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苹果(高中版)》2014,(3):F0003-F0003
正被誉为"淮上名校"的寿县一中,坐落在八公山下、淝水之滨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它的前身为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的循理书院。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时任学部大臣的邑人孙家鼐捐资扩建循理书院,创办寿州公学,此为寿县新式公学的开端,也是安徽省最早的中等学校。改革开放,老树新枝,百年名校焕发了青春,以累累硕果享誉江淮两岸。1981年,学校被六安行署认定为六安地区重点中  相似文献   

2.
《学语文》2011,(6):F0002-F0002
被誉为“淮上名校”的寿县第一中学坐落在八公山下、淝水之滨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它始建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的循理书院。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时任学部大臣的邑人孙家鼐捐资扩建循理书院,创办寿县公学,此为寿县新式公学的开端,也是安徽省最早的中等学校。解放后,合并县中、十一临中、师范学校,成立皖北公立寿县中学,1951年易名为寿县中学。“文革”后更名为寿县第一中学。改革开放,老树新枝,百年名校焕发了青春,以累累硕果享誉江淮两岸。1981年,学校被六安行署认定为六安地区重点中学,2000年3月被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相似文献   

3.
《安徽教育》2010,(3):58-58
<正>百年老校——寿县第三中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寿春镇东大街,占地43000余平方米,始建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其前身为明代循理书院,解放后先后改为皖北公立寿县中学、寿县第三中学、寿县城关中学,七十年代中期,正式定名为寿县第三中学。八十年代初期,学校在全县率先开办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4.
淮上名校──寿县一中采访散记本刊记者万康生,薛孔文寿县一中的前身是始建于明朝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的循理书院。兴办新学在清光绪27年(即公元1901年),是安徽建校最早的中学。不过作为一所知名学校,并非只因为它的古老。五十年代,它曾辉煌过,那是因...  相似文献   

5.
《安徽教育》2012,(10):58+57+2-58
<正>寿县第三中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学校始建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其前身为明代循理书院。目前,校园面积43000平方米,在校学生近4000人;教学设施齐全,现代信息技术专用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电脑室、课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的大街小巷中穿行,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寿县古称寿春、寿州、寿阳,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在独具魅力的楚汉文化浸润下,在一代又一代教育先贤的传承下,寿州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开放出无数朵绚丽的文化之花。循理书院就是这满园春色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7.
《青苹果(高中版)》2014,(4):F0003-F0004
正寿县一中传承循理书院创立之圣训,光大."循理"校训之精神,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学校坚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四大战略和"名师工程、管理创新工程、教科研工程、文明校园工程、培优工程"五大工程,既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性人格,又注重促进教师自主性发展,逐步形成了适  相似文献   

8.
《教育导刊》2010,(10):F0002-F0002,I0001
广东广雅中学是著名的重点中学,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中学唯一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她创建于1888年,其前身是由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与湖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上海南洋公学并称为当时中国四大书院。  相似文献   

9.
《教育导刊》2013,(11):F0002-F0002,I0001
广东广雅中学是著名的重点中学,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广州市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她创建于1888年,前身是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与湖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上海南洋公学并称为当时中国四大书院),至今已有125年的悠久历史。她被称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活的见证”,更被誉为“培育中华英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10.
《快乐阅读》2012,(35):2
张元济,一八六七年生,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清光绪进士,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等。因参加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后被革职,后在上海致力文化事业,曾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南洋公学总理。一九〇二年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校印百衲本《二  相似文献   

11.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生于广东,原籍浙江海盐.中国著名教育家、出版家.光绪壬辰(1892)进士,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戊戌变法失败后被革职.1896年创办讲授西学的通艺学堂,1898年冬任职于南洋公学,管理译书院事务,后任公学总理.1901年,以"辅助教育为己任",投资商务印书馆,并主持该馆编译工作,1903年任该馆编译所所长,1949年被特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南菁中学创建于1882年10月27日,至今已有一百零五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江苏学政黄漱兰创办的南菁书院。1886年学使王先谦在书院增设书局,编印了《皇清经解续编》,共1430卷,编入专著209部,是研究经学史的重要文献,该书在美国纽约市立图书馆、哥伦比亚图书馆、圣约翰大学图书馆等都还保存着。书局还刻印了《南菁书院丛书》、《南菁讲舍文集》、《南菁札记》、《南菁文钞》等,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书院以学者黄以周、华蘅芳等为山长,培养了一批学术界知名人士,例如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国专校长唐文治先生、《孽海花》的原作者金松岑先生、上海医学书局创办人丁福保先生等。辛亥革命时期的先烈、李大钊同志的老师白毓昆,也是南菁书院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13.
劳乃宣(1843—1921)是清末民初颇有知名度的"小人物"。他进士出身,做过多年知县和幕僚,曾任南洋公学总理、杭州求是书院监院、浙江大学堂总理及监督、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兼署学部副大臣等职。民国以后,他隐居青岛,以遗老自居,参与复辟帝制。  相似文献   

