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从当代语言的规范化角度来审视教材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语言,指出其不规范、不合理的一面,但作者同时重审不应以此苛求作者.  相似文献   

2.
从外貌描写、开场白、讲演等方面分析了文本艺术手法的独到之处,又从内涵的美学思考方面探讨了文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课导入】师:请全班同学大声并有激情地朗读投影屏幕上的一段文字:"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师...  相似文献   

4.
5.
【设计说明】闲笔,是写人记事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教学时关注闲笔,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思,咀嚼文章的情味。本设计按照“1+X”阅读课程形态,组合了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以及八年级上册第6课推荐阅读篇目《我的母亲》(邹韬奋)等三篇散文,引导学生辨识、鉴赏、学习三篇课文中的“闲笔”,促进学生对文章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6.
曹文斌 《学语文》2013,(1):14-16
【设计理念】《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梁实秋以精彩的笔触表现了梁任公先生学识渊博、极富文采、富有热心肠的气质修养与人格魅力。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情,本文教学将借助旁注之传统阅读方法,实践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学习运用旁注方法,自读、自评文中的精彩描写,感受大师的风采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知大师的人格魅力,陶冶高尚情操和爱国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风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作者梁实秋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是梁实秋撷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断构思成文,  相似文献   

10.
读杨绛先生的散文,你会感到这不是作者在有意识地创作,而是一位智者在娓娓述说一件件往事。她挥洒着智慧和情感,虽不浓烈甜腻,却自然妥帖、纯净本色,犹如一杯清茶,品之能感受到那淡雅之中透出的一丝丝苦涩。  相似文献   

11.
师: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向大家提两个小小的要求:(1)朗读课文的时候,向老师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的时候,挺起胸,声音要响亮;(2)你必须使用麦克风。  相似文献   

12.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梁实秋先生回忆自己在清华大学做学生时,听到的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文章不长,回忆了梁启超先生演讲的一系列片段。但是教学时不能浅尝辄止.因为这是一篇似浅实深的文章,有很强的张力,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梁启超先生的精神风貌。对于梁启超先生,作者最后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这句话是理解梁启超先生的一把钥匙.特别是“热心肠”一词,需要师生大费周折地挖掘、品味,而文章的魅力和张力就在此过程中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3.
周媛 《文学教育(上)》2013,(24):132-133
一.课标解读: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叙事写人单元的选文。根据课标的要求: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应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努力做到知人论世、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等一系列的规定,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4.
李朝霞  祝宇 《现代语文》2011,(2):106-108
本单元这篇课文题为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很多老师觉得本文篇幅不长,情节简单,语言平实,上课时,很难上出精彩。于是,在教学设计上就想有意设计一些起伏。读者读这篇文章时,一般都只会看到梁任公演讲中的精彩之处,很少去看缺点,于是在品完优点之后,设计让学生找缺点,从学生对待老师的缺点上看学生对老师的景仰之情,并让学生感受梁实秋这位散文大家的精神风采。  相似文献   

15.
李庆西 《学语文》2009,(5):10-11
【设计说明】 1、文章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性格特点。并表达崇敬之情,所以品文和品人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屈彦奎 《现代语文》2013,(10):46-48
设计说明: 借鉴"考据"理论,对课文三处对比深入挖掘,从旁证文献出发,指向课文文本,弥补文本分析不足,深化学生对梁启超情感与形象的理解。学生发现疑问,提出质疑,讨论探究,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永州之野的小石潭名以文显,永州司马柳宗元将自己的情思与才华融进小石潭里,诉诸在这篇《小石潭记》中。对于本篇课文的教学处理,教师大都以学习本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法为教学目标,将解读文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发现小石潭景物的乐与小石潭幽深冷寂气氛引起的悲上。因此在解读教材备课、品读赏析授课中往往以这两处景物描写为主,忽略甚至无视几处闲笔。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的暗语言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课程以来.我常常思考: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里.孩子们记住了什么?怀念着什么?收获丁什么?发展了什么?当他们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课堂上的这些东西还有多少影响着他们?一节课是否应该教给他们些终身受用的东西?带着这样的思考,我拿起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研究着《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答北斗杂志社问》)鲁迅先生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但也有失误。  相似文献   

20.
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文本出发,仔细斟酌文本语言,指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几处语病,并分析其病型与病因,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时能从实际出发,不迷信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