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很喜欢读新华每日电讯的“人物故事版”,常常刊登二、三则或三、四则人物故事,其实就是新闻里的人物通讯作品,因为所报道的人与事很使人感动,所以每次读到此版都会细看。如1月4日整版刊登了三篇通讯,一为“上海女人傅佩娣卖掉房子救前夫”,这已是最近上海几乎家喻户晓的事情,再读新华社记者采写的此稿,仍然深深地被感动。二为“独臂英雄的妻子这样伴他20年——丁晓兵妻子的苦辣酸甜”,各报几乎都转登,这也是最近中央推出的一个英雄人物,20年前在执行重要军事任务中失去一条胳臂,难能可贵的是20年来,他仍坚持在部队,并用一只手臂与爱国爱军之…  相似文献   

2.
3.
4.
6月的一天,打电话约见解国记总编辑。“可以。工作日没时间。这个周六不休息了,上午9点在我办公室。”简明而迅速,比我想象的要顺利。当我如约而至时,他已在办公室等我,并且先行为我准备了一些资料。爽快、平实、井井有条,这就是我对解国记的第一印象。成长三段论:做人、做记者、做党员记者“作为一名农村记者,一年能为农民说上一句话,比评上10篇、20篇好稿意义还大。”———解国记1986年一则日记中的引语看解国记的新闻经历,让人觉得沉甸甸的是他的农业问题调查和农村报道。“农民是我的乳母,我喝着全村人的乳汁长大…  相似文献   

5.
正面人物报道曾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新闻报道方式,还曾为新中国的受众提供了崭新的价值观念和丰富的精神象征。但长期以来,正面人物报道总是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心为公、忘我奉献”、“舍己救人”等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与长篇通讯这样的报道方式及“我树榜样你学习”这样的单向报道模式联系在一起。如今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变化,正面人物报道也应有改革与创新,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就是正面人物报道理念创新的一个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6.
报纸的一版,一般来说是新闻中的要闻版,是一家报纸的特色、风格、个性的集中体现,应重点突出、醒目有序、信息丰厚、和谐大方。  相似文献   

7.
连谏 《出版参考》2009,(5):34-34
她是超市仓储管理员,丈夫是出租车司机,她对生活没有太多的奢望,只要孩子能健康成长,丈夫每晚能平安收工归来,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8.
近一段时间来,在龙江大地乃至全国上下都掀起了一股学习“最美女教师”张丽的莉热潮。中央、省、市等有关部门也相继作出了关于开展向张丽莉学习活动的决定。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强调,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张丽莉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高尚情操、弘扬新风正气,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做良好社会风尚的积极推动者。省委书记吉炳轩赞扬张丽莉的英勇行为表现了一名人民教师慈母般的大爱情怀,展现了纯洁无私的大美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9.
10.
在新闻报道中,短通讯占有一定的比重.在历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每届都有短通讯入选.有人说短通讯有"三多",即通讯员、记者写的多,报纸、广播、电视采用的多,受众中喜欢的人多.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报道中,短通讯占有一定的比重。在历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每届都有短通讯入选。有人说短通讯有“三多”,即通讯员、记者写的多,报纸、广播、电视采用的多,受众中喜欢的人多。  相似文献   

12.
13.
“折腾”想要折腾什么?我想绝大多数人用不着掩饰,那就是“成功”,尽管这“成功”还是在掩饰——钱、我们需要那大量的金钱。谁叫这就是这个时代烙在每一个人身上的鲜明特征呢。“蚁族”选择留在都市边缘过乡下生活的根本原因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4.
王亮 《中国广播》2010,(9):80-80
在舟曲的救援现场,你会看到很多稚嫩但却坚毅的面庞。在救援官兵中有很多是“90后”,他们用汗水、用鲜血,完成了一次次完美的生命大救援。  相似文献   

15.
报告文学能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中代表时代精神的人和事,既具有报告的真实性、现实感,也具有文学的吸引力和穿透力。人民日报副刊历来重视报告文学这个体裁样式,推出了大量思想与文采俱佳的精品力作,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凸显了党中央机关报应有的品位和高度。仅以2012年4月以来推出的十余篇报告文学为例,其中既有名家之作,也有该报记者自主采写的稿件;既有地方典型,也有人物故事;既有对新闻事件的纪实性报道,也有对重点工程、重大举措、重要突破的全景扫描,视角广泛多样,内容生动饱满,每一篇都获得了良好社会反响,进一步提升了党报文艺宣传的现实感、贴近性和吸引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17.
“新华视点”的报道之所以往往具有一般媒体难以企及的高度.在于他们经常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有什么重要的政策、法规和新闻信息需要向海内外发布;实际工作部门有哪些重要情况和具体规定需要广泛地告诉老百姓;老百姓从切身利益出发,迫切希望了解什么带有全局性、趋向性的重要情况,希望获得什么信息;现实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存在哪些带有普遍性的重要问题需要深入浅出地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8.
19.
获2004年“湖北新闻奖”的通讯作品,能紧扣时代科学发展主题,紧紧贴近现实生活,更新新闻信息传播的观念,探索新的报道形式,探寻新闻创新之路,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与进步。本文从三个方面作评析。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考》2007,(1S):19-19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近日,“潜规则”成为一门“显学”,打着“潜规则”标签的书热销。有人说从这类书中学到了很多处世技巧;也有人认为,这类书的部分观点有误导公众的嫌疑。自从吴思提出“潜规则”这一概念后,“潜规则”很快成为热门词汇。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漆思认为,“潜规则”走俏的背后是学习、运用“潜规则”,以求个人更好地生存、发展。这种“潜规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富有当代价值意义的侧面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