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处女作发表在1991年9月18日的《太原晚报》上,谁能想到一篇“豆腐块”的小文章竟使我走上新闻报道之路。 大学三年级时,我班一名女同学父母双亡,只有高考落榜的妹妹和她相依为命,生活无经济来源,面临退学的困境。班里的同学知道后纷纷捐款,并到家中看望她。我觉得这件事很感人就连夜写了篇500字的表扬稿,第二天送到《太原晚报》社会部。一位编辑看过我的稿子淡淡地说:“写的有点像板报,先放下吧!”我当时感到稿子没有希望,但仍坚持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太原晚报》从头看到尾。就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1991…  相似文献   

2.
我每写完一篇稿子,总是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稿子中的问题。有时经别人一指点,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的稿子中有不少漏洞。一次,自己写了一篇自我认为不错的稿子,给一位颇懂文章之道的同志看,我原以为他能称赞一番。不料他看后却指出后一层意思游离了主题,否定了文章的三分之一。我又一琢磨,的确如此,便对那层意思的观点和材料都作了修改,使主题更加明确。稿子邮走后,很快就被采用了。还有一件事,我也很有感触。我的妻子对为文之道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外行。我写的稿子她从来不看。有一次,她不知怎么来了雅兴,看起了我刚写完的一篇新闻稿,看后竟挑出了三个毛病,而且言之有理,大出我之所料。有人说,下棋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写稿子又何尝不如此呢?  相似文献   

3.
我所说的“11号”,不是别的,就是两条腿要勤跑。两条腿到了,才有可能杜绝失实报道。 去年3月,我回老家时,听一位同学说,他的邻居小程是个退伍军人,他勤劳致富后,不忘烈军属和特困户,拿出了2500元钱作为烈军属和特困户的“救济费”。我听后觉得这件事不错,就前去采访。碰巧小程出差不在家,他家里人知道我是来采访的,很是客气,还积极主动地给我提供了几条很有新闻价值的“线索”。我如获至宝,连夜赶写了一篇稿子,第二天又到镇、村盖了公章,这时,有人说:“大印一盖,出错减半,  相似文献   

4.
去年二月,我回山东老家探亲时,听一位同学说,他的邻居小齐是个退伍军人。小齐用在部队学到的两用技术发家致富以后,不忘军烈属和五保户,拿出两千多元钱作为军烈属和困难户的“救济费”。我听后觉得这件事具有新闻价值,高兴得饭也没顾得吃,拉着同学就到小齐家采访,碰巧,小齐出差不在家。他家里人给我提供了几条“线索”。我如获至宝,连夜赶写了一篇稿子。第二天又到乡、村盖  相似文献   

5.
稿酬的麻烦     
石湾 《传媒》2003,(5):17-17
对于一个从事写作的人来说,作品一经发表就能得到一笔稿酬,这本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何来麻烦呢? 先从我最近碰到的一件事说起—— 有天下班回家,家人转告我,某杂志的一位编辑打来电话,说我的一篇稿子将在下一期刊物上发表,删了一点文字,请我谅解,云云。我听了之后,很为这位编辑的认真负责精神而感动。这位编辑本身也是作家,对我稿子所作的删节,肯定不会伤筋动骨,还或许会更出彩呢!没过多久,我就如期收到了样刊。翻开一看,却不禁大吃一惊:我的这篇稿子竟被拦腰砍了一刀,将前半部分的四  相似文献   

6.
热情与灵感     
一位青年记者去农村采访回来,写了一篇感情真挚、很有文采的目击短新闻。要说这篇稿子的内容,的确很简单,也很平凡。写的是一位农民帮助患病邻居抢时播种的事。这样一件看似平凡的事,记者却写得娓娓动听,十分感人。当问及他的采访体会,他说了这样一句语:“只要对生活充满热情,不冷漠,新闻本身就会给你以灵感。”新闻就是要写得使读者感兴趣。而要让读者感兴趣,记者首先对自己要写的事件和事实感兴趣。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出现新闻,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闻人物”,包括自己。有时,将自己所见所闻或经历的事儿写出来,可以把稿子写得更加生动。一天早晨,我到海边跑步,发现一条港鱼沿着海边不时探出出头来喘气,好像是在与我赛跑似的,一隐一现,往港口方向游去。这件事,我觉得挺有意思,回来后,就写了一篇《我与港鱼赛跑》的稿子,被《中国体育  相似文献   

8.
先从一篇稿子谈起。今年春节前,我在当地报纸上看到一位通讯员写的一篇消息,说的是某乡镇春节前买了1万册科技书给种大棚菜的农民送科技“年礼”。我粗略地算了一下,1万册书少说也得5万多元,据我了解,这个乡镇并不富裕,如果能拿出5万元给农民买科技书,确实不简单。恰巧我也想在春节前写一篇各级干部给农民送“礼”的稿子,觉得这件事可以成为自己这篇稿子的采访线索,便打电话联系采访,一连问了这个乡镇的3名干部,均告知不知此事。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初开始学写报道时,还能隔三插五地常写些稿子。但是过了近一年的时间,不知为什么,反而觉得新闻稿越来越难写了,往往十天半月写不出一两篇稿子,觉得写一篇稿子很费心思,很累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今后应该怎么办? 湖北驻军某部 杨兆峰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听到这样一件事:兼编辑审阅了通讯员送来的一篇稿子后,感到有关材料和主题很重要,于是“灵机”一动,解释说这稿子如何不能用等等,就打发通讯员回去了。时隔不久,省报却以头题位置刊登了同一单位、内容类似的稿子,署名的是这位编辑。通讯员看了理所当然表示极大气愤!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 ,一家省报在头版发了一篇本报记者与一位农民的对话。稿子短小精悍 ,道理讲得很是精透。特别是这位农民的谈话 ,妙语连珠 ,很有特色。不想 ,此稿竟在当天“编前会”上评选本社好新闻时落榜。事后 ,采写这篇稿件的记者私下承认 ,在那篇稿子中 ,他动用了“文学创作”的手法 ,虚构了一些情节。对话中农民的语言基本上也是记者编出来的。这位同志自己痛心疾首地说 ,这篇文章中不了奖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本身违反了新闻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真实。这对自己颇有警醒作用。我以为 ,这件事对我们记者来说 ,也颇有警醒作用。我们有些记者写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通讯员园地     
今年七月的一天,去县农场给猪看病,兽医宋传信同志给我讲了他精心喂养拾来的十二只羊,两年多才找到失主,主动送上门去。我感到这件事很典型、很新颖。在回家的路上,我就开始琢磨稿子,吃过饭下地干活继续思考;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段落与段落之间怎样衔接,在脑子里反复构思,最后能想的一句一句地背下来,晚上只用了一个钟头就完稿了。八月十九日,人民日报发在头版《凡人新事》栏目里, 去年,有一次我去乡里开会,领导传达了上级  相似文献   

