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记者在采访中,确定了有特点的采访对象,提出了有特点的问题,也就可以选取有特点的事实,但是这时并没有完全解决抓取特点的问题,还必须选取事物中的有特点的那部分材料。 这里所说的特点,是指那些同共性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特点。一般讲,事实材料中有特点的部分,常常具有这些特性: ——新鲜性。《北京日报》1994年8月12日的一条消息——76岁的农民老汉祝振起潜心研究50多载,解开同音汉字音义关系之谜,并著述60万字  相似文献   

2.
记者在确定采访对象时,应该选择那些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的人。这种对象选择好,能以一抵十;选择得不好,十不抵一。 要在众多的人之间指出一个人,应该怎么办?说这个人有鼻子有眼,有嘴有耳朵……像这样说下去说上半天,有谁知道你指的是哪一个呢?但是如果你说,这个人嘴唇下长着一块黑痣或者此人个子特高,只这样一句话,人们便容易把此人寻找出来。新闻,正是要在众多的事实中报道某一事实,而且要求迅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有特点的问题?那些只有由这个采访对象来回答才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是有特点的问题。所谓有特点,就是符合采访对象的特点。艾泼斯坦说:“要问的是只有他本人才能告诉你的问题,或者他能陈述他的观点的问题。这样你就进行了一次丰富多彩的采访。”  相似文献   

4.
’98抗洪给了我一次生死考验和重新锻造的机会,长时间沉在抗洪救灾一线,我先后从长江支流信江和鄱阳湖区发回电视报道五十余篇,写出不少心得。一、不到一线难出鲜活的情景新闻从6月中旬的信江流域山洪暴发到9月中旬鄱阳湖水位回落,我在险情灾情严重的波阳、余干、弋阳、横峰等县往返奔波了两个多月,其中驻扎在灾区采访45天,可以说,每到一个现场,都历尽艰辛,吃够苦头。洪水吞噬了田园村庄,冲毁了道路桥梁,无疑也给我们记者进入现场造成了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前线军民在与洪魔殊死搏斗,作为一个党员记者,我更没有任何理…  相似文献   

5.
一篇文章、一条新闻的好坏,常常是由语言和结构直接决定的。与结构比较,语言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 怎样才能用最少的话说出丰富的思想内容,说得准确、鲜明、生动,这首先是材料的选择问题,选择材料也就是磨练语言。 纪录和运用有特点的语言,常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著名记者华山曾在一篇文章中谈过这样一件事:在朝鲜板门店的停战谈判中,美国曾提出两个无  相似文献   

6.
2005年9月份,我的一篇稿件《污水“漂白”后可养鱼》获得报社当月好新闻一等奖。我对比了一下其他获奖的稿件,该稿能获奖,我认为,原因主要在于报社好新闻评选小组同志对该稿的评价“题材贴近市民,有趣味性和可读性,配图也恰当。”  相似文献   

7.
王春俊 《视听纵横》2010,(5):116-11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之事,必成于细。细节决定成败,在激烈的作品评比竞争中,谁重视细节,谁就在评比中取得主动,谁就抢得了成功的先机。从细节人手,是创优成功的关键,本文从浙江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作品《衢州元立:“零度电”产300万吨钢》来谈谈细节的处理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抓特点     
我搞业余报道快三年了,记得刚搞报道时,自己热情很高,经常下基层采访。情况了解到不少,但由于抓不住特点,西瓜芝麻一把抓,用稿率很低。印象最深的是采访一位报道员叫方斌,他曾三次立功,1986年分别获南京军区和浙江省新闻质量奖,并被几家报刊电台聘为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事迹很感人。可我在写稿时将采访的材料主次不分,  相似文献   

