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把消息写短,建议实行“四删”: 一删不必要的背景。有的消息背景太多,喧宾夺主。如某村多少户、多少人、多少亩地,某厂哪年哪月建厂、哪年哪月生产什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如何如何等,一写就是几百字。二删不必要的“认识到”。有的消息在提出问题之后、列举措施之前,总爱来上一段“这个单位的领导认识到“如何如何”。其实,这些“认识到”往往是人所共知的政治术语,或空泛的理论概念,无助于提高消息的思想性。三删重复事例。消息中的事例贵精而不贵繁,应该是以一当十而不能以十当一。举一个事例  相似文献   

2.
4月17日的山西日报,在头版头条的消息中,有这样一句话:“同时在经济上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不必要的浪费”这种提法,我认为是不当的。浪费就是浪费,岂能用“必要”和“不必要”来划分,凡是对国家和集体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浪费,不管程度如何,也不论客观上有什么理由,都是必须随时  相似文献   

3.
俗语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相扶”。消息写作也如此。新发生或新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如同“红花”,而背景材料恰似“绿叶”。用“绿叶”来扶植“红花”,在消息中往往可以起到“烘云托月”的功能。从报纸上常见到一些消息写得单薄,说不清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有的消息读后又似懂非懂,甚而引起这样那样的疑问;有的消息介绍先进经验或工作方法,却没有写出产生这一经验或那一方法的主客观原因或历史条件……消息中出现诸如此类种种毛病,可以说都是不用或不善于使用背景材料造成的后果。正如一位新闻学者所说:“不使用背景材料,几乎…  相似文献   

4.
第一、“天女散花”法不少人写消息常把背景放在第二段或第三段,黑压压地一片,读来让人头疼。总结获奖消息的成功经验,其中有一条就是把背景材料打散了用,或分为几个自然段,穿插于其他材料之中,即所谓的“天女散花”法。以第15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消息作品《中国国家主席与  相似文献   

5.
消息的结尾,历来容易被忽视。记者(通讯员)写稿,习惯于“倒金字塔式”的消息结构,即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摆在最前面,然后安排重要的、次重要的,到最后就剩下可有可无的东西了;编辑编稿,则可以从后往前删,删到哪里算到哪里。现在报纸上不少消息,根本没有结尾,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正因为如此,介绍新闻写作技巧的文章不可谓不多,但探讨消息结尾的文章却较为少见。与此同时,笔者在平日浏览新闻报道,常常有这样的感觉:看到新闻导语时感觉较好,读到结尾时会突然地感到生硬、乏力或尴尬。而在阅读欣赏那些脍炙人口的新闻名篇及“中…  相似文献   

6.
消息的结尾,历来容易被忽视。记者(通讯员)写稿,习惯于“倒金字塔式”的消息结构,即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摆在最前面,然后安排重要的、次重要的, 到最后就剩下可有可无的东西了;编辑编稿,则可以从后往前删,删到哪里算哪里。现在报纸上不少消息,根本没有结尾,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正因为如此,介绍新闻写作技巧的文章不可谓不多,但探讨消息结尾的文章却较为少见。因此,笔者在平日浏览新闻报道,常常有这样的感觉:看到新闻导语时感觉较好,读到结尾时会突然地感到生硬、乏力或尴尬。而在阅读欣赏那些烩炙人口的新闻名篇及“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7.
报纸消息结尾以“据”字起始的一种新闻写作格式,本文简称为消息“据”式结尾。常见的消息“据”式结尾有:据悉,据了解,据介绍,据统计,据报道,据某单位某人说,等等。稍加观察不难发现,“据”式并不仅仅出现在消息结尾,在消息导语、背景、主体中也不鲜见。  相似文献   

