.本研究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创新政策激励机理研究领域,具有在研究视角、样本选择、研究方法以及已有研究成果整合等方面的创新意义.最后,对研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企业中众多利益相关者不是同质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绝对不可或缺的是核心利益相关者;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基本构成是核心股东、管理者、员工三类利益相关者。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结构特征是核心股东、管理者和员工是企业的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三者共同拥有企业控制权并分享企业剩余。在利益分配方式上,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可以有效防止寄生关系和偏利共生关系,形成具有互惠共生性质的利益相关关系。由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内在联系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共生,因此引入共生度和共生系数对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进行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5.
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钰敏  魏晓平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168-170,194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不断发展为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由于项目组织的特殊性,对其利益相关者实施有效的管理就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不能完全套用企业等长期组织的相关理论。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揭示出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是对项目管理目标战略性转变的主动适应;此外,在剖析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项目利益相关者管理战略,即战略性伙伴管理,对这一战略实施中的管理要点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企业管理中的非道德行为是多元利益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非道德行为的评判,既有普遍的共性,又有不同群体、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性,但最终标准则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此提供了基本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资金的不足严重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而政府、学校、家庭、企业等不同主体与此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只有兼顾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诉求,才能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梦想。  相似文献   

8.
盛亚  单航英 《科研管理》2008,29(6):30-35
摘要: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如何在增加投入的同时提高技术创新绩效,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学界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利益相关者在技术创新中权力和利益的得分,将其分为高度平衡型利益相关者、中间型利益相关者和低度平衡型利益相关者,并用高度平衡型利益相关者进行实证分析,全面剖析了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和利益大小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龚珏 《科技广场》2012,(11):245-249
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忽视了部分利益相关者的绩效评价偏好.本文分析了企业利益相关者对绩效评价指标的偏好,并在此基础上具体选择了可采用的绩效评价指标,构建了一套简单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于飞  苏彩云  陆文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5):252-258
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构建信号理论视角下的绿色创新和利益相关者支持的分析模型,选取2014—2018年深交所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创新正向影响股东支持;绿色创新对顾客支持的影响在企业性质上存在方向性的差异,顾客支持在国有企业中存在正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存在负向影响;员工支持度与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同方向变动;绿色创新水平高的企业越容易获得政府支持。企业需要了解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支持意向,以达到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技术创新的利益相关者产权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无论是从产权的概念和属性,还是从产权的分类都表明了利益相关者具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产权,其产权属性表现为权力和利益。虽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在技术创新产权属性上存在着强弱之分,但均衡处理好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和利益,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在相关文献回顾基础上,指出熊彼特理论在解释创新来源问题时存在的不足,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起来,从利益相关者价值创造视角,指出只有当企业家的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能调和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有冲突的价值并能更充分地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和兴趣时,创新机会才能成功,并提出了关于创新来源和机会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传统的企业理论必将受到强烈的挑战,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则有了用武之地。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何谓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为何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如何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行了探讨。其意义在于,试图从理论上建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理论框架和丰富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内容,以及从实践上促使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社会责任管理,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和谐视角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集体缺失已经带来了和谐社会语境下严重后果,需要把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机制,和谐社会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企业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承担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通过对山东省2200家企业的调查实证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将企业社会责任指标归为三个因子,三个因子分别命名为优势利益相关者、制约利益相关者、公共利益相关者,对三类利益相关者进行方差分析,根据这三个因子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等级模型和决策模型,提出和谐社会语境下履行全面利益相关者责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与经理人绩效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绩效综合评价体系,使得经理人绩效评价真正符合了企业本身的性质特点和战略要求,在此基础上采用未确知测度建立未确知评价体系,对经理人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应用此模型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6.
张峰 《内江科技》2005,(3):18-18
我国学者对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理论的研究目前皆以理论介绍为主,而对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追求的经济利益及其实现方式讨论较少。本文正是以此为研究重点,试图以利润表为基础,展示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的经济利益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省(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所涉及的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角色、责任、重要性和影响度进行定性分析及部类划分,分析当前基地建设中出现多头培育缺乏有效管理而导致创新水平不高现象,揭示成因并提出建立代表作为主的评价制度、形成利益导向的共同治理机制及营造创新文化氛围等措施提升基地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8.
苏艳霞 《科协论坛》2007,(11):158-159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和运用对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观点提出了挑战,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分析了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公司治理理念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提出了共同治理机制是提高我国公司治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战略性环境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影响当今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企业环境管理模式存在着许多缺陷 ,容易使企业在环境问题上陷入被动局面。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战略性环境管理将利益相关者在环境问题上的要求系统地整合到企业共享的价值观、企业战略、运营结构、生产技能、运营系统和处事方式等要素中 ,使企业前摄性地开展环境管理工作 ,并获得竞争优势。这一管理模式对入世后我国企业如何开展环境管理和打破“绿色壁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软科学》2015,(12):18-21
对2012、2013年我国化工类159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提出较强或较紧迫的环境利益要求,企业会表现出较高的环境响应水平。产品国际化程度越高,企业环境响应水平越高;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环境违规的查处力度与企业环境响应水平显著正向相关;但社保基金是重要股东对企业环境响应水平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