9.
抓特点     
采写新闻要抓特点、选角度,实践起来并不容易。比如,去年二月份,全国“质量月”活动,报纸上迅速出现了抓质量使企业扭亏为盈;抓质量使产品打开了销路的报道。我矿的实际情况是“皇帝的姑娘不愁嫁”,产品有销路却是“萝卜快了也洗泥”,这很有特点,于是我报道了本矿煤炭不愁销路提高煤炭质量的消息,结果被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煤炭报》两家新闻单位采用了。一九八四年底全国各地开展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利的活动,本矿在这一活动中办了十件好事,其中许多件是报纸上已  相似文献   

10.
细节有深意     
在广告的创意表现中,"ABSOLUT"伏特加的创意团队不仅能将广告设计的创意理念与销售市场的地域特点与文化特色相结合,还非常注意时尚元素的运用,以保持广告的鲜活与品牌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现场报道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真实感,而且形式活泼,感染力强,能体现广播的优势。近年来,我国的广播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地采用这一独具魅力的报道方式。但是,有些广播现场报道,本来题材、事件是很有新意的,由于记者的现场叙述过于公式化、概念化.整个现场报道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听起来平淡无味。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多是因为记者在进行现场叙述的时候,没有抓住能够突出主题、增强吸引力的细节。  相似文献   

12.
13.
善于抓特点     
我在长期的新闻工作中,深刻体会到抓特点的重要.我们常说:"这条新闻没特点,一般化.""这件事的特点在什么地方,没有抓出来."我们采写一条新闻或者一篇通讯,必须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点来写,才能避免一般化,写好新闻报道.为了做到善于抓特点,我们要懂得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共性寓于个性,个性反映共性.我们进行采访写作,不但要研究事物的共性特点,而且要研究事物的个性特点.对于文艺创作塑造人物形象,黑格尔提出了"这一个"的要求,就是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即鲜明的  相似文献   

14.
1999年由赵本山、宋丹丹主演的长影贺岁片《男妇女主任》曾给人们带来一时的欢乐,但那是艺术家杜撰的电影戏剧。可读者眼前的这位男妇女主任,却是真实的——他就是浙江省龙游县兰塘乡下平山村的童建平。  相似文献   

15.
关注细节,做有温度的新闻,才能写出让百姓认可的文章,更好的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细节彰显魅力,每一个细节背后都会"藏"着故事,让人细细品味,不断回味。  相似文献   

16.
驻台记者一批又一批,一次又一次,怎么可能有写不尽的新闻,怎么写出有价值、有质量、有份量的新闻?这是我们轮流赴台驻点记者的一个难题. 境外业界同仁常说,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每天、每分、每秒都会出新闻,都有可写的报道.新闻是事实的报道,社会生活永不停歇,层出不穷,这没有错;可是,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可以成为新闻的,总要看某个事实有没有新闻价值?价值高不高?因此,一次又一次赴台采写报道,总要思考如何写出新新闻,如何开挖新闻"富矿",如何写出有价值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1999年由赵本山、宋丹丹主演的长影贺岁片《男妇女主任》曾给人们带来一时的欢乐,但那是艺术家杜撰的电影戏剧。可读者眼前的这位男妇女主任,却是真实的——他就是浙江省龙游县兰塘乡下平山村的童建平。在我国农村,像童建平这样的男妇女主任还是头一次听说,挺新鲜的。由这位年轻的男妇女主任给  相似文献   

18.
陈赛平 《视听纵横》2005,(3):119-119
细节,在学创作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有人将它誉为学的生命,有人说它是学的细胞。同样,细节在新闻写作中,特别是在广播人物通讯写作中,也是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的。有时候,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语,恰恰能最准确有力地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让广播人物栩栩如生,增强人物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闻报道理论和实践的不断丰富,注重抓细节,更加形象、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已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共识,并因此而提升了新闻报道的水平,受到了广大受众的欢迎,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报道作品。然而,在各新闻媒体、记者费尽心思、绞尽脑汁抓新闻事件的细节的同时,一些所谓的细节,不仅没有对新闻事件起有效的烘托作  相似文献   

20.
去年参加军报函授时,编辑老师曾在给我的稿件点评中写过:"注意细节报道"。没想到,编辑老师的这句话让我尝到了不少甜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