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仙台》一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笔下的人物,体会作者对“人物”的情感。下面就怎样落实这一重点谈谈浅见。 一、体会写法,展现人物的活脱现象 教学第二意义段时,教师先提示:这一段里从正面(“我”的所见所闻)和侧面(留级生讲“掌故”)两个角度来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请学生找到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接着,教师设问:藤野先生到底啥模  相似文献   

2.
“机械能、动量”是力学部分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也是高考中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重点内容.高考《考试大纲》中“动量、机械能”的八个知识点中,就有七个知识点属于Ⅱ类要求,考生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1.高考要求:解析几何包括直线、圆锥曲线、参数方程与极坐标三部分。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了“直线”部分有11个知识点,“圆锥曲线”部分有20个知识点,“参数方程与极坐标”部分有6个知识点,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考试要求。“直线”要求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公式、形式、定理,并运用它们进行判断、论证、解决问题(重点是基本概念题和求在不同条件下的直线方程);  相似文献   

4.
教学《你们想错了》一课时,一位教师板书课题后用醒目的红粉笔在“错”字下面画了一道横线问:“这句话是方志敏同志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小段,并板书了重点词语。接着教师又在“错”字下面画了第二道横线,问:“为什么说敌人想‘错’了呢?”随着教师的指点,同学们默读第二小节并回答问题。黑板上出现了描写敌人第一次搜身的两个动词和两组表示结果的关联诃语。最后教师又在“错”字下面画了第三道横浅,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边划边议描写敌人第二次搜身的动词和方志敏同志痛斥敌人的言语、神态,  相似文献   

5.
一、对试题的评价1997年高考物理试题坚持了“有利于高校选拔”和“有利于中学物理教学”的命题原则,继承了“出活题、考能力”的优点,在试卷结构调整、多层次能力考核、题型考查功能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开拓,是一份较好的试题。1.试题的覆盖面广,重点突出试题基本上符合《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物理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的要求,试题的覆盖广,重点突出。力学占32%,热学占13%,电磁学占35%,光学占14‘7%,原子物理占5.3%。《考试说明》中所规定的20个知识单元全部涉及,除实验外的86个知识点考了60个,占69.8%,…  相似文献   

6.
“民族五声调式”是音乐高考强化训练《乐理卷》“调式调性”章节中的一个重点,是学习六声、七声调式的基础。就“民族五声调式”这一知识点,教学实践中,我曾做过两种尝试,第一种是用传统乐理课的教学方法来上,第二种是用赏析课的教法来上。从主观出发都是认真对待的,但收到的却是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从2007年物理《考试大纲》可看出,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和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均为Ⅱ级要求,即为较高要求.这两个知识点通常又综合在一起形成  相似文献   

8.
姜启时 《物理教师》2005,26(9):65-66,68
“机械能、动量”是力学部分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也是高考中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重点内容,高考《考试大纲》中“动量、机械能”的八个知识点中,就有七个知识点是属于Ⅱ类要求,考生必须高度重视,现以2005年物理高考卷中涉及到的相关题目进行归类分析,探究解题技巧,明确复习方向。  相似文献   

9.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从2007年物理《考试大纲》可看出,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和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均为Ⅱ级要求,即为较高要求.这两个知识点通常又综合在一起形成复合场来考查,更增加了考题的难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刘润萍 《云南教育》2001,(20):39-40
高中毕业班物理课需要复习的内容多、跨度大、时间紧,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这是教师极为关心的问题。如果在教学中采用立体复习模式依照知识的内在联系,将知识点串成线、线汇成面、面构成网络的立体模式,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抓好知识点的复习深入研究“两纲”《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抓准高考内容和能力要求,指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定义、数量大小、计量单位及测量方法,知道每个物理规律的推导过程、适用条件和实际应用。在“两纲”的指导下,复习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热点。对重点知识重点复习…  相似文献   

