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严重的生态危机,党的十八大在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又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社会发展总布局“五位一体”的高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方向。由此可见,生态问题日益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思想层面来研究解决生态问题的方法。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进行研究,并探索其当代价值,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不仅要重视经济的发展速度,更要注重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人类与自然应建立友好的连接,实现和谐发展。这一发展目标应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理论有效融合,从根源上解决环境问题。因此,人们应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重新建立认知,了解其思想特征,并能从本质上看到他的当代价值,推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及阐述马克思的人文关怀思想,从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24-25日,由苏州大学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来自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近80位专家和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使人们生活的更加幸福,是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强调幸福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辩证统一,是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辩证统一,是创造和享受的辩证统一的科学的幸福观。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置于中国实际,指导中国幸福社会的建设,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利益问题已经演变为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内在动因。利益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正确有效的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发挥了它均衡人们之间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杠杆作用,又起到了规范个人言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利益观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伴随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国正以新的姿态积极参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文化思潮及价值观也逐渐地流入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一直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起源为切入点,再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特征,最后反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以期对相关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价值把握并不能仅仅简单地讨论它的当代价值,而应透过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基本内容,进而分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主要特征,在明确了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后,通过透视得到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带给现代社会的启示,才能真正意义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军 《文教资料》2010,(14):117-119
当现代性与现代性问题愈益成为当代中国清晰可感的现实时,我们有理由相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形势下新的问题域和新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其当代价值的探析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提供绵延不绝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10.
生态问题的解决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人与自然辩证关系为核心内容,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阐述了生态问题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明了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是实现共产主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区别于其他流派生态观的理论特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的生态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功利主义既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伦理规范,还是对英美等国经济和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经济学说和政治思潮。马克思主义功利观,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与超越,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经济伦理建设的重要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体系,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功利观为指导,探讨个人与社会实现统一、经济与伦理相融合的正确路径,展望以诚信公平为主要特征的经济伦理图景,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12.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基石,也是与其他旧哲学相区别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科学内涵,从实践的角度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关系上获得全新的认识,对当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改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关于社会建设的主体、客体、中心任务、保障基础和目标方向的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关注民生,注重人的价值,努力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通过社会生产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目标和最终理想。这种旨在社会发展的价值关怀,关注人的未来发展,关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的社会批判及美好向往绝非今日才有,而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诠释。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作为对人类美好未来的向往,马克思主义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益显示出鲜明的科学性。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恒久魅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进一步维护和践行人民当家作主,完善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二是明确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三是有效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四是凸显树立执政为民理念重要性,走群众路线,夯实执政基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将会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当代价值冲突的人文生态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只要有人存在,只要人愿意生活下去,价值冲突就在所难免.人是自在自为的存在物.人的这种自在自为性作为其优势,使它成了自己活动的发动者、承担者和责任者.这种优势不应成为滥用其权利破坏自然、人的自然和人的精神的理由,反倒应成为对其行为负责的根据.自由与责任具有不可去掉的必然关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诸多价值冲突,其最为深刻的根源就是做人的理念和做人的方式成了问题,从人性与文化即人文出发解读当代价值冲突是一种必需的维度,重建人文生态是消解当代价值冲突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对于人民群众的概念,专家有不同的解读,新时期随着中国共产党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开展,使我们更加注重对马克思著作中有关人民群众观思想的梳理,从而更加自觉地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断的推进马克思人民观思想的创新,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於燕飞 《文教资料》2011,(23):103-104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实质的理解,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和重大理论价值的把握,本文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并结合其变革的当代价值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环境伦理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塑造和引领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新形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环境伦理思想的多维辨析,呈现人向自然生成、从两级到中介,从个体生存到类的生存的运思逻辑,揭示其有限性、整体性和人类性的理论特征。为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念提供了新的理解路径,对贯彻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基本方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之后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内涵,即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依据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要通过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引导人们树立理性健康的消费方式,强化生态文明制度意识制度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