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作物何时缺水,何时需要灌溉,作物自身会发出呼救信号“SOS”,利用一种专门仪器即可收听到植物发出的这种呼救信号.当遇干旱,作物不能从土壤中吸取水份时,即开始从茎根、杆细胞中吸取以保存生命.这时,植物会发出一种超声波噪音,这种超声波噪音可用特制微声器收听到,并转换成可传人人耳的特殊声音.  相似文献   

2.
旱灾和水灾都是所谓天灾中封人民严重威胁的灾害。乾旱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土壤乾旱,一方面是空气乾旱。所谓土壤乾旱,就是由於土壤中缺乏水份,不能保证使植物得到足够的水份,以供给植物在蒸发上的需要及维持植物所有生活过程正常机能上的需要。所谓空气乾旱,就是虽然土壤中有水份,但由於空气过度乾燥,或者由於空气的高温,而不能保证使植物完成正常的生活过程。因此空气乾旱又可分为乾枯现象和热枯现象。因空气过度乾燥为害  相似文献   

3.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使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或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相似文献   

4.
浇地的方法     
灌溉对于农作物的增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想把地浇好,必須講究灌溉技术,实行合理灌溉。实行合理灌溉,首先应当按照农作物在各个时期的生长的要求,把所需要的水量及时而准确地送到农田中。浇地工作还应当与各种农業技术措施(耕作、施肥等),密切地結合起来,使其效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制定和执行正确的灌溉制度是很重要的。如果不这样做,而是大水漫灌,一下子放的水太多太深,破坏了土壤的結构,土壤里的水多了,空气就少了,作物就长不好;大量的水渗漏到地底下,会使地下水升高,地下水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区农业用水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静洁  吴凯 《资源科学》2009,31(9):1493-1497
农业用水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经济与农业状况、水资源环境与管理水平等.本文回顾了1950年以来华北地区农业用水情况.以1980年和2000年为时间节点,可划分3个阶段:①地表水为主、粗放灌溉阶段.农业用水量持续上升,农业供水主要依赖地表水;②地下开采持续增长阶段.农业用水量和比重均下降,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加;③节水灌溉深入发展阶段,用水矛盾加剧,节水灌溉农业深化.分析华北地区农业供水情况表明:未来农业供水将进一步紧缩.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下政策建议:调整作物结构;发展综合农业节水措施;山东、河南应积极开发浅层地下水资源;污水资源化,利用地下微成水,增加灌溉水源;在城郊和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大力发展喷灌、微灌技术.  相似文献   

6.
浅析塔里木垦区土壤盐渍化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垦区处于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下游之间的河漫滩冲积平原上,本区的地表水、地下水因其水量小、矿化度高、水质差,埋藏较深,而均不能用于农田灌溉,具有土壤盐渍化的内在因素。目前垦区引用塔里木河水为灌溉用水,开发不当将会导致土壤次生盐化。根据垦区的实际情况,对可能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防范土壤盐渍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中国农业生产安全的主要瓶颈,提高用水效率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测度不同轮作模式、灌溉方式下的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对于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选择节水模式、完善灌溉用水政策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西南地区797份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构建DEA-Tobit模型,测度和分析农户灌溉用水效率,探讨不同水旱轮作模式、灌溉方式对水稻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并对变量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解决。结果表明:总体上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平均为0.1378,规模效率平均为0.5498,纯技术效率平均为0.2745,水资源利用改进空间较大;轮作作物经济收益大致与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呈显著性负相关,轮作方式节水效果与灌溉用水效率呈显著性正相关;水资源禀赋程度将水旱轮作模式对水稻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系数提高了0.10%,将灌溉方式的影响系数拉低了2.04%。提出因地制宜合理引导和安排"水旱轮作-灌溉方式"组合模式;平原地区强调规模化种植和区域性灌溉,山区注重集约化、精细化灌溉;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合理安排灌溉用水行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的缺水现状,非充分灌溉能有意识地适度地减少作物生长期的灌溉供水量,使作物遭受一定的水分亏缺,而同时又不至于导致明显减产,从而较大幅度的提高用水效率,使有限的水资源获得最大的农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微灌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用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泉灌和地下渗灌。它是根据植物的需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植物生长中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送到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相对于地面灌和喷灌而言,微灌属局部灌溉、精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程度最高,约比地面灌节水50%~60%,增产20%~30%,比喷灌省水15%~20%。但微灌的工程投资也高,在国外被称之为昂贵的灌水技术。为了支撑高投入,微灌一般只用于水果、蔬菜、花卉等产值高、收益高的经济作物。目前全世界微灌面积约20万hm2,…  相似文献   

