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酶活性的实验由于受到鉴定试剂、底物和生成物等因素的影响,常难以得出理想鉴定结果.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一般不采用淀粉作为实验材料.通过中和滴定对淀粉酶进行预处理,尝试用淀粉作为实验材料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字化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相结合的理念,利用数字化仪器探究“苯酚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酸度计清晰展现图像和数据等信息,使学生深刻了解显色剂的种类、用量和溶液酸度等实验条件对显色反应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显色反应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pH传感器对酵母菌的细胞呼吸进行实时检测,反应灵敏,现象直观;对得到的数据加以定量分析,可以准确判断细胞呼吸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现行五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为研究对象,从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材料选择、实验方案设计、结果分析讨论、进一步探究等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以期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1问题提出碘与淀粉的显色反应是检验碘或淀粉的验证性实验。近年来许多中学化学教材对该实验进行了介绍,但都局限于简单实验现象的说明,笔者用市售的碘水和自制的饱和碘水分别与等量淀粉反应,在实验中发现,其显色用量、显色时间明显不同,在此基础上,定量地探究了影响碘淀粉显色的其他一些因素,从而为增进碘淀粉显色实验的演示效果提供了具有一定价值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pH传感器和光传感器实时测定铝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偏铝酸盐溶液与强酸溶液反应过程的pH和光照强度变化,并利用四重表征对实验结果作定性分析.同时结合有关平衡常数对实验数据作理论分析,从定量的角度验证氢氧化铝的两性,明确铝离子、氢氧化铝及偏铝酸根离子存在的溶液pH范围以及氢氧化铝沉淀量随溶液pH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显色反应是将试样中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的一类化学反应,有配位显色反应和氧化还原显色反应之分。而在我们经常接触的化学反应中就有许多显色反应,比如酸碱指示剂的显色反应、淀粉与碘水的显色反应、亚甲蓝的反复变色反应以及化学震荡反应等。  相似文献   

8.
夏琴  杨砚宁  毛明 《化学教学》2016,(10):39-41
针对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实验作了改进设计.利用紫甘蓝汁稀释液作指示剂、干冰代替二氧化碳气体,由手持pH计的“断点式”检测,继而改用pH数字传感器“连续式”检测干冰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通过观察混合液酸碱度和紫甘蓝汁的色差变化,从定性、定量和时间延续三个维度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变化过程.实验方法严谨,实验现象明显,突破了传统实验只用试管间断性检验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碘遇淀粉变蓝色。然而,学生在做淀粉遇碘变蓝色的实验时,笔者发现往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色;加热,发现溶液的蓝色会变浅甚至会消失,冷却时,又恢复为蓝色。这是什么原因呢?为此,笔者从温度、溶液酸碱性、溶剂、试剂体积分数等方面设计系列实验,探究淀粉与碘显色反应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钱爱君 《政治课教学》2014,(3):72-72,F0003
中学化学教学经常通过实验来检验某种物质的存在,比如“淀粉遇碘显蓝色”是很灵敏的显色反应,既可以检验淀粉的存在,又可以证明碘的有无。然而,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却遭遇了对教材内容的惊人“颠覆”与尴尬。在实验中,笔者用同一包可溶性淀粉配制的淀粉溶液与碘反应,却不见“经典蓝”,而显棕黑色!学生一片哗然,笔者也感到愕然。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笔者带着疑问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设计,同时以这次失败的实验为起点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采用pH传感器测定FeSO4溶液分别被O2及NaClO溶液氧化过程的pH变化;讨论并分析FeSO4溶液被氧化的微观过程以及Fe2+溶液pH的变化特点;提供了 FeSO4溶液与NaClO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以及书写有关离子方程式的实验依据;指出在书写有关陌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时不能违背反应事实,随意添加反应物.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理论探讨NO2与水反应原理,设计讨论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得到优化实验设计方案的一个科学探究案例。  相似文献   

13.
磷酸盐是很重要的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简单磷酸盐是指正磷酸的各种盐:M_3PO_4,M_2HPO_4和MH_2PO_4(M为一价金属离子)。通过实验探究,可以得出简单磷酸盐的酸碱性、稳定性及与其他盐的反应规律,并用无机化学基本原理进行讨论、分析,以期对磷酸盐的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李元华  叶永谦 《化学教学》2022,(6):65-67+80
教材中对钠与水演示实验后期偶发爆炸存在不同解释。通过控制钠球的游动和对其表面积进行处理等方法进行钠与水反应发生爆炸原因的探究,发现存在熔融钠的小火球爆炸和氢氧混合气体爆炸两种爆炸形式。认为教材演示实验存在的偶发爆炸是熔融钠的小火球爆炸,并通过实验证明该爆炸遇水或空气均可发生。实验方案的设计及探究过程有利于学生增强证据推理能力和安全环保意识,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紫色鸢尾花的花瓣提取液在不同的酸碱度环境下会显示玫红、粉红、紫、蓝、绿、黄、橙等13种颜色,因此可以将鸢尾花提取液作为酸碱指示剂的替代品。利用鸢尾花指示剂开发出检验溶液酸碱性、进行中和反应、探究微粒运动等化学实验,不仅现象直观,而且新颖有趣。  相似文献   

17.
18.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6-5,探究了“二氧化碳能与水的反应”的化学性质,实现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感性认识,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是该实验步骤繁琐易导致实验失败,课堂教学内容不易落实,更不能凸显探究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利用手持技术改进该实验,用pH传感器实时测定液体pH从7.0降至4.34,直观地证明CO2和水反应产生酸;还可以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定密闭容器中气体压强的变化来培养学生在数字化实验中分析数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阶段,就过氧化钠化学性质学习,主要设计了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通过实验现象说明:  相似文献   

20.
从实验和理论的角度分析研究了Fe与干燥或湿润C l 2的化学反应的可能途径及产物.结果表明,在室温及加热条件下,Fe与干燥及湿润Cl2的化学反应途径及产物有所不同.室温时Fe与干燥Cl2发生钝化反应,而加热时两者化合生成FeCl3;Fe与湿润Cl2有两种反应途径,其主要反应途径及产物随反应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室温时,以原电池反应为主生成FeCl2,而加热时以化合反应为主生成FeCl3.同时,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得出Fe与Cl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FeCl2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