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区业务通讯员中流传着这样几句话,如今是“写稿难,盖章难,登篇稿子如上天”。我认为那是没有抓住关键。实践中,使我认识到,认真学习新闻知识,善于识别新闻价值。就一定能提高稿件的采用率。去年我向县以上新闻单位邮发稿件165篇,被刊登、播发143篇。今年上半年发出稿件87篇,被采用73篇。一些通讯员问我上稿率高的秘方是啥?我回答说:“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从1983年起就给新闻单位投稿。由于以前缺少写作知识,写的稿件质量差,被采用的寥寥无几,感到十分苦恼。去年3月,我有幸从一位朋友家中发现了《新闻知识》杂志,一打开就被她吸引住了,连饭都顾不上吃就细心读了起来。然后又借回家翻了几遍。我认为她是学习写作的良师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经常写一些稿件,1987年我共写了320多篇新闻稿件,只被地市级报刊电台采用了两篇,一度失去了信心,不愿再写稿件,去年,我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自费订阅了《新闻知识》,使我受益不少,学到了很多新闻知识,1988年1月份到12月份,我共发出稿件110多篇,被报刊电台采用28篇,其中省以上报刊电台上稿21篇,地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篇,并被支队评为新闻报道一等奖。所有这些成绩都应归功于我的良师益友——《新闻知识》,是她提高了我的上稿率。  相似文献   

4.
我是当第二年兵的时候认识《新闻与成才》的。凭着以前在家时曾在报纸上发表过几篇散文、小诗,新兵刚下连我就被指导员相中,调到连部当了一名文书。通过看报发现,和我一块当兵的同班同学、后来调到团报道组当报道员的吕杰经常有新闻稿在《前卫报》上发表。羡慕之余,便萌发了搞新闻的念头。但由于我以前只写过文学稿,对新闻报道接触少,刚开始起步时,那些靠在“黑暗”中摸索的稿件寄出之后便泥牛入海。于是我便去请教吕杰,他向我介绍了《新闻与成才》。看过这本杂志以后,恰如久旱逢甘露,我毫不犹豫地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成才》。每…  相似文献   

5.
从1988年以来,我们西安空军电讯工程学院每年在军内外报刊、电台、电视台上稿300篇以上,连续三年被兰州军区空军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取得“三连冠”。获此成绩,学院有关领导和新闻报道员得出共识:这里有《新闻知识》的一份功劳。我院对新闻报道工作始终比较重视,在经费紧张的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初学写稿的通讯员,由于不得要领,致使我所写的“小方块”总是石沉大海。一位有写作经验的好友给我拿了几本《新闻三昧》告诉我:“这就是老师,能帮你入写作之门,好好学吧!”从此,我只要一有空余时间就仔细阅读,而且是边读、边想、边琢磨,从中领悟写作技巧。《三昧》中的“佳作赏析”、“践行篇”、“充电乐园”、“灵犀一点”、“笔者自助餐”等  相似文献   

7.
当我得知获得县里好新闻奖的消息时,首先就想告诉您:《新闻爱好者》的编辑老师,是你们的帮助使我有了较快的进步。我1985年就迷上了新闻写作,当时热情很高,不分昼夜地写,由于不对路子,收效甚微,急得向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请教,他说:“我没功夫讲得太多,你不如订份河南日报社办的《新闻爱好者》,里面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位体育工作者,20多年来一直奔波在体育工作的第一线。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人们对从事体育工作的人往往带有某些偏见,看不起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这使我一度产生了动摇。就在这时,我过去的一位战友的一次谈话,使我很受启发。他劝我多学点东西,结合体育工作搞一搞业余报道,并把《新闻知识》杂志推荐给我。  相似文献   

9.
去年以来,在学习《新闻知识》过程中,的确收获不小。我参加工作时间较短,原来对新闻采写是一个外行。平时身边所发生的值得写的新闻题材很多,可是几乎都放过去了。1991年10月份,在县台同志的帮助下,我开始学习新闻采写。尤其是《新闻知识》到手之后,我的水平不断提高,由原来等新闻到找新闻、抢新  相似文献   

10.
我是云南锡业公司一名青年工人。前几年,组织分配我干共青团工作,工作性质使我经常玩弄起笔杆子来。于是,我便跃跃欲试地学写起了广播稿,有些稿件可真的被播出来了。接着,我又开始给地方小报写稿了。可是,由于自己是个门外汉,不具备新闻业务知识,开始写稿的一段时间里,虽然量多,但采用率却很低,自己一度很苦恼。就在这时,我偶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新闻知识》征订启事,我即汇款订阅。从此,我每月  相似文献   

11.
物换星移,时光如梭。屈指算来,我从戎戍边已30年。30年来,我看过许多刊物,大都是断断续续,未能持之以恒,唯独对《新闻与成才》(包括前身《解放军报通讯》及增刊)杂志情有独钟,一直坚持拜读了30年。30年来,许多刊物阅后被我抛弃了,在先后6次搬家过程中清理出去了,唯有对《新闻与成才》,却把她奉若宝贝,装订成册,保留至今。我阅读她,珍惜她,保存她,是因为她给了我新闻知识和写作技巧,给了我搞好新闻工作的信心和力量,给了我组织指导新闻工作的方法和艺术。启蒙的好“老师”1968年3月,我入伍来到叶尔羌河畔军营。1个月后…  相似文献   

