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民”是个体人生活于社会中的基本身份。许多国家在中小学开有社会课或公民课对国民进行公民教育。日本国民的公民意识在小学阶段就得到了引导和培养,这一点从日本小学社会科的目标就可以看出来,那就是:“谋求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培养对日本国土和历史的理解和热爱,养成对国际社会有益的、作为民主和平国家和社会的成员所必备的公民素质基础。”小学社会科的总目标虽然有些抽象,但各学年(3~6年级)确定的分阶段目标就比较具体,安排的内容也非常明确。三年级目标:1.理解自己所生活地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地区内人们的协作,养成…  相似文献   

2.
近代民族国家的国民教育孕育了国民思想政治教育,它贯穿所有其他思想政治教育部门,面向全体国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部门。经过长期发展和艰难探索,国民思想政治教育逐步确立了公民教育这个目标模式。在教育实践上,非职业定向的学校德育目标就是现代公民,职业定向的部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在公民教育的基础上具体化。在学科建设上,公民教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个应用性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3.
近代民族国家的国民教育孕育了国民思想政治教育,它贯穿所有其他思想政治教育部门,面向全体国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部门。经过长期发展和艰难探索,国民思想政治教育逐步确立了公民教育这个目标模式。在教育实践上,非职业定向的学校德育目标就是现代公民,职业定向的部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在公民教育的基础上具体化。在学科建设上,公民教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个应用性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4.
通过网络对公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公民的爱国理性是时下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应着重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培养公民爱国的自觉与理性;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网民道德责任感与自律意识;开发培养人们爱国理性的教育软件。  相似文献   

5.
"公民"是个体人生活于社会中的基本身份.许多国家在中小学开有社会课或公民课对国民进行公民教育.日本国民的公民意识在小学阶段就得到了引导和培养,这一点从日本小学社会科的目标就可以看出来,那就是:"谋求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培养对日本国土和历史的理解和热爱,养成对国际社会有益的、作为民主和平国家和社会的成员所必备的公民素质基础."小学社会科的总目标虽然有些抽象,但各学年(3~6年级)确定的分阶段目标就比较具体,安排的内容也非常明确.  相似文献   

6.
公民教育也就是塑造理想国民.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民主政治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孙中山的公民教育思想也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孙中山的公民教育思想由培养国民意识、规复国民人格、养成国民能力、振作国民精神、提高国民素质五方面构成.培养国民意识就是培养国民的国家、民族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规复国民人格,首先是规复做人的尊严.此外,孙中山还谈到了道德人格,以及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养成国民能力,就是培养国民行使权力的能力.振作国民精神就是培养国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具体而言,孙中山特别强调了乐观进取、力行冒险、发扬传统优秀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孙中山主要强调了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精神文明素质.孙中山的公民教育思想既具时代特点,又有鲜明个人特色.其最大特色就是紧贴实际,注重操作.  相似文献   

7.
赵亚夫教授曾经说过.“新时期历史教学的重要功能就是培养现代公民”.而爱国主义是大多数国家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理性爱国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理性爱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符合文明社会的道德追求.符合公民社会的建设需要.因而也就应该是中学历史教学应该确定的教学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间德育工作一体化,大体从三方面入手,即:政治观点方面、道德规范方面、健康心理方面。在政治观点教育方面,我们主要以“我是中国人”为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小学以培养小学生成为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的一代小公民为目标,分低、中、高三个层次进行;中学以培养中学生成为肩负历史使命又有民  相似文献   

10.
族际政治整合是多民族国家国家建构的重要议题。族际政治整合是各民族、各族群共同的政治与文化认同的形成过程,其核心是各民族成员对公民身份的认同,而公民身份认同的多层次性和多元性,决定了公民身份认同必须经由公民教育来实现。公民教育是关涉公民资格或公民身份的教育,是旨在促进国民形成公民身份认同的教育,其实质是培养合格公民或“好公民”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多民族国家而言,公民教育面临的内在张力,需要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来解决,但不管怎样,强化各民族成员的公民教育,无疑是化解这些内在张力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是完全的地方分权制,但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美国宪法和法律的充分保障及历任总统的强力支持,以培养认同美国意识形态、为美国社会政治制度服务的合格公民. 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课程设置多样化 美国教育部颁布了道德教育《大纲》,规定学校必须向学生传授伦理道德.其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围绕公民教育和品格教育来进行.公民教育以爱国教育和法制教育为核心,重视社会规范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品德教育则侧重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完善.如圣约翰大学设置了伦理课,哈佛大学有道德剖析课.其他高校则开设公民学、美国宪法、美国政府、现代社会、民主问题、时事等,进行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及国民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任务问题引起了人们的讨论和研究,有各种不同看法。中央领导同志在一次会议上曾指出:“在目前各项工作中,要重视教育;在教育工作中,要重视中小学;在中小学工作中,要重视德育。德育的目标可以分两个层次,首先是培养全体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然后,才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等等。”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又着重强调了劳动者的素质问题。因此,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良好基础。完成这个任务,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加强德  相似文献   

13.
储朝晖 《中国德育》2010,(12):73-7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培养合格公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需要明确目标,切实贯彻落实。公民教育就是教人明了作为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对这个国家有哪些责任。权利和义务是双向的,有义务的人必然拥有权利;如果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也无法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14.
美国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在进入阶级社会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就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美国等西方国家自然也不例外。他们为了使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牢不可破,必然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传播和灌输到全体社会成员中。但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传播和灌输时具有隐蔽性,这就使得许多人认为,美国不进行意识形态的政治教育。其实,美国人通常所说的公民教育,就是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法制相适应的一种政治,就是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美国公民教育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1.培养目标美国公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实现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目标。因此,在…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公民教育的目标都是培养国民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认同感,即培养国家公民.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件《世界公民教育:培养学习型人才以应对21世纪的挑战》中提出培养世界公民的新主张.在全球化趋势迅速增强的今天,世界各国的命运紧紧相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期望通过世界公民教育培养人民的全球意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张,世界公民教育应尊重多样性与差异性,消除种族和国别歧视,以建立一个多元而又平等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要不要推行爱国教育?推行爱国教育是不是当前急务?这些问题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有必要通过讨论、交流以达致共识。所谓爱国教育,就是要培养青少年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它是一种情感教育,主要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活动的参与来加强学生对国家民族、中国文化和传统的认识,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爱自己的祖国,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重视公民的国  相似文献   

17.
公民教育这个“舶来”品的重新崛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国家政治民主化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繁荣稳定的保障。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国民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应及早将公民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爱国,就是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国,就是准备将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奉献给国家和人民,将目前还比较贫穷、落后的祖国,建设得更富裕、文明、强大。爱国,是每个中华儿女包括中小学生起码应具备的品德。爱国主义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带根本性的基础性的工作。回顾近几年,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被忽视的同时,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被放松了,成了可抓可不抓的软任务。这种状况务必尽快改变,要认真地从基本的、常识的教育抓起。下面就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中小学非常重视德育,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其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责任公民”,即成为具有合乎本国政治制度的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能对国家尽到责任与义务的公民。美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不仅存在于学校教育中,还广泛地渗透在社会教育中。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原是英国殖民地,1966年8月宣布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建国初,学校教育为国家的政治转向服务,所以,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公民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责任。70年代初,政府重新确立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73年颁布“生活教育纲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和道德教育,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建国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适应不断变化的现代生活。至80年代,国家提出“提高教育质量”的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