8.
报纸消息结尾以“据”字起始的一种新闻写作格式,本文简称为消息“据”式结尾。常见的消息“据”式结尾有:据悉,据了解,据介绍,据统计,据报道,据某单位某人说,等等。稍加观察不难发现,“据”式并不仅仅出现在消息结尾,在消息导语、背景、主体中也不鲜见。但是,时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报纸,“据式”结尾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已经蔚成一种新闻写作格式。面对着消息“据”式结尾勃兴的现象,到了该探讨一下它的运用得失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9.
简短是消息的特征之一。我国古来就有“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褥为巧”的说法。国外的新闻界也认为,新手写一篇消息要用五六十字,而行家却只要20到25字就够了。可见,把消息写短了才是真本事。然而,现在有些通讯员写消息动辄上千字,有的甚至长达几千字,拖泥带水,不知所云。为什么短不下来,据我分析,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在思想认识上有误区,认为稿子长才有份量,才能显示出其中的价值,而且写长点编辑删才有余地;一方面是写作不得法,没有掌握技巧,无论新闻事件大小、新闻价值轻重,都喜欢把消息写得有头有尾,有导语…  相似文献   

10.
向报纸提供的稿件,有人易犯这样的通病——“写长一点,留给编辑删的余地。”何必留给编辑去删?自己就可以做一趟“刀斧手”的,试谈一点“自删”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编辑的“斧头”编辑手中的笔是一把板斧,这把板斧是用来处理稿件的。运斤成风,就是要求砍稿子要砍得妙,砍得恰到好处。兵无常势。编辑删稿子也无一定之规,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时候是因为枝叶蔓杂,需要裁剪,有时候是水份太多,需要“甩干”,有时候则是版面需要,“削足适履”。“削足适履”是难度最大的。一篇万字长文,要压缩成三、五千字甚至一两千字而不露斧凿之痕,更要见编辑“耍板斧”的功夫。一位熟练的编辑,能够根据版面的需要删稿子,需要删多少就删多少。敢删并不是本领,会删才是本领。所谓会删,无非是突出主题,摘取精华,善于通过典型事例进行概括。记者往往想把自己掌握的材料都堆进文章里去,而编辑则可以帮助他们“割爱”。不过,“削足适履”并不是一个好  相似文献   

12.
过去,我写稿总想写“大消息”,认为发表出来“块头”大,作者“水平”高。但经过1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才领悟到“小消息”可做大文章。 因为,不论写“大消息”还是“小消息”,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把只能写成“小消息”的选题硬性“拉”成“大消息”,那就会事倍功半。 我们业余新闻工作者,一方面要会抓热点、难点以及经验报道等“大消息”的采写工作,一方面在抓“小消息”报道选题时也要有“战略眼光”。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小消息”并不亚于“大消息”的作用,“小消息”有它的独到之处和较强的优势。一般说来,“小消息”反映的是一件新闻题材的主体骨架,比较容易采写。经常写  相似文献   

13.
冉斌 《新闻窗》2011,(1):34-35
一些人对报纸版面编辑有一种误解,仿佛编辑就是一个文稿搬运工,删删改改之届,把稿件搬上版面,整个过程只是让文稿发生了一点物理变化。事实上,编辑有很大的空间展现“思考力”,让稿件起化学变化,完成传播设计师的职能。  相似文献   

14.
论编辑删稿     
编辑删稿是指编辑主体对作者原稿以缩简文字为形式的一种编辑行为,它是文字编辑加工处理文稿的方式之一.这一编辑行为从表面看,操作起来很简单,手起笔落,部分文字被删除了,前后方连得上也就行了.然而,这一编辑行为并非真的只这么简单,刘勰在《文心雕龙·镕裁》中说,“才核者善删.善删者字去而意留.”“才核”大抵指精细的文字功夫.笔者认为,编辑要做到“善删”,除了“才核”外,还应作出一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物消息越来越受到作者和读者的青睐。人物消息报道的对象是以人及以人做的事为主。那么,写作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人物的职业(务)、单位、年龄、政治面目、称号,以及身高、相貌等等。这些,我们称它作“背景材料”。写好一篇人物消息,诸如深入的采访、结构的安排、角度的选择、语言的提炼……固然重要,但人物“背景材料”的运用也不可忽视。运用得好,对于深化主题、不落俗套、真实自然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从结构上说,人物消息同其它消息一样,有导语、主体及结尾(尽管许多消息没有明显的结尾部分)。目前,见于报端的人物消息往往习惯将人物  相似文献   

