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梅村的诗歌在清代已有“诗史”之称.靳荣藩的《吴诗集览》作为最早的吴梅村诗歌笺注本,对吴梅村“诗史”的理解颇有代表性.《吴诗集览》沿袭《本事诗》中的“诗史”观念,详证梅村诗中的史实.《吴诗集览》征引的材料仅限于《明史》及《御撰资治通鉴三编》,使梅村的“诗史”精神打上了浓厚的官方色彩.另外《吴诗集览》忽视了吴梅村“诗史”观念中对士人心态史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清初诗人王士禄、王士禛早年合集《瑯琊二子近诗合选》中有吴梅村序文1篇,不见于吴梅村各集。此序为其应同里周逸休之请而作,对王士禛兄弟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是吴梅村与王士禛早期交游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3.
吴梅村是清初"江左三大家"之一,他的梅村体影响了清代许多诗人,有清代诗坛第一家之称,他的诗歌成就无疑是令人瞩目的,但是同时他的"贰臣"身份又令他饱受争议。吴梅村诗中的女性形象是一群特殊的存在,受到作者和时代两方面的影响,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中女性形象和诗人本人情感的交织让我们从中可以窥探诗人的内心活动。  相似文献   

4.
吴梅村是明末清初的一大诗人。他经历了悲剧的时代,有着家国和身世的深重痛苦。作为诗人,他以诗歌实现了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吴诗的超越性体现在超越者与历史人物的沟通,对变幻莫测的历史的思索,和对人的生存的意义的追问。而吴梅村梦中的超越性意象又是跟他生活各个阶段中的佛学影响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吴梅村深受当时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氛围与家庭环境影响,信仰佛教,为寻求解脱与僧人交往。禅宗对梅村诗歌影响包括:山水诗作中对禅境的追寻;以禅语入诗;成就最高的两类诗中吸收禅宗思想(空幻观、宿命观、自悔救赎),使诗歌呈现出悲壮美。  相似文献   

6.
冯其庸、叶君远先生合著的《吴梅村年谱》积六年之功,“稽之以载籍,衰之于事理”,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吴梅村作为一位诗人、书画家的形象,勾勒出吴梅村的生命历程,展现其思想和艺术创作的发展轨迹,提供了吴梅村研究的基础资料。综观该谱,其学术特色约有如下数端:尊重历史,还原本真;资料翔实丰赡,述事客观公允;订讹辩惑,无征不信,体例新颖。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吴梅村诗歌研究突破了一片荒凉的局面,无论是资料的搜集还是文本的研究都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学术界形成了以吴梅村忏悔意识、诗史观、"梅村体"等为主的研究热点,吴梅村其人其诗得到了重新考证与评价,并且研究趋向呈现出数量上增长、深度上拓展等特点。与此同时,吴梅村诗歌研究仍然存在着研究视角单一、方法陈旧、部分内容研究不足等缺陷,需要学界进一步将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冯其庸、叶君远先生合著的<吴梅村年谱>积六年之功,"稽之以载籍,衷之于事理",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吴梅村作为一位诗人、书画家的形象,勾勒出吴梅村的生命历程,展现其思想和艺术创作的发展轨迹,提供了吴梅村研究的基础资料.综现该谱,其学术特色约有如下教端:尊重历史,还原本真;资料翔实丰赡,述事客观公允;订讹辩惑,无征不信,体例新颖.  相似文献   