12.
我多次因故失去考学的机会,原本认为我的军官梦将要破灭,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新闻与成才》帮我圆了军官梦,使我走上了新闻干事这个岗位。说起我和《新闻与成才》的故事,却有一段令人难忘的回忆。我是怀着报考军校的愿望入伍的。我当新兵时就开始加紧复习文化课,准备参加军校考试,可事与愿违,1993年那一年,当我具备考军校的条件时,却因名额受限,未能如愿。这对于来自农村的孩子来说是极其残酷的。沉重的打击,使我感到前途渺茫。正当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不前的时候,连队指导员对我说:“小李,听机关里的同志讲,新闻报道成…  相似文献   

13.
在我斗室的书架上有5册自己装订的杂志合订本。它虽然在那些装帧考究的图书衬托下显得“寒酸”了些,但在找的心目中,它们却如同漆黑夜晚照亮我前程的明灯,有着很高的地位。它们就是引我走上成才之路的《新闻与成才》杂志。与《新闻与成才》的结缘,要追溯到6年前。那时我还是个刚穿上军装不久的新兵。一天深夜,睡梦中我们被一阵急促的“救火”声惊醒,营房西侧一家老百姓的商店着火了!我们连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火场并及时扑灭大火。第二天中午,回想昨晚战友们奋力救火的惊险场面,在学校时就爱写写画画的我,又萌发了写作欲望。很快一篇…  相似文献   

14.
我能在郑州金山集团公司担任宣传科长,首先得谢谢《新闻与成才》杂志,是地帮助我走上领导岗位的。我1983年入伍到青海某部服役。记得是1984年11月份,我在连长那里看到《新闻与成才》,心想如果利用业余时间写写文章,不仅能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且对我这个当班长的来说,还能提高一下管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我自费订阅了1985年的《新闻与成才》杂志。每期到手,我都从头至尾细读几遍,边看边学写,边摘录,我像进了大学一样激动万分。有段时间,我数次投稿均石沉大海。当我心灰意冷时,便细读每期的《录与…  相似文献   

15.
我是《华山报》的一名通讯员。现今我愈来愈感到,《新闻知识》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与《新闻知识》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平素喜爱写作,但由于始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加之涉猎的知识面又窄,尽管也是不停地写,不断地投稿,可总是无有成果,叩不开这理想之门。我厂宣传部非常注重基层通讯员队伍的建设,给近百名通讯员都订阅了《新闻知识》。这使我如获至宝,从中汲去了大量营养,丰富了我的写作知识。通过学习,从新闻写作的理论到写作技巧,以及如何采访,都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使我的新闻写作产生了飞跃,不仅在《华山报》上稿率  相似文献   

16.
1990年我刚刚开始搞新闻写作时,勤奋学习,天天练笔,努力多写稿,但写的几十篇稿件都屡投不中,我因此有些气馁,觉得自己不是干新闻的料,情绪十分消沉。而我们单位的“土记者”看透了我的心思,除在业务上指教我外,还要我找“老师”——订阅《新闻知识》,我立即遵旨照办,使我的精神上有了寄托。 天天盼的第一期《新闻知识》到手,我就被那五彩的封面和篇篇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它指导性强,象未见面的老师在为你解闷,尤其是“通讯员经验谈”和读、作、编”,读来倍觉亲切,十分够味解渴。我从这些宝贵的写作经验中得到启示,获得了许多新闻稿件的写作规律和技巧,从而摸索着在创造属于自己的“豆腐块”、“火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农村教师,从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起,我热上了写稿,热得很,尽管在写作技巧上是个门外汉,但,却一发而不可收。当我的第一篇处女作《采取考评办法,提高教育质量》在延  相似文献   

18.
由解放军报社编辑、长征出版社出版的《新闻与成才》月刊(原《解放军报通讯》),自一九八五年一月公开发行以来,得到了军内外广大新闻工作者和青年读者的热情支持。在新的一年中,《新闻与成才》将在保持刊物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开拓,锐意求新,继续做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为志于新闻与写作的朋友们铺设成才之路。《新闻与成才》的主旨是,立足部队,面向全国,培养军地两用的新闻人才和其他  相似文献   

19.
1994年,9月初,我到一位酷爱新闻写作的老师家,看见写字台上放着几本《新闻知识》杂志,便顺手翻了翻,居然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舍不得放下,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便说:“拿回去慢慢看吧!” 对我这个新闻写作基础差的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个中学教师,喜欢文学;也是新闻爱好者,耕耘之余,总想动笔为报社写点东西.但由于对新闻知识知之较少,虽费尽脑汁写了不少稿件,但效果不佳.后来,下决心拜师学艺。1986年,我自费参加了“北京人文函授大学”经名作家指点,才有机会写了几篇见报的文章。1988年春,我去参加“西安飞机报”社召开的新闻工作会议期间,看到了《新闻知识》.拜读后,教益至深。找到总编,建议人手一册订阅。就从那时至今,每每到手,如饥似渴,边学边写,爱不释手,当作工具书、教科书阅读,受益匪浅。在她的指导下,我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先后在《西安晚报》、《雪莲》杂志、《陕西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