13.
去年十二月,我写了一篇稿子去镇政府让审一下。秘书一看稿子,愤怒地说:“你这是给咱们镇上抹黑。”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当即写了篇《话说“脸上抹黑”》的文章,很快在《人民日报》十二月二十三日头版刊用了。今年四月的一天,我去一家商店买货,只见一位顾客和一位售货员吵闹不休。原来是售货员对顾客挑选商品很不耐烦。顾客就问:“你们那儿不是写着‘百问不烦’吗?”谁知售货员却说:“你问一百次了吗?”这句话惹得许多顾客不禁哑然失笑。于是我把这个场面  相似文献   

14.
热情与灵感     
一位青年记者去农村采访回来,写了一篇感情真挚、很有文采的目击短新闻。要说这篇稿子的内容,的确很简单,也很平凡。写的是一位农民帮助患病邻居抢时播种的事。这样一件看似平凡的事,记者却写得娓娓动听,十分感人。当问及他的采访体会,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只要对生活充满热情,不冷漠,新闻本身就会给你以灵感。”新闻就是要写得使读者感兴趣。而要让读者感兴趣,记者首先对自己要写的事件和事实感兴趣。社会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和创造着这样那样的“事实”。无穷无尽纷纷繁繁的“事实”中,有些一看就感到重大和新鲜,这样的新闻应该说是容易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篇很有趣的东西,如果有时间,不妨看看。”一位年长的同事向我推荐。我接过来一口气读完,觉得很好,又推荐给另外几位同事,他们读完,都觉得不错,并发出一番赞扬和议论。这篇文章是合众国际社驻巴黎记者所写,是篇社会新闻特稿,名为《被困在机场的人》。题目并不精彩,但稿子写得很引人。事情似乎很小,却颇具新闻价值,经作者匠心独运,使人读来趣味盎然。文中讲的是一位身份复杂的莫罕先生受困于巴黎机场的故事。在一家机场受困几小时的事倒是经常有,但多达几天者却不多见,长达2年以机场为“家”  相似文献   

16.
在许广平同志写的《欣慰的纪念》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当时有个叫徐诗荃的文学青年,经常寄稿子给鲁迅先生,要求推荐发表。鲁迅先生看到徐诗荃的稿子都是指责当时反动学校黑幕的,就把它登在《语丝》上,有时也推荐给别的报刊发表,为此,鲁迅先生遭到反动当局通缉和帮凶文人的指责。稿子发表后,徐诗荃感到很害怕,他觉得好象  相似文献   

17.
改稿之道     
编辑是要改稿的。改稿是编辑的应有之义。但是,怎么改,怎么改得适当、改得准确、改得精彩、改得漂亮,就很难讲了。编辑改稿,往往是出力不讨好。坦率地讲,我本人就对编辑改我的稿子很少满意过。记得还是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时,我向某报社投了一篇稿子被采纳了,发表出来一看,虽然署名还是我,但内容大变,面目全非。战友们都为我感到高兴,而我一点成就感都没有,心情很是郁闷。这些年还不错,对我的稿子,编辑大都客气,不大删改,即使有所改动,也会和我商量,合作比较融洽。只是有一回,某编辑对我的稿子进行  相似文献   

18.
写新闻稿的同志大都有这样的感受:一篇稿子寄出去之后,总盼着能够早日发表;一旦稿子见了报,高兴得甚至跳起来。就在这时候,有一件事一定不要忘记去做,那就是把底稿翻出来,同见报稿对照一下,看编辑是如何给改的,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改。通过对照,将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先看标題有没有改动。一篇新闻作品的题目很重要,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能把题命好,将会有力地吸引人们去读。我常常为命不好题目而发愁。有的稿子尽管已经邮走,但题目仍不称心。然而稿子发表之后,看到编辑给改的题目,不由暗暗  相似文献   

19.
本栏的稿子,多是赞扬领导如何在生活上业务上关心报道员的事,很少有人写领导如何严格要求报道员的,这篇稿件正是从“严”的一面讲的,使人觉得新鲜。  相似文献   

20.
代表作:《山西着力把原煤转化为洁净燃料》(2001年4月8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反响:次日,省报及省电视台在头条转载和播出。省委书记田成平约见记者时讲:“一件事反映了山西的全局,一篇稿子帮助我们概括和提炼了我们要做的事,没有空话、套话,实实在在”。刘振华省长讲:“这样的东西能这样写,这样发,使我们觉得人民日报离实际工作越来越近了,对经济建设的关注越来越具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