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关注《背影》一文中的父爱的同时,还要关注作者的情感及其变化。作者在《背影》中通过对父亲生活的描写观照了自己的生活,而生活的不易让他更好地理解了父亲。朱自清的《背影》写的是父亲的背影,也是自己的背影,更是千万个父亲的背影。  相似文献   

2.
王惠杰 《中学文科》2006,(12):89-89
《背影》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特定环境下展示父子之间的深情厚谊。作者没有像其他文章一样去写父亲的正面,而是抓住父亲的背影,用极简练的速写笔法,抓住传神的细节描写。勾勒出一幅淡淡的、灰暗的背影轮廓,创造出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给我们以自由想像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3.
《背影》是现代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中学教材的经典篇目.自问世以来,经过人们反复品析,似无新意可言.在此,我们不妨另辟蹊径,抓住数字“四”来解读《背影》,或可事半功倍. 四绘“背影”巧构思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别出心裁地选择了一个最佳表现角度——父亲的“背影”进行反复描写,并以此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文中“背影”一共出现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第一次是开篇点题.  相似文献   

4.
董燕子问:“《背影》中,作者为什么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这篇文章的抒情气氛是很浓的,但作者并没有用浓墨重彩去着意渲染。作者在文中把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的是,作者没有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写,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表现的角度新颖独特。父亲的背影是儿子经常见到的,作者选取的不是平常的背影,而是在祖母去世、父亲失  相似文献   

5.
抓住典型细节,深入描绘,从中挖掘出闪光的情感或思想,这就是典型细节放大法。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最感人的地方是父亲为“我”买橘子艰难爬月台的过程。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6.
文眼与教眼     
文眼能够透露主题思想的内涵,教眼应当揭示教学目的和重点.《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是文章的文眼.教这一篇课文,必须紧紧围绕着三次背影描写,同时兼顾父亲在送儿子上火车过程中所说的言短意长的四句话,作为背影的补充.三次背影描写又伴随着作者的  相似文献   

7.
《背影》是现代著名学者、散文家朱自清的代表作,也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重点篇目,长期以来凭借其朴实、真挚的父子之情感动了无数的读者,而"背影"这一词甚至也直接与父亲这一形象重叠在一起。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的重点篇目,长此以往,我们都习惯从情感入手来解读这篇课文,一条线索、一个典型环境、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组成了我们讲解的所有内容。不可否认,父子之情是《背影》着重要表达的内容。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其他角度入手来解读这亘古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朱自清《背影》这篇文章的面世,描写父亲的文章层出不穷,但《背影》从未被其他写父亲的文章所取代,究其原因,除了文章写作角度独特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莫过于《背影》中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既有父子间浓厚的骨肉亲情,又流露出作者一些说不清是悲酸还是惆怅的心绪。可以说,一篇短短的文章,却是五味杂陈,需要细细的咀嚼、品味。分析《背影》这篇文章,教师,抑或说参考书,大多着眼于父亲艰难地穿过铁道去对面的月台为"我"买橘子的情节,通过对文章动词的分析,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现出的父爱子之情。或者引导学  相似文献   

9.
一位语文教师执教《背影》公开课,精心播放了腾格尔的歌曲《父亲》以渲染情境,抓住“我”的几次流泪这个动情点,充满激情地一遍遍为学生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1.突出特点 ,抓住关键准确把握教材特点 ,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宁鸿彬老师讲《背影》 ,紧紧围绕“背影”引导学生阅读思考 :(1)课文几次写“背影”?(学生回答 :四次。)(2)四次写“背影” ,写了几个“背影”?(学生回答 :两个。)(3)四次写“背影” ,有什么异同?(学生回答 :两次实写两次虚写 ,实写一详一略。分别从四个角度写“背影” :思背影 ,望背影 ,找背影 ,现背影。)(4)为什么详写第二次“背影”?(学生回答 :详写这段“背影” ,表现父爱。)(5)“我”为什么望着父亲的背影流泪?(学生回答 :父亲年高 ,体胖 ,…  相似文献   

11.
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意思,可从下列几方面着手。(1)从题目入手有的文章,题目已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思。如朱自清的《背影》,题目已经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在于通过四次描写父亲的“背影”,表现父爱子、子念父的真挚  相似文献   

12.
叙述与描写     
叙述与描写。都是表达方式。关于叙述与描写的关系,叙述好比一条线。描写是这条线上点的放大。叙述又好比流水.描写则是激起的浪花。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整个叙述并不复杂,就是作者回想起两年前父亲送自己去车站的情形。但从描写来看.则突出了途中相送那个背影。父亲送儿子上火车后.又为儿子买橘子。正是在这个场面中。出现了父亲那感人的背影。“走到那边月台,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散文力作,文章抓住父亲的背影展开描写,在朴实的文字里表现了浓浓的父爱,表达了父子之情的深厚感情。在这篇文章中能够体现出作者灵活的语言驾驭能力,在感受文章主旨的同时,学习作者的语言艺术,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技巧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 ,多少年来被选作语文教材 ,哺育了几代人。它之所以能打动读者 ,在于它充满了亲子之爱这一永恒的主题。另处 ,这篇散文构思的确不同一般 ,语言文字平平实实 ,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深切怀念之情 ,因而十分感人。这篇散文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 ,组织材料 ,在叙事中抒发了父子深情。“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 ,每次的情况都有所不同 ,但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第一次描写背影是在文章的开头 ,开篇点题 ,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我与父亲不…  相似文献   

15.
父爱如山是我们在谈论有关父爱话题时常用的词,用来形容父爱的深沉,朱自清《背影》中描写的父爱是中国式父爱的缩影。范老师由《背影》中的父亲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又由父亲想到了如今的人情淡薄。从文学作品中,他读出了父母对子女的牵挂,通过回忆父亲的背影,他觉得,如今的教育,应该呼唤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背影》写于1925年。记述了作者两年前的一个生活片断,集中描写了父亲在车站送“我”时的“背影”。展示了旧中国动荡年代人民颠沛流离的一个生活侧面,从而表现了父子之间真挚、深切、朴实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的《背影》共有四次描写父亲的"背影",最重要的一次是父亲车站买橘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相似文献   

18.
李天虎 《考试周刊》2012,(84):17-18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该作品从问世以来一直散发着经久不变的感人艺术魅力,它的魅力来自人间最朴实的情感,来自朱自清笔下最无华的语言,字字蕴涵着父子之间的真情,既吐露着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情感,又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细品全文,文中“一个暗笑”、“二处细节描写”、“三件事情”、“四次流泪”、“五句话”.传达的是道不清说不尽的深厚情感。  相似文献   

19.
父亲为远行的儿子买一次桔子,本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经朱自清倾情演化,成为了文学经典,常读常新。但是,为什么其他人所写的此类文章没有成为名。作,而《背影》却打动了几代读者呢?教好《背影》,先要读出《背影》的背影。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同志的《背影》最突出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情。文章构思巧妙,结构新奇。一封书信,导出写作缘由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中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