14.
童子军系一种遍及世界各地的青少年及儿童的组织,亦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教育模式。中国初现童子军是在清季末年,系由在沪西童组成。上海华童公学组织童子军虽晚于武昌文华书院两月,但其影响却远在后者之上。华童公学组建童子军明显受了西童影响。以往对童子军概念的界定是不科学的,对文华童子军的影响之评价更是言过其实,而中国童子军传播路径的说法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南京安徽公学是安徽旅宁人士,利用在南京的安徽公产,继承前清的上江公学的传统,于一九二三年秋季创办的。校董会推荐陶知行(后改名陶行知)先生为校长,姚文采先生为副校长。安徽公学校歌中有:“十年时事成荆棘,弦歌地变了军声;今日重栽桃李,一堂如见澄平。”的词句,就是说明上江公学的停办与安徽公学的设立。  相似文献   

16.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别号愚斋,江苏武进人,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甲午战争后,盛宣怀认为欲图自强,当以作育人才,筹设学堂为先,以兴学堂为己任。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天津海关道时,盛宣怀奏准设立天津中西学堂,规定头等学堂应修习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它是中国新式大学设置的雏形。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曾赞助钟天纬在上海设立三等公学,同年11月他奏陈自强大计,分练兵、理财、育才三事,并请设立达成馆。光绪二十三年(1897),他在上海创设南洋公学,分设四院,其中师范院即师范学堂,是中国师范学校最早者之一。其余外院、中院、上院则相当于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各习四年,三级衔接,依次递升。此三级学制对中国新式系统学制的建立起了一定作用。南洋公学附设译书院,在编辑教本,广译和介绍各国政治要籍方面,也做出一定贡献。盛宣怀于1916年4月27日在上海病逝。他的著作有《愚斋存稿》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师范教育产生于近代。它适应着时代、阶级的要求,从产生之日起,逐步地向前发展。正确认识我国近代的师范教育,吸取其有益的经验,这对今天办好我们的师范教育,具有现实的意义。一我国近代师范教育产生前后的思想酝酿我国近代师范教育,发軔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一八九七年,大理寺正卿盛宣怀奏请并同时奏派何嗣焜为公学总理,聘张焕伦为总教习。公学租借上海徐家汇民房作为校舍。是年二月,公学首创师范院(相当于现在的师范学校),考选成才之士四十名,于四月八日正式开学。是年秋天,公学仿照日本师范学校有附属小学之法,特选十岁至十七、八岁的聪颖幼童一百二十名,设外院学堂(相当现在的附属小  相似文献   

18.
南洋公学即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在继承洋务教育的基础上.首开我国公立师范教育。它的“四院”教学模式,为清政府两次颁布新学时提供了可靠的蓝本.是我国新式教育的成功范例。在自身发展中.一直探寻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新路。最早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正式内容,设置图书馆.自编教科书。其“译书院”发展为我国近代出版业的先驱──商务印书馆。南洋公学作为新旧两种教育体制更迭时期的产物,具有时代的创新精神,为后来的学校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正>从创办西学堂到编译教科书1899年3月,经李鸿章介绍,张元济入南洋公学任译书院主事兼总校,开始编译出版各类新式教科书。他主持编译了英国莫尔旦的《格致读本》、法国包尔培与英国保罗伯德台合著的《中等格致读本》、英国还琐米尔士的《万国通商史》、勃克鲁的《英国文明  相似文献   

20.
英国公学是英国特有的一种教育现象,或曰特有的一种中等学校。其不同于公立学校,是一种私立学校;不同于接受政府资助的学校,一般不接受政府资助,因而不受政府制约,享有很高的办学自主权;不同于地方性文法学校,而是面向全国招生;也不同于营利性私立学校,不以营利为目的。公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82年创建的第一所公学———温切斯特公学和1440年创建的著名公学———伊顿公学。公学历经600年左右而不衰,以其特有的教学模式为英国社会培养了一批批各行各业的领袖人才和精英人才,被人们誉为“教育的活化石”和“英国精英的摇篮”。作为一种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