10.
根据行业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对观测区地下水分别按生活饮用水、锅炉用水、灌溉用水水质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郭玲霞  张勃  封建民  董莉丽 《资源科学》2014,36(10):2194-2202
通过对甘肃省黑河流域中游下段的高台县60个村578户农业户进行参与式调查,采用决策树分类和空间分析方法,探索干旱区农户作物选择的影响机制,模拟不同水资源供应情景下的作物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影响作物选择的首要因素是作物所需的灌溉次数,其次是预期收入、预期成本以及灌区;2作物种植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水资源相对充足的灌区种植结构单一,以收益较高的制种玉米为主,山区及灌溉用水不足的灌区,以低耗水作物和套种模式为主;沿黑河干流向下游套种比例逐渐增多,高耗水作物逐渐减小;3情景模拟结果显示,若水资源供给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比例将会下降,中、低耗水的作物种植比例将会增加;大田种植减少,套种模式增加。  相似文献   

12.
孔雀河流域天然植物多样性与地下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瑞花  李霞  尹业彪  董新光 《资源科学》2009,31(9):1553-1560
根据孔雀河畔59块样地的调查数据.应用重要值计算了天然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并分析了流域天然植物多样性与地下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孔雀河上游至下游,土壤pH值增加,在土壤pH<8.56时,植物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增加,植物种类、数目及平均盖度增加,长势良好,反之则降低;②随离河距离增加,地下水埋深和土壤盐分含量增加,离河50m处,植物多样性指数较大,离河300m处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离河650m处由于有人工灌溉,多样性指数又较大;③地下水埋深、土壤盐分、土壤pH值是影响孔雀河畔植物多样性变化的主导因素,地下水埋深<3.6m、土壤pH值<8.56是适合天然植物生长的双重临界指标,低地下冰埋深、高土壤pH值和重度盐渍化是植物多样性低的诱因,对下游河道进行间歇性输水和对周边有天然植物分布的农田适时大水漫灌,将有利于河畔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三水”即地下水、土壤水和地表水。平原区的水循环属降水—蒸散发水均衡型。降水到达地表后经包气带土壤调蓄按照一定的规律转化成地下水、土壤水和地表水三种水源。雨止后,由于太阳热能的作用,形成蒸散发使土壤水减少;由于土壤毛管和作物根系作用,使地下水补充给土壤,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由于平原区比降小、埋深浅和土壤的下渗能力大的特点,在“三水”转化模型中增加若干控制条件,可提高“三水”转化模型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4.
东大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长军 《资源科学》2004,26(2):80-87
南阳市东大岗地区山区面积占23%、岗地55%、平原22%,地下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人均拥有地下水可采资源101.3m3,山区、岗区缺水严重,出现了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质变差等环境地质问题。随着南阳市东大岗地区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地下水开采量急剧增加,超采地下水严重,已出现了很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遏制过量开采地下水,达到可持续开发利用地下水并保护环境的目的,该文在分析现状地下水资源及开采量基础,对每个水文地质单元中的浅层、深层地下水总量进行了开采潜力分析并做出了总体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然后按照满足人畜用水、农田灌溉用水、工业用水的先后顺序,又做了专门性的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对浅层地下水按照其总量可规划为4 个区4 个点,按人畜用水可规划为5 个区,按农业灌溉可规划为5 个区4 个点;对深层地下水按照其总量可规划为5 个区,除人畜用水外,深层地下水不得随意动用。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较为丰富,应采用可持续性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对山区、岗区缺水严重处,应采取回灌措施补给地下水。  相似文献   

15.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因为节水与否和高效与否,都是相对的概念,所以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发展,其效率也是不断提高的。主要针对我国现行的一些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Q我想知道有没有可以用盐水灌溉的作物?(浙江尤华善) A如果用盐水灌溉,大多数植物都会死亡,但也有一些植物能够茁壮生长,其中就包括在东南部沿海沼泽地大量生长、可称为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用水量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其中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的90%以上.由于灌溉方式落后,输水渠道大多为土渠,加上工程老化失修与配套不全,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与利用效率很低.因此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是发展节水农业,实施节水灌溉,大力开发与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按作物最佳需水要求进行灌溉,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水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是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农业灌溉中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利用,然而随着人们对地下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地下水的总量也在不断的减少,这样就需要我们对地下水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测,从而更好的为人们的生活用水提供相应的指导。主要介绍了我国地下水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也提出了一些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位作物产量总耗水量(从水源算起直到田间)多少来衡量。因为节水与否和高效与否,都是相对的概念,所以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不断发展,其效率也是不断提高的。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现行的一些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杨霞 《科技风》2014,(2):255
西藏气候多样性的变化导致农作物的生长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如西藏各地区降水量和温度各不相同。按照气候产能的划分可分为暖湿型、冷湿型以及冷干型。暖湿型土壤中的水分较多,在较厚土层中仍能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冷湿型适用于胡麻等作物的生长环境,易于抗旱抗寒;对与冷干型适合青稞小麦等作物的生长。笔者将从西藏的降水量和温度变化两个气候因素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