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慧 《职教论坛》2003,(8):37-37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公转”一节属地球概论范畴,是高中地理中的难点之一。由于高一学生刚刚接触立体几何,空间想象等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涉及球体的有关知识和内容,很多同学更是难以理解。为此,本人对该部分内容,进行了反复思考和研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演示法与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作图、练习等方法交替使用,相互补充,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一、演示与创设问题情境相结合,层层深入,以境诱思关于地球自转部分,可先放映一段有关“地球自转、公转”的光盘,给学生初步的感性认识。但看完之后…  相似文献   

2.
吴静 《地理教育》2002,(4):16-1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及它们所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2.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教学难点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 地球     
有关地球的基础知识,列为初级中学地理课的开首章节,承接了小学自然常识课和地理课中已经学过的知识,如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上昼夜的形成和更替,四季变化及其成因,地球上的五带,地球与太阳的关系等,并在学生已有地球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和扩充,  相似文献   

4.
李淑春 《地理教育》2003,(4):26-26,29
●教学过程 师:(引入课题) (展示一组万州的春、夏、秋、冬图景,说明气温是变化的.) 师:一天当中气温是怎样变化的?一年当中气温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请你们根据自己对万州区气温变化的直接感受和亲身体验认真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相似文献   

5.
6.
<正>一、教学目标1.复习运用地球仪,说明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2.复习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3.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五带的划分界限及其范围。4.复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及产生的地理现象。5.复习在地图上量算距离、辨别方向,识别图例。6.复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识别不同的山体部位。  相似文献   

7.
“地球运动”部分一直是初、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之一。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关于地球运动有这样一条标准“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活动建议又指出“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模型。深入领会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常常采用地球运动的“假设”情形,形象演示地球运动,激发学生想象思维。但据笔所知,在一些老师的教学及一些教辅书中。关于地球运动的某些“假设”存在误区,致使误导学生思维。在此仅举如下一例与大家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9.
袁俊科 《地理教育》2013,(Z2):29-30
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的第二节,是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内容的延伸,从动态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课程标准对本节教材内容的要求有"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和"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这两条。第一条标准重在"演示",意在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和动手实践,通过演示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第二  相似文献   

10.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一次地球的公转教学实践中,教师在A班和B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也有区别。A班采用整体教学法,教学效果一般;B班采用分层次教学法,教学气氛活跃,形成了良性的教学场。  相似文献   

11.
1.基本目标: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能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12.
13.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环境中许多地理现象及其形成都与地球的运动密切相关,而这些地理现象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并进而影响到人类活动。因此,初高中地理都将地球运动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并提出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节《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中的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是了解、认识、研究地球的基础,也是学习与地球有关联的知识的基础。因此,这部分知识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难点.也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别常见天气符号,读懂卫星云图,初步学会预报天气;了解天气、气候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学会安排不同天气下的户外活动。  相似文献   

16.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诗歌,散文;有现代文.文言文;有中国作品,外国作品。学习本单元,要求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正确对待自己.从容面对未来,准确把握人生。  相似文献   

17.
戚勰 《地理教育》2003,(5):23-2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知道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和平均海拔; (2)了解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以及我国山脉纵横交错的特点,知道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和概况.  相似文献   

18.
《新高考》2009,(10):15-15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永堂 《新高考》2004,(9):62-64
地球的运动是地球表面大多数地理事物时空变化的根源,特别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的时空变化.以及与自然条件紧密相关联的人类活动所出现的季节变化,是地理学科的“支柱”之一。因而.本专题知识成为历年高考的“热点”之一,所以要引起特别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江红珠 《考试周刊》2010,(9):171-172
本文通过对“地球运动”的教学,探索有效教学的合理方法,力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