11.
郑媛媛  孙治学 《现代语文》2007,(10):114-115
一篇《琵琶行》便可以让诗人名垂千古,在中国古典诗歌描写音乐的佳作中,《琵琶行》与《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堪称“三足鼎立”;《琵琶行》有三次关于音乐的描写,我们称之为“三弹琵琶”,第二次音乐描写是此诗的重要内容,也是三弹琵琶中最精彩的一次;《琵琶行》之所以卓绝千古,是因为诗中有“三绝”,其中最令人感动的应是第三绝,诗人以一颗伟大的爱心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12.
沈志媚 《江西教育》2004,(15):68-69
这一节课,我要和孩子们一起重点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救车夫”。“救车夫”这一故事篇幅长,含义深刻的句子多.文中描写鲁迅先生言行的句子是教学的重点,而描写环境的句子和描写车夫的句子同样值得孩子们好好品味。于是.在上课前,我决定以“无招胜有招”.让孩子们自己确定研读的句子进行感悟。但为了保证阅读泛而不散.我又在小黑板上抄好了三个句子,以便课堂上重点读悟。三个句子中两句是正面描写鲁迅先生言行的。另一句则是侧面描写车夫接受“爸爸”询问时的一番言行。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第二次考试》是农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渎课文。这学期的讲读训练,要求在前三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培养记叙能力。第二单元作为重点单元,以记人叙事为主,记叙中又运用了议论、描写、抒情的方法。因此,这也应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还应结合单元后面知识短文《谈谈散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提高他们阅读和欣赏的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首先要从这个全局考虑。其次,要考虑这篇课文的实际。(1)《第二次考试》一文中,尽管陈伊玲和苏林教授都是文章的主要人物,但中心人物是苏林教授。让学生明确中心人物与中心思想的关系,这对指导学生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来确定中心人物,确定文章的主线是很重要的。(2)这篇课文主要运用了描写的方法。文章对陈伊玲的描写,有些是直接描写,有些是通过苏林教授(也有其他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而间接描写的。对陈伊玲作间接描写,既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又是刻画中心人物苏林教授的需要。让学生明确这种间接描写的作用和方法,可使学生写作记叙文时,除注意运用直接描写外,还能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中心思想。关于散文知识的教学,可以通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的比较教学去完成。鉴于此,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可以确定为: (一)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根据中心思想确定中心人物和文章主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大纲》对于物理学科考试内容作了调整。即从原来的126个知识点改变为131个知识点,有些知识点作了位置调整,但这不影响复习备考。真正要注意的是知识点的增、删:1.力学部分:删去了“简谐振动中机械能守恒”和“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这两个知识点。这两点本来就不是重点,也难以在这两点中命题,所以,删去这两点对于命题和备考不会有太大的影响。2.热学部分:新增加“气体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这一知识点。这一变化值得注意,因为有关气体方面的考题历来出现率较高。在不学气体定律的情况下谈“气体体积、温…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考试》里苏林教授这个人物,人教社编的《教师教学用书》、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学习辞典》(初中语文)皆这样分析:“陈伊玲是作品的主要人物,写苏林教授在于写陈伊玲。”根据这个说法.苏林教授似乎是个次要人物,许多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也如此分析。那么,苏林教授当真是作品的次要人物吗?  相似文献   

16.
二次根式概念包含两个知识点: 1 式子a~(1/2)当a≥0时,叫做二次根式; 2 当a≥0时,a~(1/2)≥0,即a~(1/2)是一个非负数。 对于第二个知识点,课本没有配备这相应的习题,人们在教学中通常不够重视,然而这又是考试命题的一个热点。为突出这个知识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努力:  相似文献   

17.
教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我见河北李德元这幅画是俄国画家列宾的作品,课文又把每一个纤夫的形象和内心描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可称之图文并茂。我教学的重点放在一词多义分析上。1.“没精打采”一词出现两次。“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个高个子,还保留着农民的打扮...  相似文献   

18.
<正>《牧场之国》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写景类散文,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点、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一是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理解“真正的荷兰”这句话的含义;二是聚焦单元语文要素,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学习难点为“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9.
第五组本组教材包括三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则读写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其中,讲读课文《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教学的重点是分清哪些描写的是事物的静态,哪些描写的是事物的动态,分别是怎样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学时可凭借思考·练习一至三抓住重点句、段,理解内容,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讲读课文《草原》,讲作者初到草原,侧重描写草原景物的静态;讲快到公社和主客会面,侧重描写草原上景物和人物的动态。本课教学,一要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了解静态和动态描写,体会这样写…  相似文献   

20.
《一面》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在教学中如果巧用数字来分析课文内容,不但能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而且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面》的内容可用数字概括为:一面,两本书,三次肖像描写,四年后的回忆,五种称呼,六次写瘦。具体含义如下:“一面”:指“我”和鲁迅先生在内山书店的一次偶遇。作为标题,它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也可看到这次会面给“我”印象之深,暗示“一面”对“我”产生的影响深远。“两本书”指《铁流》和《毁灭》,这是“我”和鲁迅先生能有一面之缘的引线。鲁迅先生曾认为:“这两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