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校主体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主体性文化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从学校组织内容的角度可分解为主体性德育文化、主体性教学文化、主体性学习文化、主体性管理文化和主体性发展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实施一体化建设策略,“以人为本,一以贯之,分项实施,转化生成,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反思实践中教师的主体性发展与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水平,而是取决于学校各种显性的、隐性的因素,即学校文化.在基层学校中,要想让"名师"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使研究型教师乐于利用同伴互助的办法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就必须重新反思旧有的、与课改精神相悖的学校文化,在继承中创新,把管理的着力点放在学校制度创新和文化建设上,尤其要发挥反思实践活动在促进教师主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学校现代化问题进行文化哲学的探讨,是对人、文化与学校现代化三者关系的深层追问,也为目前的学校现代化实践开拓一个崭新的思维空间。在文化哲学看来,学校现代化的核心和最深刻的内涵是人自身的现代化。而人自身的现代化最终体现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在生存方式上的根本变革,即学校文化的转型。这就必须立足于人的存在和发展,对现存学校文化的非现代性因素进行反思、批判与重建,实现从与传统农业文明相适应的由经验、常识、情感为内在要素的学校文化模式向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以理性精神和人本精神为核心的现代学校文化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第三届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届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暨课程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年会于2001年9月21~24日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本次大会由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协办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地区一百多位课程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研人员、部分中小学实践工作者参加了这一盛会。在开幕式上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主编、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吕达为大会热忱致辞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长、东北师大王逢贤教授也代表教育学分…  相似文献   

5.
6月22日,由福建教育学院闽派特色教育研究所和《福建基础教育研究》编辑部举办的福建省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研讨会在宁德师范附属小学召开,福建教育学院赵素文院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相似文献   

6.
2007年11月29-30日,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在广西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教育媒体的170多名代表出席了大会,提交论文100多篇.与会者围绕"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从不同角度就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当代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学校文化建设的机制、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与教育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研讨.  相似文献   

7.
本从化哲学的视角来审视和分析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教育理论是我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兴起的重要的教育理论,它对传统化在教育领域的消极影响具有批判意义。本认为,当西方主体性衰落的时候,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仍应大力提倡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教育学会和广东省陶行知研究会于年初在广州市举办了“广东教育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就推进广东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这一主题展开了多方位的探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代表们认为,教育现代化是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客观需要。就教育与社会的互动来说,教育现代化既是适应社会现代化需要的必然过程,同时又是现代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关键因素。因此,教育现代化的问题迫切需要提到教育工作者的议事日程上来。会议较一…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是文化单位,为什么还要提出学校文化建设?如何向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对这些被广大中小学校长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让日前在沈阳市参加"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和谐发展盛京论坛"的辽宁省及山东省、天津市的300余位中小学校长如拨云见日一般。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文化建设必须立足学校发展的实际,尊重基础教育的客观规律,利用学校既有的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吸收现代社会文化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文化建设的品位。要突出科学化与人文化,以科学精神塑造人,以人文精神熏陶人,形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  相似文献   

11.
因为学校在国家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彰显,所以人们希望学校能够提高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效率。基于对学校效率低下原因的考虑,提高学校自主性就成了解决学校效能不高的重要措施之一,学校的自主性是一种不完全自主性,学校自主性的增大要求学校具备必要的能力,是学校能力而不是学校自主性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校制度的规约与教师文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学校组织管理基本上以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管理为主导形态,学校的规章制度也表现出规约的特征。适度的规约是必要的,而过度的规约就会导致教师劳动的异化与精神的枯竭。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必须从规约与后顾的管理模式转到前瞻与促进的方向上来,通过制度的完善培养民主、自由、主动、进取的学校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荒诞叙事文本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与主体意识的不确定性息息相关。主体意识的不确定表现为作者对意义的不确定和对价值秩序的迷茫困惑,从而使中国现代叙事文本在叙事主体、叙事距离、叙事结构、叙事语言等方面形成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基督教为了扩大信徒,在河南大力发展教育,教会小学、中学迅速增多,女子教育和医护教育也开始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河南教育发展。教会学校为河南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必需人才,也对河南社会文化变迁以及民众观念的演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基督教教会通过办教育实现基督化中国的设想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5.
学术批评与教育学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批评是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健康的学术批评不仅能够促使教育学发展“百花齐放”、教育学思想“百家争鸣”。同时也有助于教育学问题的解决。长期以来对于学术批评的错误理解、学术批评形式的不当运用,致使我国教育学领域的学术批评发展缓慢。阻碍了教育学自身的发展。教育学发展需要一种健康的学术批评。健康的学术批评必须是建立在批评基点合理化、批评形式审美化和批评主体宽容化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儒、道、佛三家.儒家文化是入世的,主张通过道德完善,完成理想抱负来实现生命价值.道家文化是避世的,主张"无为"之为,"无用"之用,生命之价值就是"道"和"自然"的价值.佛家文化从出世中寻求入世的价值,认为生命的价值体现于它轮回的整个过程之中.这是对儒道生命价值学说的交融和超越.五四运动的文化洗礼造成了传统生命价值观的深刻变化.后现代化时代构建的生命价值观必须坚持四个方面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学校生活是学生主体性生成的重要场域,但这一场域对学生主体性生成的意义要客观看待。作为主体性生成场域的学校生活有三个特质:控制、接受和竞争。这些特质对学生全面的主体性生成具有两面性和局限性,必须重新认识学校生活对学生主体性生成的单中心定位,并在多中心定位基础上研究学校情境中主体性的生成策略。  相似文献   

18.
“孝”是儒家伦理学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道德范畴 ,其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子女、晚辈对父母、长辈的孝养、孝敬、孝谏和尊老的孝行为 ,又有子女珍惜自己生命以慰藉父母的谨言慎行、建功立业以彰显父母的孝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紧密结合当代社会实际 ,批判地继承孝传统 ,努力实施孝教育 ,积极倡导孝行为 ,不论是对于促进人际和睦、社会安定 ,还是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试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现代学校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共同创造生成的体现时代特征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结果,是凝聚和激励学校群体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加强现代学校化建设,明确其开放性、民主性、多样性、生成性等特征,明确学生化、课程化、网络化、学校物质化和制度化等基本内容,明确方向性、整体性、主体性、选择性等原则,明确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建设思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