16.
“让消息唱主角,多发消息,多发短消息”,近年来这些呼声不绝于耳。但是收效甚微,时下消息越来越“肥胖”了。现在应该发出给消息“减肥”的呼吁了。 当今很多人由于营养过剩产生了肥胖症,既影响形象,又危及寿命,“减肥”保健应运而生,种种减肥药、减肥茶、减肥膏、减肥带冲向市场。然而,“消息肥胖症”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消息的主要特征是短,这本是“祖传秘方”。新闻界为“短”大声疾呼,几乎已经声嘶力竭。然而消息却是越来越长。随便翻开几张报纸,可以看到要闻版上长达几千字的消息。某报今年5月头版头条发表的关于某镇发展乡镇企业的一条消息,长达7826字。翻开一家地市报一个月的合订本,发现竟有5天头版都是“老三篇”,即除了照片外,每版只发了三条消息,没有一个是2000字以下的“瘦子”。与时下的肥胖症一样,有的“不限制体重”,记者随意写多长;有的“不注意节食”,冗长的背景、繁杂的过程、无味的空话统统写上;有的“拒绝服药”,领导一再呼请扬“短”避长,记者却越写越长,编辑越发越长。消息加长、增肥、变胖,读者生厌,信息量少,违背了  相似文献   

17.
二、要件趋向众所周知,一条完整的消息大致可分为导语、背景、主体、结尾等几大部分,也可称为几大要件。只有对每一要件都精心写作,组装起来才会质量优异。改进消息写作,不妨从每一要件的改进着手。研读这14篇获一等奖的消息,大致可以明了要件改进的基本趋向。(一)导语趋向简明导语居于篇首,是“寸金之地”。导语写得如何,对全篇举足轻重。导语的写作最考验记者的功力。传统的导语写作要求全面,五个“W”加一个“H”,这样做对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有好处,但是如果成为一条“铁律”,又会使消息头重脚轻。实践中,现在的导语写作已经走出了这个套…  相似文献   

18.
消息写作的经验告诉我们,背景材料往往对新闻事实发生或发展的历史、环境和原因进行说明。它又能解释新闻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为烘托和表达报道的主题服务。因此,写消息要交代必要的背景,正是让读者全面地、发展地了解报道的事实。由此可见,背景在消息中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而是烘托报道主体必需的内容。概括起来说,背景材料在消息中起“烘云托月”的作用主要有如下种种:其一,人物背景。这类背景主要是交代报道中涉及的人物有关经历、爱好等内容。有些消息除告诉读者某人做什么事或什么事发生在某人身上之…  相似文献   

19.
记者要多写消息工人日报总编辑张宏遵效观念,更要站在读者角度,考虑读者究竟在这件事上想知道什么,自己能够尽最大努力给读者奉献多少。往往容易忽视的,是“背景资料”的运用。消息是要有新闻的,新闻包括了现场刚刚发生的事实和现场之外但又与此相关的必要的“背景资...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净面条?净面条者,即不加任何油盐酱醋等佐料干净纯粹之白面条也。佐料者,附加物、添加剂也。 新闻与面条何干?此说事出有因。 拙作《新闻:拒绝罗嗦》中有一例:当年笔者刚从事编辑工作的时候,就遇见过记者找编辑抗议的场面。那记者不满地说:“我的稿子本来是一碗佐料齐全的打卤面,可经你们一删呢,光剩下面条了!”笔者议论道:然而编辑这么删难道不对么!只要编辑没把“面条”删了光剩下“佐料”,就是好编辑。 拙作刊出后,本报一位同仁见到笔者,对笔者的“净面条说”表示有不同看法。这位同仁认为:有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