9.
吴伟业诗所表现的灵魂深处深刻的矛盾、痛苦,根源于他所秉持的“忠孝节义”信念体系本身包含着悖论,从中可以探析传统士大夫的心灵悲剧。吴诗底蕴不易把握,在于“梅村体”的特点:取材史迹、熟于运典、讽议隐约。研究吴伟业诗应注意“于所不言求其言”,发微探心,《吴梅村歌诗编年笺注》足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吴梅村诗、词、文中表现出他仕清前坚守气节之志和仕清后的悔恨之情,赢得读者的同情;但戏剧作品却展示了他内心的另一方面,即仕清前对胜朝的虚幻之感和仕清后对失节的宽慰之情。通过戏剧作品,可以看到吴氏仕清时的内心斗争。吴梅村以戏剧写心,对戏剧这一体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以往论者多认为吴梅村前期诗歌有"风流"之色,后期诗歌呈现出"激楚苍凉"之气,前后期风格迥然不一。然而,吴梅村诗歌的浑厚之色在早期就已经基本形成,并在后期得以继续成熟,从这一方面讲,其诗歌风格在前后期有一致性。另一方面,由于后期坎坷特殊的人生经历,吴梅村诗歌呈现出更丰富的时代与个人特色。讨论吴梅村诗歌风格的一致性既是正视诗家创作个性和历史大环境的共性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了解明清之际文人创作心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古代众多的诗词名家中,老舍特别偏爱南宋的陆游和明末清初的吴梅村。吴梅村诗歌抒发的故国哀思、亡国痛楚,使身处军阀混战和抗战硝烟中的老舍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契合;以诗为史、“意与境浑”的“梅村体”七言歌行,深得老舍的赏识,为老舍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也为其小说写景布境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于吴梅村诗歌的诗史特征,人们已经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而吴梅村作品的诗史特征又与其史官心态密切相关,故研究吴梅村的史官心态,我们就能找到一把读懂他作品的钥匙。吴梅村史官心态的生成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春节时候,我曾在厂甸买了个旧抄本,吴梅村诗抄残卷。当时,我看它笔致流动,必不是一般抄本。因为我曾在友人家中见过吴梅村的字联,那是商务印书馆影印的,他们如何鉴定真迹,不得而知。这个抄本与字联笔迹很相似,我买它时,也有那种想法,是不是吴梅村的笔迹呢?待拿回来一看,上面有引《艮斋杂说》、《新世说》、《西河诗话》等文,作为注释,这自然不会是吴梅村的手抄本了。但是,我将它和吴梅村诗文集对校,却发现这抄本比刻本多出八首诗来。这使我大为惊奇,驱使我连忙去查别的本子,看看是不是也都没有收入。  相似文献   

15.
清初诗人吴梅村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明清易代之际惊心动魄历史的叙事诗,它们有关浓厚的传奇色彩,主要体现在;麻人长于选择富有传奇性的题材入诗,表现当时的重大时事,宫廷生活,艺人遭遇和身边人物的特殊经历;长于安排扑朔迷离的叙事结构,通过多线索的交叠并进,跳跃的倒逆结构安排等手法,营造出传奇氛围。  相似文献   

16.
吴师道的师承,并非《四库全书总目》所记载的"少与许谦同师金履祥",而是与许谦亦师亦友,却未师从金履祥,于金氏只是私淑而已。其所编纂的《敬乡录》,版本虽不多,仅有《四库全书》本、《适园丛书》本、《续金华丛书》本及几部清抄本,但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有助于诗文辑佚与史料补充。  相似文献   

17.
由于吴梅村一生活动范围主要在江浙一带,故学界特别重视江南文化与他的文学创作之间关系,而对于他和岭南文化的关系则甚少提及。尽管吴梅村在世时很少涉迹岭南,但他的一些作品却牵涉到岭南文化,故探讨他和岭南文化的关系就显得相当重要。本文主要从他对岭南文化的吸收、创作、传播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力求能从新的角度对吴梅村及其作品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吴死因之争的讨论,认为将洪迈《夷坚志补》卷十八《吴少师》中之吴少师断言为吴并不准确。并由此个案之争,阐述了在对笔记小说的史料价值引起足够的重视的同时,更应对其所载内容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是文史相通的,许多历史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许多文学作品,也同样具有极其宝贵的史料价值。在史学研究领域中,如能以文见史,以史证文,文史结合,往往可收得相得益彰之效。读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陈生玺先生新著《沧桑艳》笺释(以下简称本书),其感受如此。 《沧桑艳》原为清未丁传靖所写的传奇剧本,叙述陈圆圆与吴三桂的爱情故事,剧中涉及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与吴梅村的《圆圆曲》,一诗一剧,一前一后,两相照应。但该剧自初刊以后,几乎湮没无闻。陈生玺同志将其重新整理,并依据剧情的发展将收集的多种历史资料,一一置之有关注释中,既帮助读者理解剧情,又向学术界提供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还纠正了史学研究中某些讹误考证,可谓一举数得,别开生面。举其大者要者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施祖毓先生的新著《吴梅村钩沉》意在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力图还原历史的真相,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它把传主置于社会大背景中作透视,又充满激情,慷慨议论,充分显现了作者敏锐的学术眼光、广博的学术知识和长期的学术积累,是一部极为成功而有创新意义的论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